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千秋:四次被捕,慷慨正气映千秋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5-12 16:38

贺千秋:四次被捕,慷慨正气映千秋

■张守刚

贺千秋(1908—1943),原名何孝章,浙江海宁人。贺千秋自幼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后跟随其兄何明斋去上海,就读于上海惠玲中学。1924年,贺千秋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同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该馆团支部书记之职。1926年,贺千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时的上海,正处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根据党组织指示,贺千秋在丝织厂、香烟厂组织发动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7年,他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其间担任闸北区的警卫任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贺千秋两次被捕。经党组织和家人费尽周折,最终均获保释出狱。1929年11月,根据党组织决定,贺千秋担任中共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不久,经党组织批准,他回乡完婚。在家乡期间,上海党组织写信指示他就地进行革命工作,但是此信件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查获,贺千秋第三次被捕,获刑3年。1933年,贺千秋出狱,进入上海中国征信所担任调查员,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后,贺千秋在中国征信所印刷车间工作。他利用工作之便,大量印刷抗战刊物,开展抗日宣传。上海沦陷后,根据党组织决定,他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春,贺千秋调任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工作。不久,他跟随省临时工委迁往金华,并担任中共金华临时县委书记。两个月后,金华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成立,贺千秋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以该组织为基础,贺千秋又连同徐洁身、骆耕漠、张西林等人,成立了浙江省文化抗敌后援会,通过举办读书会、出版《浙江潮》刊物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2月,奉党组织命令,贺千秋由金华进入浙西天目山区,开辟党的工作,担任中共於(潜)孝(丰)昌(化)工委书记之职。在於潜、孝丰、昌化一带,他以民族日报社记者的合法身份,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天目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繁重的工作使贺千秋身患严重肺病,但是他保持乐观精神,经常翻山越岭,开展工作。有一次,他从莫干山经过孝丰回於潜,翻越羊角岭,所带干粮已经吃完,又饿又困。他鼓励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革命经常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走山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目的就是为了开辟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宽广大道。”

贺千秋(何孝章)烈士塑像。

在贺千秋的努力工作下,这一时期,於潜、临安、孝丰、昌化、宁国、富阳、新登、桐庐等地建立了4个区委、26个党支部,有党员200余名。在他的主导下,中共於潜中心县委还成立了武装部,领导宁国当地农民举行了武装暴动。

1939年2月中共浙西特委在湖州成立后,为了争取李泉生领导的长超部队,派遣贺千秋到该部工作。贺千秋进入长超部队后,在李泉生的同意下,秘密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同年5月,在长超部队内建立党总支,直属浙西特委领导,吴林枫担任总支书记,贺千秋代表浙西特委领导总支工作。在贺千秋的领导下,党总支在长超部队内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随着党的影响逐步扩大,长超部队逐渐成为浙西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浙西地区掀起反共高潮,抗战形势恶化。根据党组织安排,同年8月,贺千秋撤离湖州赴苏南,担任中共太滆地委秘书。

1942年秋,日伪军在太湖地区进行“清乡”。湖州位于太湖南岸,处于敌、伪、顽三股势力交错控制下,是日伪进行“清乡”的前哨。因此,太滆地委决定派贺千秋回到湖州,联络旧部,筹建武装,做好反“清乡”的准备。

贺千秋接到任务后,化名罗天秀,以茶叶商人为掩护,不顾严重肺病,再次来到湖州,早出晚归,调查访问,搜集敌情,观察地形,为反“清乡”积极准备。1942年10月,贺千秋在外出活动时,被原长超部队的一个叛徒认出,密告国民党反动派。10月26日夜,贺千秋在吴兴县常路乡章家田村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贺千秋视死如归,浩气凛然,用笔在纸上写下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十个大字,始终不发一言。次年7月,贺千秋被杀害于广德东山寺,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