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22 10:56

韩浩,原名金翰浩,1905年生于朝鲜,后随家迁住吉林省桦甸县横道河子乡大窝棚屯定居。小时在朝鲜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压迫和法西斯统治,饱尝国破家亡之苦。到桦甸后,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在满洲省委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932年6月4日,在磐东三道岗小金厂正式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亦称磐石游击队)。经中共桦北区委推荐,韩浩参加了这支队伍。同年11月下旬,杨靖宇奉命来吉林省桦甸县蜂蜜顶子,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韩浩担任第二大队队长。1933年9月18日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韩浩任团长、副师长,跟随杨靖宇转战于磐石、桦甸、海龙、柳河、通化一带。在频繁的战斗中,韩浩受到了锻炼,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指挥员。

吉海铁路是日伪统治东北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磐石县,这里是抗日南满游击活动的地方,日伪军用列车不断遭到游击队的袭击。敌人为维护交通运输,给吉海铁路日本警护团配备了两辆装甲车,这两辆装甲车连在一起,火力猛,机动性强,每天耀武扬威地在铁路沿线上巡逻,给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很大障碍。1933年3月15日拂晓,韩浩带领70余名战士来到旺城北部的小老爷岭隧道,选择有利地形埋伏起来,并派人将隧道北洞口铁轨上的道钉拔掉,挪开钢轨静候敌人的到来。上午9时许,敌人的装甲车开到隧道北洞口时突然脱轨翻车,歪倒在路基上。韩浩乘敌人慌乱之际,一声令下,指挥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惊慌失措,逃往翻倒的铁甲车下躲藏,战士们冲上去将7名敌人全部击毙,烧毁了铁甲车,带上战利品安全撤离。从3月15日到4月10日的25天里,韩浩带领南满游击队第二大队多次袭击吉海铁路磐石至取柴河区间敌人运输列车,使日伪当局惊恐万分。

为了“进剿”游击队,狡猾的敌人把军车挂在客车后面,载200多名日本兵去磐石北部“讨伐”。杨靖宇命令韩浩、曹国安要不惜一切代价截击这趟混合列车,同时批示吉海铁路地下党组织要积极配合南满游击队搞好这次截击。韩浩和曹国安接受命令后,经过周密细致的研究,二人分头行动。第二天拂晓前,韩浩带领游击队来到荞麦椤子(今永宁)车站附近,选择有利地形,严密地封锁了车站。一切布置就绪之后,曹国安带领20名游击队员在地下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车站,出其不意地将站内铁路警护队的枪缴下来。在车站站长(地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几个人又分别换上站务员和铁路警护队的服装,等候列车的到达。韩浩带领游击队埋伏在车站外东山坡树林中,注视着车站内的动静。不久,为列车开道的压道车开过来了,它刚刚过去,埋伏在铁路两旁的游击队员迅速跳上路基,将道钉拔掉,把钢轨拨开,以防压道车回站。功夫不大,列车开过来了,曹国安身着站长制服,手拿号志旗站在机车停车的站台上接车。当列车进站还没停稳的时候,曹国安抓住机车扶手一跃而上,登上车头控制了司机和机车。得手后,曹国安从机车窗口向外挥动号志旗,韩浩看到信号后,立即命令队员开枪射击,机枪对准客车后边的几节军车扫射。敌人被这突然袭击打得昏头转向,叽哩哇啦地大叫,乱作一团。这时,一名懂日语的游击队员用日语向敌人喊话,命令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在游击队员的强大攻势下,车上的日本兵举着手走出车厢,当即被押走。就在同一个时间,从前边的客车上走下100多人,都是化了装的游击队员。他们立即动手搬运车上的枪支弹药、给养物品,不到半小时就将火车上的物资全部卸下,装上了大车运走。先头开过去的压道车听到后面枪响,立即返回增援,但因铁路被破坏,不得不被迫停车,即刻遭到事先埋伏在这里的游击队员们的猛烈袭击。车上的敌人有的被击毙,有的举起双手投降。韩浩指挥游击队员们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唱着游击队歌胜利地回到了营地。

经过5个月的战斗,南满游击队不但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而且在战斗中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本身也得到了发展壮大。游击队建制在原有的3个大队的基础上,又增编了教导队和迫击炮大队。

1933年9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宋铁岩任师政治部主任,全师300多人,下辖第一和第三两个团,韩浩任第三团团长,曹国安任政委。

