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友于:绞刑架下的从容

来源:山东政协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18-07-08 10:31

这位仗义的山东人,和李大钊一同壮烈牺牲!

■卢昱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壮烈牺牲。与他同时赴难的,还有一位山东人——路友于。

路友于(1895—1927),名汝悌,诸城市昌城镇路家道口村人。1911年入县高等学堂读书;1914年至1918年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8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市政专业;1920年秋因病回国在烟台等地休养,后去北京大学任教。

1923年,路友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任北京《益世报》编辑。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3月,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在北京成立,李大钊、于右任等当选为执行委员,路友于为候补执行委员兼秘书。从此,直至牺牲,路友于始终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他坚定地同李大钊站在一起,努力推动国共合作。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起草宣言,积极参加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国民大会,领导北京市人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路友于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国民党第二届中委会北方执行部在京组成,路友于兼任执行部秘书。他维护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维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7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

李大钊(中)、路友于(左)、张挹兰等烈士就义前留影。

1927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镇压革命,革命活动转入地下。国民党北京市党部人员纷纷撤离,李大钊和路友于等则留下来,藏匿在苏联大使馆内的兵营里继续战斗。在苏联大使馆内,并肩战斗的中共方面领导人是李大钊,国民党方面领导人则是时任中央候补委员及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路友于。

在革命处于极端困难时刻,路友于协助李大钊作了大量工作,直到一起被捕。在敌人监狱和法庭上,他毫不畏惧,1927年4月28日同李大钊、郑培明等20位革命者被张作霖秘密绞杀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