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毓华:抗日救国 敢为民先

来源:漯河史志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11-02 10:04

闵毓华(1913—1940),字荣轩,化名马玉华,回族,北京市宣武区牛街人。闵毓华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3岁前读过二三年私塾,1928年8月考入北京回族中学(后改为西北中学),并取得免费入学待遇。1930年下半年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时,被选为自治会主席。1931年7月,闵毓华在西北中学发起成立“励进学会”,油印《励进》刊物,传播革命思想。但仅出两期便遭学校当局停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以闵毓华为首的西北中学学生自治会,参加了北平市中等学校联合会,举行示威游行,进行街头宣传。1934年,闵毓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1936年2月,闵毓华在北大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他利用寒假,在回民中宣传抗日救亡的伟大意义,在牛街秘密建立了民先小分队,扩大了抗日救亡队伍。同年春,闵毓华响应民先总部“深入民众、宣传民众、唤起民众”的号召,来到漯河厉行中学任教。漯河厉行中学是爱国人士高靖侯为教育救国而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闵毓华到这里不久,就和学校的几位共产党员教师取得了密切的联系。闵毓华利用自己年纪较轻,迅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教唱抗日歌曲,给学生介绍北京一二九运动,在学生中组织演唱队、口琴队、歌咏队等,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和大街小巷宣传抗日。闵毓华还积极支持几位共产党员老师发起成立的“学生自治会”。自治会指导学生写进步文章,占领地方报纸的阵地,在漯河《警钟日报》上开辟文艺副刊《心曲》,用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救亡。

厉行中学的抗日救亡宣传遭到了地方反动当局的镇压。闵毓华等人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了斗争策略。他联络北平学联不断寄来一些学联的机关刊物和油印宣传品,还自己集资订购很多进步书刊,如《华北呼声》《世界知识》《永生》等,在全校掀起了广泛的课外读书活动。重点培养积极分子,向他们介绍北京“民先队”组织活动情况,秘密发展8个先进分子为首批“民先队”队员,属民先第十九分队的一个小队。“民先队”的抗日救亡活动引起了地方反动当局和国民党驻军新五师的粗暴干涉,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要将闵毓华等逮捕查办,遂被迫离开漯河厉行中学。

七七事变发生后,闵毓华在北平发起了“华北回民抗敌守土后援会”。日军攻入北平城时,下令通缉他。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保护下,他离开北平,于当年11月辗转从西安到达延安,被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夏,由中央组织部分配他到西北回民地区工作,任兰州回民特支委员。负责编辑《回声》杂志。在兰州,他结识了许多国民党的上层人物,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统战工作。1939年底,国民党特务盯上了他,特务从北平经河北一路赶到兰州。中共甘肃省委为了闵毓华的安全,便将他立即转移到宁夏银川。1940年春,日军飞机对银川进行狂轰滥炸,闵毓华被弹片切中腹部,为国捐躯。时年27岁。1961年,闵毓华被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