独立师的成立,如同在敌人的心脏插上一把尖刀,使日军十分恐惧和不安。同年10月,敌人以日军第一师团为主力,动员日伪军万余人,开始对以玻璃河套为中心的红石砬子游击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所谓东边道秋季“大讨伐”。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开辟新的游击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留独立师一团和少年营在磐石继续开展反“讨伐”斗争,杨靖宇率独立师师部、三团和政治保安连等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横渡辉发河,向辉南、柳河、蒙江、桦甸挺进。10月27日晚,部队到了黑石附近辉发河边。这里江面较宽,刚下过一场雪,北风凛冽,河边的水结了一层薄冰,江里水深流急,尚未封冻,没桥也没有渡船,战士们多数还没有穿上棉衣。面对着滔滔江水,杨靖宇对大家说:“同志们!这江咱们一定得过,寒冷常常要把人的生命拉过去,但是像咱们这样顶天立地的好汉,它是拉不去的!”说完纵身跳到水里,带头涉水渡江。韩浩高喊:“同志们,师长打先锋,我们要跟上去!”三团指战员也跳进没腰深的水中趟过了江。上岸后湿透的衣服被寒风一吹冻得硬梆梆的、走起路来哗哗响,韩浩让战士们捡来干树枝,点起篝火烘烤衣服鞋袜,随后又接着赶路。

部队边走边打,11月下旬进入柳河县境内。日伪当局为了加紧对南满游击队和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围攻,急于修筑山城镇至三源浦这段国道,并在柳河三源浦设立了国道工程局。一天,游击队获悉:为了加快修路进度,敌伪驻三源浦国道工程局的杜局长要去山城镇取工程拨款。在弄清敌情后,韩浩决定截击敌人。他亲自带领第二大队70名战士在黎明前埋伏在柳河县境内的砬门子、哈达岭附近。天刚亮,3辆汽车出现在游击队员们的视野里。当第一辆车开进伏击阵地时,韩浩命令队员拉响炸药包,将第一辆汽车炸瘫,立即指挥队员冲下山去。敌人跳下车抢占有利地形,准备顽抗,还没等放枪,就被冲杀上来的游击队战士击毙。后边汽车上的敌人见前车遭到突袭,赶紧掉头逃跑了。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这一仗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大大推迟了敌伪修路工程的进度。

三源浦是大汉奸邵本良的老窝,驻扎伪军一个连,近百人。杨靖宇决定偷袭三源浦,任命李红光为总指挥,韩浩团担任主攻。1933年11月24日晚,韩浩率三团200多人悄悄包围了三源浦。突击队带着绳子、梯子从东、南、北三面越墙而入,抢先控制了要害部位,接着全面发动进攻。韩浩带领部队从北面进攻伪军兵营,李红光带队从南面攻击伪军指挥所,打得敌人蒙头转向。这次战斗打垮伪军一个连,活捉伪军20多人,烧毁了伪军兵营,捣毁了伪警察署和伪国道工程局,活捉了日本驻通化领事馆的稽查局长,缴获枪支、弹药、粮食、布匹等大批军需用品,基本上解决了冬需物资。这次战斗不但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而且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革命军威信。部队开进三源浦,战士们纪律严明,对居民、商号秋毫不犯,并把宣传抗日救国的标语贴在街道的墙上。韩浩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杨靖宇、李红光先后在大会上讲话,宣传人民革命军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号召群众参加抗日队伍,支援抗日队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源浦一战,鼓舞了人民革命军指战员的士气,增强了沦陷区人民抗日必胜信心,教育了在东边道一带活动的其他抗日队伍,纷纷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不久,一些抗日队伍加入了独立师。

1934年8月间,独立师司令部由兴京(新宾)转战到通化与三团会合,在通化、柳河、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侦察员发现敌人正在通化运送军用物资,每天有几十辆载有汽油、电信器材的军用汽车,行驶在通化、柳河、山城镇之间的公路上。独立师司令部决定设伏,袭击敌军军车。经过周密侦察后,杨靖宇任总指挥,韩浩团担任主攻任务。韩浩率第八、第九连战士160多人,于9月16日早晨埋伏在通化县干沟乡甸子村剜眼睛沟的山坡上和公路旁树林里。上午10时许,当敌人的10余辆汽车从通化方向开过来进入伏击圈时,化装成修道工的独立师战士,向日军军官乘坐的汽车上投了两颗手榴弹,敌军车毁人亡。韩浩听见爆炸声,立即下令山上山下战士一齐开火。从上午10点打到午后两点,击毁敌人汽车10余辆,击毙日伪军30余人,其中有日军指挥官十多人,活捉日军数十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00余支、手枪两支和其他军用物资。日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搜集的情报,也被抗日队伍缴获,成为战利品。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极大地鼓舞了抗日队伍斗志,韩浩和三团受到杨靖宇的表扬,号召全师向三团学习。

1934年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发展到1600多人。11月7日,中共南满第一次党代会决定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并决定在临江县板石沟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将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第一师师长,韩浩任副师长。根据杨靖宇将军的决定,一师和教导团在韩浩副师长的率领下,横跨通化、柳河间的铁路,转战到兴京、桓仁一带打击敌人、发展扩大革命根据地。1934年末,一师进入桓仁县境,广泛发动群众和日伪统治者斗争。当地群众强烈反映摩楞鱼于街伪村公所残害百姓,作恶多端。韩浩决定为民除害,亲自带领70多人,悄悄地包围了摩楞鱼村,掐断了电话线,突然闯进村公所逮捕了4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就地处决。

