聂祖唐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4 11:16

聂祖唐,原名秉文,1908年4月4日出生在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得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从小勤奋好学,17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上杭琴岗书院(后改名上杭县立中学)。那年代,闽西一带土豪称霸,匪盗横行,他的父亲为了自卫防身,练就了一身武艺。聂祖唐从小跟着父亲习拳练武,学了一些闪转腾挪、翻打踹扑的功夫,也继承了父亲正直厚道、好打抱不平的性格。他同情受苦人,憎恨黑暗的世道,心灵里埋藏着铲除人间不平的强烈愿望。

聂祖唐因为学习成绩好,乐善好施,富有正义感,18岁时就被同学们选为武平旅杭同乡会会长。无论大事小事,大伙都乐于找他商量,希望他拿个主意。

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的一支队伍到达闽西上杭城。聂祖唐以武平旅杭同乡会会长的身份,受到了起义军政治部领导人的接见,听到了许多新道理。他懂得了穷苦人要不受欺压凌辱,就必须团结起来,推翻那些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

聂祖唐兴奋地回到学校,立即把同学召集在一起,挥舞着手臂,激动地说:“我们有知识,我们有力量,我们要用知识唤起民众起来革命……”说着说着,拳头“咚”的一声砸在桌上,高声喊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干吧!”大家经过商议,决定成立“文艺研究社”,出版油印刊物《海灯》。大家不分白天黑夜,自己动手刻蜡板、油印、分发。这个杂志很快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并出现了许多手抄本。聂祖唐非常高兴,他希望《海灯》能像茫茫夜暗中一个航标灯,在闽西大地闪烁出希望的光芒。

1928年冬,聂祖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信仰共产主义,坚决革命到底。党啊!放心把重担交给我吧,我的肩膀早已锻炼得钢铁般坚硬。”

1929年7月,聂祖唐在上杭县立中学毕业,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和练林贤等同学一起开展革命活动。处明村是武平城关经十方、岩前到中赤、下坝去广东的必经之路,地形险要,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这个地方对开展工作十分有利。为便于掩护,聂祖唐担任了回澜初级小学校长,请来革命青年黄佩春等到学校教书,并在处明街三角屋开了一间小店,秘密联络革命人员。

“当!当!当!”洪亮的钟声在空中回荡,这钟声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每当钟声响过,便有十几位青年悄悄来到小店。他们当中有朱清江、萧迪银、朱荣升、钟阿勇、黄佩春等。根据县委练世桢和闽西特委兰继龙的指示和安排,聂祖唐召集了“铁血团”的组织会议,研究秘密发展农会,组织武装暴动等事宜。革命力量在钟声里孕育、成长,年轻的聂祖唐也在钟声里一步步越过风雨泥泞,跨过艰难险阻。

1929年10月,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了十方区。在红军的帮助下,十方区委成立了,各乡的苏维埃政权、赤卫队也成立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聂祖唐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他不知疲倦地日夜为穷人们操劳,乡亲们说:“祖唐心明眼亮,只要是祖唐叫做的事,准没有错。”

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当地的反动势力惶恐不安。深受群众拥戴的聂祖唐,成了武平县反动地主武装头子钟绍葵嫉恨和注视的目标。他们暗地里监视聂祖唐的一举一动。在红四军第三纵队离开十方后的一天,一帮匪徒突然气势汹汹地窜到聂祖唐家搜查,然而半丝疑物也没有找到。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钟绍葵亲自给聂祖唐送来了连长“委任状”,满脸堆笑地说:“聂先生,鄙人管教不严,清查之事,实属误会,望多多包涵。”他见聂祖唐不动声色,眼珠子滴溜一转,又说:“聂先生知书识礼,鄙人很钦佩,何不谋个好差事,日后也有个腾达之日。”聂祖唐一把抓过递来的“委任状”,哈哈大笑:“我是个教书匠,怎么能当连长呢!”顺手把“委任状”撕得粉碎。钟绍葵恼羞成怒,把他抓到上杭城。十方镇附近的百姓愤怒了,举着扁担、锄头、木棒,高喊“放回聂校长”,把当地土豪钟弼承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吓得钟弼承浑身发抖,不得不亲赴上杭保释聂祖唐。

1931年,当钟声伴着春风和映山红一齐来到闽西的时候,聂祖唐和萧迪银、刘益霖、朱清江、聂书美等20多人组织的“青年文化促进会”和“农民协会”又相继成立了。为了工作的需要,聂祖唐继续担任回澜学校的校长。他白天教书,晚上就和青年朋友挤在三角屋店里,一起谈论形势,有时和大家一起带着宣传品,开展活动。农会会员很快发展到几百人,他们经常袭扰敌人据点,截断电话线,群众十分高兴。

正当聂祖唐积极准备武装暴动的时候,钟绍葵嗅到了火药味,竟先下了毒手。许多革命人员被杀害,有的被通缉、抄家,有的被迫潜伏外地。革命力量遭受损失,使聂祖唐痛心疾首,几天咽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决心参加红军,拿起枪去消灭敌人。

