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恕,字仲平,号如心,后更名树,字君立,1898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太平乡寿洲村(今衡阳市耒阳太平乡寿洲村)。
1917年,贺恕高中毕业后由耒阳县保送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三师读书时结识毛泽东,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于1918年8月一同赴北京大学旁听,认识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贺恕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发动各界抵制日货,成了衡阳和湘南地区学生运动的骨干,马克思主义的热心传播者。
1919年夏,贺恕邀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几位青年学生,组成衡阳和湘南地区第一个爱国团体——“沙子会”(又名“学友互助会”,因成员在湘江沙滩上谈心,讨论如何提倡科学、革新时政,故称“沙子会”),经常聚会商谈救国救民之策。1919年6月17日,贺恕以“沙子会”成员为骨干,与蒋先云、黄静源、陈为人联络夏明翰等发起成立湘南学联。1920年在进步教师蒋啸青资助下创立新书报贩卖部,贺恕任新文化书报贩卖部总经理,专售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刊书籍,推动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衡阳的传播。1920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贺恕、蒋先云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3月15日,贺恕在“沙子会”的基础上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心社”,被《大公报》称为“衡阳学界之曙光”。“心社”纲领为:“牺牲个人乐利,企图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造。预备为世界总解决时一部分底帮忙;作建设新社会时一个健全坚实的基础。”“心社”以“改造自己和改造社会”为宗旨,倡导“劳动光荣”、“劳工神圣”,并编印《明星》、《先锋》、《三师周刊》等油印刊物,进行革命宣传。贺恕撰写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主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贩卖部,筹办衡阳文化书社,发起组织马氏学说研究会、星期讲演会。心社的活动在衡阳学界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1921年6月,贺恕赴长沙协助毛泽东创办自修大学,并在湖南一师附小任教。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名衡阳籍中共党员。1922年1月,贺恕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席国际会议的党员,后留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3年,贺恕从苏联回国,在北京、唐山、水口山等地开展工人运动。他到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震撼全国的“二七”大罢工。军警追捕时,机智脱险。返回湖南后,毛泽东派贺恕去水口山铅锌矿继续从事工人运动。贺恕任中共水口山党支部委员和工人干事教育股副股长,利用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学校校长身份开展工作,号召工人们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起草了《告矿工职员书》、《告矿山工人同胞书》和《罢工宣言》,点燃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烈火。湖南军阀赵恒惕派兵镇压,追捕其妻子,杀害其儿子。贺恕没有被吓倒,又把革命引向农村。
1923年“二七”惨案后,贺恕受毛泽东派遣,赴衡阳筹建中共湘南区委。1924年2月,任中共湖南区委组织部长。后回到耒阳与刘泰等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耒阳支部和首届中共耒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1924年冬,贺恕应毛泽东之约赴广州工作。1926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旋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经济处党代表,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后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任政治教官。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受通缉,贺恕携妻转移至长沙郊区开展地下斗争。同年冬,由省委派赴宝庆(今邵阳)任中共湘西南特委书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重建了中共宝庆、武冈、龙山和锡矿山4个特区委员会,开创革命新局面。
1929年春,贺恕离开宝庆赴上海,历尽艰辛,找到中共党组织。1929年冬,调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他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其四子一女遭惨杀,家破人亡,而革命意志更坚强,斗争精神更振奋。1930年,江西省委遭到敌人破坏,贺恕调回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以教书为掩护,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兼任何香凝女士秘书,撰写《廖仲恺年谱》,与“左联”过从甚密。
1934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贺恕在上海被捕入狱,后监禁于南京。1937年下半年,经多方营救出狱。由于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身受严重摧残,于1947年4月16日病逝于上海。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追认贺恕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