第二天日本守备队200来人从铧尖子赶来追击,韩浩指挥部队将敌人诱进山谷里,居高临下袭击了敌人。激烈的战斗整整打了一天,打退了敌人的七八次进攻,太阳快落山时,打死打伤敌人30多人,敌人终于被打退。第三天,一师又在龙爪沟东岗继续与这股敌人交战,缴获步枪9支。

1935年1月7日,从地方工作同志的报告中得知:日军协坡支队一部和伪军一个连从通化出发去通化县四棚乡老米沟“讨伐”抗日队伍。1月8日,韩浩率一师三团在通化县千沟乡北甸子村小砬子沟门附近设伏。当敌人的汽车进入第一师第三团伏击阵地时,韩浩指挥埋伏在山上和道路旁的部队向敌人发起攻击。顷刻,枪声、喊杀声汇成一片,经过几次勇猛冲杀,终于将凶猛顽抗的敌人压了下去。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毙敌20余人,伤敌数十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战斗结束后,军部在龙爪沟召开了庆功祝捷大会。

1935年2月4日,韩浩率一师一部70余人在桓仁县洼子沟召开群众反日大会,撤离时与日本守备队遭遇。敌人依仗他们的优良装备,耀武扬威地冲杀过来,高喊“抓活的”。当敌人进攻到距一师百来米时,韩浩指挥部队猛烈开火,顿时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四处逃窜,大败而去。随后又在桓仁县横道河子村五道沟小岭附近设伏,截杀敌人运输粮食的17辆大车,将所得粮食全部分给了当地群众。当通知群众来领粮食时,群众兴高采烈地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欢迎抗日军队。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爷说:“日本鬼子抢粮,抗日军给我们放粮,我们要和抗日军一起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1935年4月,第一师随军部行动,从桓仁县洼子沟出发,走到铧尖子、歪脖子望一带与伪军廖炳臣旅千余人遭遇,激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天黑,一师被敌人包围在中间,局势非常危急。韩浩向杨靖宇建议,为避免天亮后遭敌人全歼,要设法即刻突围出去。杨靖宇让韩浩令部队在山上点起数堆大火,然后带领队伍从敌人力量薄弱的南边突围出去,安全地回到海青火烙营地。而敌人却在黑夜里发生误会,自己和自己打了半宿。后来得知敌人伤亡200多人。天亮后,廖炳臣气极败坏地枪毙了他手下的一名指挥官,垂头丧气地撤走了。

韩浩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战斗指挥员,而且也是水平很高的政治思想工作者。他率领的部队能积极宣传、认真执行各项政策和纪律,特别是认真执行优待俘虏政策。1935年2月,第一师随军部在远征兴(京)、桓(仁)、宽(甸)、本(溪)途中攻占了兴京县城东部要地——东昌台,将东昌台的警察署长击伤,俘虏伪警察5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走到海青火烙时,李红光将俘虏交给韩浩处理。韩浩逐个找他们谈话,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他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不要继续做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这5个俘虏除了一个死心踏地与人民为敌,私自逃跑,喊话不归,被当场击毙外,其余4人经过教育都表示愿意改悔,释放后他们还同人民革命军有来往。有一次,他们给抗日队伍送来十几匹黄卡叽布,解决了部队夏装的急需。伪军邵本良部的一个连长受人民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先后五次向人民革命军投降,他自己还风趣地说:“我要不当伪军,怎能有机会给你们送枪呢。”韩浩笑着对他说:“你这样就对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为抗日游击战争做出贡献,人民是欢迎的。”

每逢战斗空隙,韩浩就抽空深入连队和战士谈心,还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做宣传工作,抓紧时间深入到老百姓家,找老年人、青年人开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35年3月,韩浩在兴京县平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人民革命军抗日救国主张,号召各族各界人民团结起来,联合斗争,打败日本侵略者!在他的倡议和督促下,青年义勇军等群众组织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反日会和农民自卫队的成员最多,积极开展反日活动,被敌人视为“可怕的团体”。

1935年4月,韩浩在桓仁县仙人洞亲自主持召开地方工作干部会议,要求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要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由于他深入群众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因而受到各族各界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5月,李红光在战斗中牺牲,韩浩奉命接任第一师师长职务。这时,第一师发展到350多人,活跃在桓仁、兴京、通化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敌人。8月28日早晨,韩浩率300余人,从辑安北渡浑江,来到通化县大泉源乡刘家街村,召开群众大会。韩浩在会上宣传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号召群众反抗敌人归村并屯建立“集团部落”。刘家街群众杀鸡做饭慰问子弟兵。中午,大泉源日本守备军30多人和伪军70多人前来袭击。韩浩当机立断,指挥部队抢占了刘家街南小三道沟南岗的有利地形,日本守备队和伪军来到时,只好占据小三道沟北岗。由于南岗比北岗高,接火后敌人死伤惨重。正当韩浩准备全歼这股敌人时,敌人援兵到了,韩浩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决定部队撤出战斗回辑安。在撤退中,韩浩不幸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