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元

来源:房山文史资料全编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5-20 10:19

全国战斗英雄孔祥元

■潘惠楼

孔祥元,北京房山佛子庄地区北窖村人。生于1919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8岁即在村中放牛放羊,14岁开始在本村及附近的煤窑背煤。后在外出时被国民党军队抓到27师当兵。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平津战役。在当年11月攻打张家口的沙岭子战斗中,孔祥元所在的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解放。孔祥元遂投诚参加解放军,被补充编入华北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次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第一九七师)五八九团。由于孔祥元是穷苦人出身,参加解放军后深深感到部队的温暖,变得比以前爱说爱笑了,和部队的同志们很快就熟悉起来。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对人民解放军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张家口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加速了对北平城的包围。孔祥元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在战斗中立功,他要求参加爆破组,打攻坚战。结果北平城和平解放,孔祥元憋了一身的劲没有用上。

1948年春,孔祥元所在部队接到命令攻打太原城。在向太原进军的动员大会上,孔祥元表态说:“我当过长工,下过煤窑,在国民党那边当兵是受气的兵,过去对人民是有罪恶的,这次攻打太原城,我一定要立功赎罪。”在向太原进军的千里行军路上,孔祥元虽然身材瘦小,右脚还有毛病,却每天都背着50多斤重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跟随部队急行军。他的脚上打了八个血泡,硬是没有掉队。当部队休息时,孔祥元还唱歌为战士们鼓劲。行军路上,沿途多是解放区,村庄里的老乡敲锣打鼓,欢迎解放军,为解放军点烟送茶水,为解放军运送物资。老乡们说:“欢迎劳苦功高解放军,打下太原城,解放老百姓。”孔祥元听到老百姓的鼓励,心里很是惭愧和不安,认为自己参加解放军后,时间很短,没有立功,还当过国民党兵,老百姓却这样信任自己,支援自己的部队,他非常感动,这更坚定了他在攻打太原城战斗中为人民立功的决心和勇气。

1949年4月24日,总攻太原城的战斗打响了。孔祥元担任架梯子的任务,被分配在第二组。因他的个头小,被安排为抬梯子的战士背4支大枪、3包炸药、两个手雷,跟在第二组后面。攻城战斗开始了,解放军的上百门大炮向城里猛轰。压住敌人的炮火后,连长即命梯子组前进。孔祥元听到后,忍不住就想往前冲。他跳起来将身上的几支枪交给了炊事班长,自己加入了抬梯子的队伍,冒着枪林弹雨就往城前跑。敌人见解放军要架梯子过壕沟、上城墙,立即将炮火集中起来,对付抬梯子的解放军。孔祥元和战士们把梯子往壕沟一竖,随即跳入壕沟内。沉重的梯子把瘦小的孔祥元压倒了,但他立即爬起来,将梯子向太原城方向竖起来,和战士们一起将手榴弹、手雷向敌人的地堡投去。趁敌人火力被压下去的一刹那,孔祥元把大枪一背,拿了9颗手榴弹,纵身上了梯子。忽然想起没拿红旗,恐怕登城后不能为炮兵指挥目标,又转过身来,从战友手中夺过红旗,迅速地爬上梯子,将第一面红旗插上了太原城头,给后面攻城的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孔祥元率先登上太原城,插好红旗,就单人向城内纵深前进发展。城里的敌人从暗堡中向他射击,他机智地跳入壕沟内,向地堡扔手榴弹,还一边高喊:“交枪不杀,解放军早就占领城墙了!”以瓦解敌人。随后,他端着枪往前冲,有7个敌人把枪举了起来,交了枪。这时后续的解放军战士来到了,孔祥元又领着战士们解决了敌人的一个卫生所。搜出17支步枪、2门六〇炮、3 挺机关枪、2支冲锋枪,俘虏30多名敌人。

在攻打太原城的战斗中,孔祥元立了大功。1950年9月25日,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会议。孔祥元作为战斗英雄参加了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恩来总理还在孔祥元的日记本上亲笔留言。1950年9月27日,《华北解放军报》第七版专门介绍了全国战斗英雄的事迹。其中有记者刘微采写的文章《太原登城头名孔祥元》,并配发了孔祥元身着解放军戎装、胸带大红花的照片。

1952年7月,孔祥元参加“回乡转业建设速成小学”学习,获得高小毕业证书。1953年9月,孔祥元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北窖村务农。1959年1月,京西矿务局房山煤矿在矿区附近农村招工,孔祥元来到房山煤矿工作,当了一名井下采煤工人,以后又从事井下掘进工作、防尘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孔祥元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以自己是全国战斗英雄自居,就连多年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家乡村中的许多亲朋好友,也不知孔祥元曾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战斗英雄。

1977年10月,孔祥元从房山煤矿退休回到北窖村。1983年4月20日,孔祥元因病去世,终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