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林:“人囚西湖,卧薪尝胆”
■张守刚
马东林,字旭初,曾用名施仁,1906年出生于浙江嵊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姓施,未满周岁时,父母因病双亡,由家住杭州东山弄的表伯马阿兴收为养子,改姓马。马阿兴夫妇待他犹如亲生,疼爱有加。马东林10岁入小学读书,因好学上进、助人为乐,还十分热爱劳动,深得同学喜爱。
1926年,马东林由卓兰芳、郦咸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初,北伐军势如破竹,逼近杭城。马东林闻讯,一面发起组织西湖区农民武装,成立“别动队”,制止孙传芳残部散兵游勇的捣乱,维持社会治安,一面率人到六和塔附近迎接。
1927年3月30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勒令解散共产党领导下的杭州总工会。消息传出后,激起了杭州全市人民的极大愤慨。次日,杭州总工会根据党的指示,组织工人、农民和各界代表在湖滨公园里的公众运动场集会抗议。马东林带领一支400多名手持农具为武器的农民队伍,列队于会场正中。会议正在进行中,公安局局长章烈率军警气势汹汹地冲入会场,企图驱赶群众,强行解散大会。马东林带头高呼“打倒章烈”的口号,全场齐声响应,农民们举起了各色“武器”,章烈见众怒难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前往省府请愿。在马东林带着队伍途经太平坊公安局门口时,突遭军警开枪镇压,当场打死3人、重伤9人、轻伤达50余人、被捕400余人。马东林负伤突围,在群众掩护下脱险。事后,他忍着伤痛,四处奔走,努力筹款,甚至变卖妻子的陪嫁首饰,以救助伤者、抚恤死者。
杭州“四一一”反革命政变后,全城陷入了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4月13日,马东林和宣中华、胡公冕、杨贤江等63人被登报通缉。他来到杭县农村,在西镇鸭兰村一带活动,发展了马九成、马云川等10名党员,建立了杭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鸭兰村支部。
1927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7月,省委决定撤销杭州中心区委,分设6个直属区委,马东林任中共杭州西湖区委书记;8月,改杭州各直属区建制,建立了省辖的杭州支部工作指导委员会,马东林任委员;9月,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杭州县委,马东林任委员兼西湖区委书记。这期间,除了在杭州从事工人、学生、农民运动工作外,马东林经常奔波于湖州、金华、衢州一带,整顿被破坏的基层党组织,筹备武装暴动事宜。
当时,马东林身上的担子日益加重,而面临的斗争环境又越来越险恶。养父母病故后,养父的小妾和她的弟弟邵宝康勾结,为独吞马家财产,千方百计欲置马东林于死地,以至于马东林很难找到一处安全的栖身之地,有时一个晚上得转移好几次。同时,为了筹措革命经费,他又不得不一再变卖家产。尽管如此,他仍然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顾不上自身的安危。
1927年12月,受省委指派,马东林来到湖州,负责领导湖州地区党的工作。
1928年1月20日(即农历腊月廿八),马东林秘密返杭,在家中与几位同志一起等候上级指示。不料,被叛徒发觉告密。除夕凌晨,百名侦缉队队员包围马家,四处搜索。马东林本来可以开枪拒捕,但考虑到战友的生命安全,便放弃这一念头,趁乱毁掉党的机密文件后,与妻儿一起从容被捕。
被捕后,马东林被关押于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他经受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曾写下小诗一首:“马放东林,摇尾嚼草,人囚西湖,卧薪尝胆”,抒发革命到底的高尚情操。1928年2月28日,马东林与张秋人、叶天底、赵晋生等同志被秘密枪杀于浙江陆军监狱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