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然:以美术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李易书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安民街道土城堡社区,有一座乐然公园,是为了纪念韩乐然烈士而建。
韩乐然(1898—1947),原名韩光宇,男,朝鲜族,出生于龙井镇土城堡(现安民街道工农村)。幼年就开始喜欢画画,一有时间就画山川、人物、家畜和家禽等。他先是在龙井汉文书堂学习,后来到延吉市读小学,后又回到龙井升入官立学校。毕业后,在龙井电话局当话务员,后来在“吉长道”当了龙井海关雇员。他边工作边学习外文,并参加“国民会”的基层组织,进行反日宣传、鼓动工作。1919年3月13日,他参加了龙井举行的反日大示威。
1919年秋,韩乐然去苏俄加入社会主义社会团体,学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1920年夏,回到上海,一边学美术,一边参加革命活动。在上海,他同其他战友一起访问过孙中山先生。1921年,曾和他一起参加革命活动的大部分人去了苏俄,但他仍留在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23年末,韩乐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党组织派他到东北,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和建党工作。他到沈阳后,以举办油画展览、建立美术专门学校等活动团结、教育青年。1925年夏被派到哈尔滨,在中共哈尔滨党组织领导下,以普通教员身份进行工作,并同楚图南、赵尚志等一起组织“青年读书会”“平民夜校”,在中东铁路工人和电车工人中开展工作。1926年,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转移到上海,做地下党组织的财务工作,但仍然是敌人监视的对象,后来经党组织的批准出国。
韩乐然先到法国,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并在那里同党组织取得联系。1935年夏,他在巴黎参加了欧洲抗日救国团体的代表大会。后来到荷兰、瑞士、美国、苏联等地旅行写生,并在巴黎举办“中国画家韩乐然学生作品展览会”。1937年,由意大利回到巴黎,当上巴黎晚报摄影记者,进行反法西斯的国际宣传。
同年秋,韩乐然回国,在武汉东北抗日救亡总会担任宣传和联络工作,兼做党的统战工作。他还协助史沫特莱训练医护人员、收集药品,经常把各条战线送来的战况和照片送给斯诺和艾黎,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还和上海救国会沈钧儒来往频繁,在董必武指导下,经常参加沈钧儒、黄炎培、许德珩、李济深、沙平里、史良等人组织的座谈会。
I938年,韩乐然来到重庆,根据董必武的指示,以画家的身份做争取党外人士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1939年4月,根据党的指示,被介绍到李济深所属的“战地党政委员会”任少将指导员。从此,他以国民党少将军官的身份进行统战工作。1940年在回重庆的途中,因国民党特务的告密,被宝鸡警备司令部逮捕,押送到西安国民党省党部。尽管受到严刑拷打,却始终未暴露身份和党的秘密,最后被送到西安太阳庙门特种拘留所关押。1943年获释。出狱后,继续在国民党将领中做统战工作。在韩乐然的帮助影响下,西北军将领赵守山于1946年率部起义,甘肃省酒泉市河西警备司令陶峙岳于1949年率部起义。
1945年1月,韩乐然去塔尔寺、拉卜楞、河西走廊、敦煌等地作画,并举办“克孜尔千佛洞的特点和挖掘过程”的报告会。同年5月从吐鲁番到胜金台参观寺庙,又去参观高昌古国的古迹。在这次旅行中,共绘作50幅画,拍摄500多帧照片,9月份回兰州举办第16次展览会。1947年初,他又去新疆“克孜尔千佛洞”参观研究75个岩洞的壁画,举办第20次美术展览会。同年7月30日,韩乐然乘坐的257号飞机在嘉峪关上空坠落,乘客全部罹难,终年50岁。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韩乐然为革命烈士。韩乐然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的朝鲜族党员,又是东北早期建党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朝鲜族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著名画家,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现在的乐然公园,已成为龙井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人民用韩乐然的名字命名一所公园,将他的的故事代代相传,也将这份崇敬永远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