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1960年6月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一个革命军人家庭。父母都是中共党员。他在内江第十三、第二小学和第二中学分别读完小学和中学。
1978年12月,韩波从内江市市中区应征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工兵仓库的一名新战士。这个哺育雷锋成长的沈阳军区部队,使他从小立志学习雷锋、实践雷锋精神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从普通战士提升为排长、技术员、助理员、连长、指导员,四次立功受奖,1983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方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生活环境,对南方人无疑是一种严峻考验。韩波把这看成是磨炼意志的大好时机,脏活累活抢着干、风里雨里一身泥,为战友洗衣服,端病号饭,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志。韩波不图名、不图利,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
一次,部队交给韩波负责营房维修任务,许多群众提着鸡蛋等物品找他要承包,想从中捞点好处,韩波拒收礼品,积极维护部队利益,坚决按规定办。他的母亲讲了这样一件事:“1990年7月,我分了一套新房,没有灶台和水缸。韩波回到家里,对我说:‘妈,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本以为儿子会喊几个战士帮忙,不料他却用星期天顶着酷暑,自己到河滩挑沙子,用板车拉水泥、砖头。看着他汗流浃背的身影,我心痛得暗暗擦眼泪。”是啊!按说韩波是车管助理员,自己不但管车,还会开车,拉一下材料,喊几个战士帮忙也是可以的,但他宁愿自己累一点,也不占公家的便宜,耽误战士休息。
一次,一个战友找到韩波,开门见山地说:“许多一同入伍的战友,有人回家成了富翁,有人当上了经理、厂长,你韩波还是一个副连级,还要在部队图什么?再说,现在有钱就有一切,趁你年轻快点转业吧!”韩波对他微微一笑说:“人各有志,尽管现在有的人不理解军人,但国门总得要人守啊!”
韩波十分注意自我思想改造和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增强防腐能力,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马列著作、政治理论,无论当战士、驾驶员,还是当干部,他总是像雷锋那样用“钉子”精神学习,先后写了17万多字的读书笔记。1989年春夏之交,首都北京发生动乱并波及全国各地,社会上掀起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恶浪,韩波却理直气壮地给战友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动乱期间,他一边给战士们宣传当前的政策,一边加岗加哨、亲自站岗巡逻,以防坏人的破坏,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部队党委给他记了三等功。
“他像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他像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他把整个爱都倾注在战士、连队建设上。”这是干部战士对韩波的评价。
战士张仕平因一时受不了失恋的打击,患了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韩波几次自己掏钱买了罐头、水果、糕点,到医院看望、开导、帮助他,终于把小张从精神崩溃的边缘拯救过来,使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战士邓世松患了皮肤病,韩波知道后,为他查访名医,带他到地方医院治疗,并主动掏钱让他治疗,使病情很快好转。类似这样关心爱护战士的事例举不胜举。
韩波对下属关怀备至、慷慨解囊,自己却艰苦朴素。在他的遗物中:一双烂了五个洞的袜子,一双张了口的皮鞋,一床幼儿园时妈妈送的毯子,一个发黄的针线包……战士们都说,韩波没有一件高档的衣服,一件旧西装还是结婚时买的;连一块手表都没有,一直用着一块跑表。韩波的妻子看不下去了,逼着他到商场里选了一件衣服,衣服都试好了,他却犹豫了:“还是等两天再来买吧……”妻子的愿望直到他牺牲也未实现。
韩波调动的工作单位多,但调到哪里,他就把温暖带到哪里,爱连队胜过爱自己的家。1990年4月26日,韩波的岳父为外孙周岁定了三桌生日宴,久等不见韩波回来。而此时,韩波正带领几个战士翻修连队猪圈,他跳进猪圈一干就是三个多小时,满脸满身都是猪粪,逗得战士捧腹大笑。对自己的家,韩波确实欠得太多。10月25日,他所在部队接受了赶赴蓬安支援地方建设的任务,临出发的前一天他才请了三个小时的假,回到岳父家与妻儿话别。临走时,年仅1岁多的儿子冬冬突然哭喊着:“爸爸,爸爸……”舍不得让爸爸走。由于时间紧,他未能见到母亲一面,谁想到,这一走竟是生离死别。
在蓬安县境内嘉陵江干流上的马回电站,是四川省“七五”重点工程。电站的建成将缓解川北用电紧张状况,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然而,在施工的紧要关头,过江运输遇到严重困难。为支援川北革命老区、“三总”(朱德、陈毅、罗瑞卿)故乡的经济发展,韩波所在连队奉命于1990年11月1日奔赴电站工地,在拦河坝江面架起120米长的双车道舟桥,为电站第四个枯水期大坝围埝合拢,保证第二年5月并网发电,解了燃眉之急。
11月16日0点35分,寒风轻拂,马回电站拦河大坝围埝合拢后,江面由400余米缩窄为200多米,嘉陵江上游甘肃境内的白龙江水电站开闸放水,致使水位猛涨1.4米,流量由原来的每秒300立方米陡增至每秒500多立方米,流速高达每秒3.5米。17日16时,原来用于施工运输的民用浮桥一号驳船也被冲沉,整个桥的轴心线下移,直接威胁下游17米处另一座价值500多万元的部队舟桥和50米处的大坝闸墩,情况十分紧急。17时40分,正在援建马回电站的某部舟桥营奉命撤除舟桥。到当晚23时左右已安全撤除桥底部分,由于夜色昏暗水急浪大,八个下锚未能起锚。
18日8时30分,电站指挥部开会研究舟桥转场事宜,一连根据营长安排,由指导员韩波带领一名排长和五名水性好的战士继续执行起锚任务。8时50分,韩波率领排长章勇,汽艇驾驶员王树清、副驾驶李家虎,战士张仕平、唐波、赵红星乘汽艇执行起锚作业。作业点急流翻滚、江水奔腾,起锚难度大。一个75公斤的铁锚加上急流的反冲力,重量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几次均未拉出水面。他们便把铁锚固定在汽艇右边后弦,将铁锚绳子一端甩向岸边的门桥上固定,这时一股急流涌来,把汽艇头向右打偏120度并迅速下滑,当艇头触及大坝闸墩上时,锚绳张紧,致使汽艇失去平衡,横着向上游方向倾覆。七名官兵全部落水,韩波等五名官兵被汽艇倒扣在水中。韩波、章勇二人先后钻出水面,爬上露在水面的汽艇底部。初冬的江水,寒气透骨,他们奋力分别将张仕平、唐波拉上汽艇。韩波被冻得浑身发颤,但他想到,驾驶员王树清还扣在汽艇下的驾驶舱内,便呼唤着王树清的名字,不顾一切地扑向驾驶舱所在的船头。韩波左手紧紧地握住溜光的船沿,右手奋力将露出水面的一角帆布扯开,把在漆黑一团的舱内被汽油和水呛得奄奄一息的王树清猛力拉出。此时,一个恶浪打来,艇体倾斜,船内进水,汽艇急剧下沉,五人再次落入水中被急流冲散。一块长1.32米、宽0.2米的木板从汽艇中浮出,漂到韩波身边。抓住木板,就抓住了生的希望,在这生死关头,他明知自己水性较差,却毅然把木板推给在水中挣扎的王树清。王树清得救了,其他落水的同志也相继被赶来的冲锋舟和渔民的小舢板救起。而韩波却被无情的江流吞没,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闪烁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芒的颂歌。
韩波的英雄事迹在川北老区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敬慕和传颂着他的英雄事迹。1991年11月,成都军区政治部追认韩波为革命烈士,并授予他“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
“千里嘉陵第一坝”马回电站拦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