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臣(1888—1938),字相卿,河北省静海县(今属天津市)人。出身于武林世家,自幼继承父志,精通武术,技艺高强,能挥掌劈碎十块青砖,单臂可举百余斤,可谓当地武林豪杰。但他从不以艺压人,欺凌弱小,为人谦和、公正。中学毕业之后,他入伍当兵,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两淮盐务管理局盐警大队排长、连长、大队长等职。1929年,任税警第三区中校区长。在部队期间,他任中下级干部颇为称职,在教习士兵演习术科训练时,总是言传身教,使士兵锻炼体魄、技能,增强战斗力。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战争,全国抗日军民用落后的武器在各个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战斗。为了扩建新的正规部队,补充对日作战中的损失,抗战爆发后不久,两淮盐警部队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扩编为陆军游击第八军。胡文臣升任第三总队总队长,奉令在苏北一带活动,打击日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
1938年春,日军在海、空火力配合下侵犯连云港,想利用优势火力消灭中国守军,强行登陆。胡文臣奉命率部驻防东陬山。他凭借该山西北坡一处天然洞穴,经人工改建修筑成一座防空洞,顶盖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当时日军已逼近其防地,为勉励部属抗战士气,胡文臣题诗“倭寇犯我海疆,飞机到处逞强。为免轰炸殃及,依山筑室避将”,刻于防空洞石壁。
1938年9月,胡文臣率部前往连云港前线阻击敌军,镇守云台山。24日上午,日军在4架飞机掩护下,从高公岛一带分三路进攻胡文臣部防地。胡文臣与士兵生死与共,利用山地顽强地阻击敌人,击退日军数次疯狂冲锋,坚守阵地不失。日军伤亡惨重,亦未能越雷池一步。狡猾的日军久攻不破,便改变策略,集中全部主力突然猛攻我军侧翼阵地。我守军因伤亡殆尽,阵地失守。胡文臣得此信息,当夜亲率突击队夜袭大龙头阵地。他身先士卒,奋力拼杀,血战沙场。士兵见主官这样英勇,士气大振,当即恢复了阵地。战后,胡文臣晋升为少将,任陆军第八军三十三师游击第三团团长。
1938年冬,胡文臣奉命率部开赴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增援被日军包围的三十三师。解围后,于11月奉调宿迁县城,堵击由徐州进犯之敌。部队刚到仰化时,遭到敌机低空扫射,因掩蔽及时,未遭伤亡。临近宿迁时,军械官徐本鼎惧敌怯阵,当场被胡文臣处决,为怯阵者戒。胡文臣亲率两营部队进驻宿迁县城后,被日军层层包围。
日军先以6架轰炸机对宿迁县城猛轰滥炸一阵,接着以重型火炮长时间轰击,之后出动步兵攻城。胡文臣率领官兵与敌人反复冲杀,多次展开白刃肉搏,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有一回,日军从北门冲了进来,胡文臣拿了一把大刀片,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与十几个敌人拼杀。胡文臣武艺高超,只见他手中大刀挥舞,风声嗖嗖,寒光闪闪,转眼间就砍倒了好几个敌人。官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终将敌人打退。
不久,日军又调重兵增援,再次猛烈轰炸,城内一片火海,随后发起集团冲锋。许多阵地上守军伤亡殆尽,阵地被突破,敌人冲入城内。将士们誓死不退,双方展开残酷的巷战。激战数小时,胡文臣负重伤,仍手持大刀,奋力指挥部队突围。突出县城后遭敌伏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杀敌百余,并击落低空扫射的敌机一架。战斗到下午,终因敌众我寡,全团官兵多数战死。胡文臣在激战中头部中弹,当场壮烈殉国。
1982年,胡文臣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由胡文臣修筑的防空洞以及洞内两处石刻,于2002年10月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台山抗日石刻群”之一。2015年8月24日,胡文臣荣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