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起:手书“唯死而已”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决心

来源:“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9-25 16:52

孟起(1913—1949),原名孟琇焘,又名秀涛,字晋之,福建省福州市人,1913年8月出生。孟起的父亲是一个受苦的店员,生有三个儿子,孟起居中。一家五口仅靠孟老先生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所以,孟起幼年时只在私塾中勉强读了几年书,十三岁那年即由父亲介绍到一家书铺当艺徒。孟起从小就挣扎在饥饿线上,对贫苦人民有着浓厚的同情心,并养成了一种坚毅不屈的性格。

1926年,共青团开始在福州活动,传布新思潮的书籍开始在青年学生中流传。好学上进的孟起,开始利用工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新文艺作品。1926年冬,国共合作的北伐军进入福州。孟起接触了许多讲解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政治读物,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当1927年初福州成立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店员总工会时,孟起跟随老工人积极参加工会的各项活动。不久,国民党右派分子在福州发动“四·三”反革命政变,革命群众运动陷入低潮,但年轻的孟起向往革命的斗志并无衰减。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工会组织得以恢复。孟起积极参加店员工会活动,并受到拥戴,当选为店员工会执行委员。不久,“福建事变”失败,工会组织再次遭到取缔。孟起也被视为“危险分子”,遭老板解雇,他不得不离开福州去闽北等地谋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职工子弟学校任教的孟起与同校进步教师一起积极参加救国宣传活动。“八·一三”事件发生后,江南造船厂职工子弟学校停办。孟起回到福州,积极参加由共产党员卢懋榘、陈子英等参与组织领导的福州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此时,孟起思想已更加成熟,1938年冬即由卢懋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孟起入党后,先在南平地区担负中共闽江工委分配的一部分党的工作。1940年转到沙县,在医学院搞地下活动,以后任沙县工委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已成为战时福建政治、文化中心的闽北地区,白色恐怖异常严重。中共福建省委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决定党员骨干实行“总撤退”,孟起来到位于崇安县坑口乡村头村的省委机关工作。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曾奉命到江西上饶、铅山等地活动,后被召回省委机关,任省委机关刊物《锻炼》的主编,并参加党内整风运动。

1943年秋,福建省委决定把工作重点逐步从西北转移到闽中、闽南。干部分批南下开辟新区,孟起先到建瓯,后又转到了长乐、永泰。他不论到哪里,都把革命火种传播到哪里。1944年春,省委决定派他去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的福安县工作。他在福安担任县委书记工作不及一年,不仅整顿和恢复了各区委组织,还在区委以下建立了一批中心支部。在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反对苛捐杂税、革除封建陋习等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福建省委为加强以福州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决定在福州成立中共闽江工委,孟起任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调委”书记。他同庄征、李铁等工委领导同志一起,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城市为农村服务”的方针,大力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同时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团结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开展统战工作,使闽江工委工作迅速取得了进展。1946年初,中共闽江工委给省委的一次工作报告中曾称赞:“孟起同志工作热情,在半年的时间里,在组织上、统战工作上、经济上都有成绩。”

1946年底,福建省委奉命改组成立闽浙赣区党委,孟起被选为区党委候补委员。区党委成立后,决定改闽江工委为区党委城工部,孟起任城工部委宣传部部长,并担任区党委秘书处和社会部的负责人。这一时期孟起十分重视武装工作,他充分认识到发展敌后武装斗争,配合解放区战场斗争的必要性。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福长闽地区的群众武装斗争队伍已初具规模。

1947年5月,地下党员陈统安在敌水警总队部组织的“兵变”中,带出了一个班的士兵和轻重机枪及一批长短武器投奔游击队,引起敌人的惊慌。这一事件就是由孟起根据省委书记曾镜冰的指示,同杨良音等同志一起直接组织和领导的。发生于1947年7月、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海关布案”,孟起也是一位重要的组织者和领导人。这一场斗争,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安排,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顺利地从敌海关中领出了布匹和棉纱及其他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山头武装斗争。

“海关布案”发生后,敌人极为震动,侦骑四出,竭力搜捕。一个月后,保存于孟起家中的一部分布匹为敌侦探队侦悉,导致孟起被捕。在福州狱中,孟起经受住了严刑拷打,不久敌人又把他押往南京伪国防保密局继续受讯。孟起深知在这里必将受到更加严酷的折磨,曾手书“唯死而已”四字,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决心。他的表现得到难友、华中十地委副书记杨斌和社会部部长任天石等的赞誉。当敌人知道孟起不会就范时,终于下毒手于1949年初将其杀害。孟起牺牲时年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