红十二军来到武平,聂祖唐参军的愿望实现了。他被部队派往武东地区工作,并被任命为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同时担任了武东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武东游击队支队长。后来聂祖唐又任福建军区独立第二团团长。

独立二团有300多人、200多支枪。聂祖唐和政委何醒南率领全团指战员,在主力红军帮助下,一边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一边在武平县的中堡、武东,上杭县的千家村、官庄等地开展游击活动,狠狠地打击了地方反动武装的气焰。尤其是1932年3月17日,聂祖唐带领全团和各乡赤卫队配合红十二军一部,分3路向地主反动民团匪首钟绍葵老巢发起冲击。钟绍葵纠集700余名匪徒,企图负隅顽抗。聂祖唐熟悉地形,扬鞭跃马,冲在前面。激战一小时后,敌人被红军四面夹攻,乱了阵脚。聂祖唐率部直捣钟绍葵巢穴。敌人丢盔弃甲,700余人被歼,只有十余人护着主子逃往广东。这次战斗,打击了闽西敌人的气焰,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5挺、驳壳枪40余支、子弹3万余发和造币厂的全部机器,千余匹马,俘敌官兵百余人。周恩来在《红十二军占领杭武的意义》一文中称赞道:“这是革命战争的新胜利,这是闽西苏区的新局面。”

敌人不甘心失败,又纠集数倍于红军的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攻。聂祖唐家乡遭到敌人血腥屠杀,许多乡亲遇害身亡。聂祖唐家也遭到浩劫:父亲聂道远被捕坐牢,受尽折磨而死;母亲悲愤交加,发狂殒命;胞兄聂秉信被逼身亡。噩耗传到部队,聂祖唐万分悲痛,引马走向山头,摘下帽子,久久凝望着乌云笼罩的家乡。接着,他几个箭步向前,把一棵碗口粗的树一掌劈倒,又是一个后空翻,操起一块石头朝空中使劲摔去,似乎要驱散重重的雾霭。他对战友们喊道:“同志们,不把敌人消灭光,我们对不起亲人,对不起牺牲的战友们哪!”大家也呼喊:“聂团长,带领我们出击吧!”战士们摩拳擦掌,斗志高昂,在聂祖唐的指挥下,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武平的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1932年底,省委发出号召:扩大百万铁的红军,齐心协力,冲破反革命“围剿”。各乡赤卫队整编为独立团,原独立团大部分战士归属为工农红军主力。聂祖唐率部和上杭独立团合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归属福建军区,聂祖唐为该师二团团长。

不久,妻子刘玉珍生下了一个女儿。聂祖唐十分高兴,骑马赶到妻子身边。妻子笑着说:“你做爸爸了!”聂祖唐心里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抿着嘴笑。过了一会,刘玉珍看出丈夫有心事,便关切地说:“祖唐,你有什么话,就说吧!”聂祖唐亲切地抚摸着妻子的手,沉思片刻,说:“玉珍,你是护士,伤病员需要你呀!”“嗯!”刘玉珍轻声回答。聂祖唐弯下腰来,亲了亲孩子的脸蛋,接着说:“玉珍,眼下我又不能离开部队,你看这孩子……”聂祖唐越说声音越小,最后竟噙满了泪花。刘玉珍明白了,她和丈夫紧紧抱在一起,伤心地哭了。4天后,夫妻俩将亲骨肉送给乡亲抚养。

面对亲人的生死离别,聂祖唐顽强的战斗意志丝毫没有减弱,他坚信红军一定会胜利。

独立第十师成立以来,聂祖唐配合各路红军游击队,积极进攻,纵横闽西大地。二团所到之处,敌人闻风逃窜,武北和江西苏区的联系打通了。

聂祖唐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每到一处,大家都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聂祖唐总是下马和群众手拉手说话。他常说:“只要我们团结紧,拧成一股绳和敌人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胜利。”

1933年1月,聂祖唐调任独立第十师副师长。同年3月6日,该师改编为红十九军时,他被选送到红军学校学习6个月。毕业后不久,又被任命为福建军区第一作战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回武平领导武装斗争。

经过战火锻炼和军校的培训,聂祖唐已经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红军指挥员了。1934年4月,他率部在武北肃清了团匪,6月又在大尧、湘东两地消灭了全部土匪;接着又率部进攻悦洋,出击高梧,转战武西、武北、武东。他们与白军、团匪作战,积极发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敌人。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留守在根据地的红军、地方武装和省、县、区的干部,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闽西,敌人先后在龙岩、永定、长汀、上杭、宁化、连城、武平等县,部署了6个正规师,加上地方反动武装,共10万敌军,妄图在3个月内摧毁革命根据地,消灭红军游击队。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聂祖唐奉命率400多人进驻武北,坚持斗争。12月17日,聂祖唐率部进攻驻小湘坑的白军团匪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聂祖唐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闽西大地,奉献给渴求解放的穷苦乡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地年年用盛开的映山红来祭奠烈士的英灵,闽西人民永远铭记着烈士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