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终生为人民
——记胡寅烈士事迹
■荆荣清 栾日盛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五十二师奉命入关。当一辆军车行至河北省喜峰口时,突然发生车祸,该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曾任章丘县委书记的胡寅不幸遇难,终年37岁。
胡寅,山东省寿光县古城村人,1912年10月28日出生。他高小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后经父亲允许,到青岛市大英烟草公司一家卷烟厂当零杂工。在工厂里,他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和工人们的悲惨生活,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便从青岛又回到家乡,发奋自学。
1931年夏,胡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市立中学。在中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每逢星期日还经常外出,到工人中去进行调查,到其他学校去结交进步知识分子,共同探索人生的哲理。胡寅初中毕业后被破格保送升入高中。1937年夏,胡寅高中毕业,又顺利地考入山东大学。
当时,日寇大举入侵,中华民族正处在危急关头。胡寅毅然投笔从戎,在徂徕山参加我抗日部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任八路军营长、团政委等职。此间,他率领部队转战于泰山南北、沂水河畔,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威震敌胆。
章丘县是济南的东面门户,在军事、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七七”事变前,国民党控制着这个地区。日军占据济南后,在章丘城和胶济路沿线的龙山、明水、普集等地设置据点重兵把守。国民党军队大批投降日寇后,便在山区周围和重要村镇安设了伪军的据点,并一度把魔爪伸到南垛庄、埠村,利用地方封建势力和道会门联合反共。
1939年秋,我八路军进入章丘县,打击了伪顽势力和反动的道会门组织。1942年,章丘县发生了特大灾荒,给我抗日军民增加了困难。同年末,由于日寇的残酷“扫荡”,章丘县抗日游击区域逐渐缩小,全县只有五个村庄不受日寇控制,环境十分恶劣。1943年初,胡寅奉上级命令调章丘县任中共章丘县委书记,并带领群众同日伪军进行坚决的斗争。
开辟抗日根据地,必须有抗日的武装。胡寅到章丘后,狠抓了武装斗争这一环节,并掌握了武装斗争的主动权。
垛庄处于章丘南部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伪军在此安设据点后,一面推行伪化,一面到处捕杀我抗日群众。因此,垛庄据点成为我抗日武装活动的一大障碍。为拔掉这个据点,胡寅提请泰山军分区调来了主力部队,并亲自带领县区武装参战。经过一夜的激战,拔掉了垛庄据点,俘获敌人二百余名,缴获大批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并击毙了血债累累的伪自卫团长,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章丘县军民无不拍手称快。
1943年,反共顽固派岳伯芬部的三团团长王其祯公开投降日寇,并在庄科、小龙堂安设了据点,配合日寇加紧对我南部山区进行封锁,并逮捕我抗日群众。为了严惩汉奸,章丘县委决定攻打王其祯部的驻地小龙堂和庄科,并请调泰山军分区主力十团三营协同作战。十团三营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指挥攻打小龙堂,胡寅指挥县独立营和几个区中队攻打庄科之敌。经一夜激战,王其祯部二营被歼灭,其余溃不成军。
胡寅到章丘县后,指挥大小战斗数十次,从山区丘陵到巴漏河畔,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
胡寅十分重视做好党的统战工作。他经常宣传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大家从抗日的大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狠狠打击日伪顽军。
为了团结抗日,胡寅注意了解章丘县上层知名人士的政治态度,并分别与他们通信联系。通信内容有的慷慨陈词,晓以大义;有的列其罪行,指明出路;有的为其解除疑虑,阐明政策;有的则投石探底,还有的是交待任务,给以考验。信发出之后,在章丘县的上层人物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促使他们在抗日救国的考验面前作出选择。抗日游击区虎门村,有位国民党委任的乡长,名叫刘兰圃,虽出身地主,但比较开明,有爱国之心。胡寅就主动同他谈心,晓以民族大义,启发他的觉悟,争取他为抗日大业做些有益的事情,两人交上了朋友。对各种武装势力,胡寅对不同对象也采用不同的对策。国民党地方武装瞿毓蔚对我军态度较缓和,胡寅就尽量促使其部保持中立或做些有益抗日的事情。瞿部团长周长富率队驻南曹范,与我军和睦相处,曾向我军提供过一些情报,有利于我军粉碎日寇的“扫荡”。国民党地方武装高松坡坚持反共,胡寅就带领部队坚决将其消灭。这样,既孤立了日寇,又削弱了国民党的反共势力,从而有利于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
1945年春,章丘县独立营已拥有三个连队,人、枪三百余,七个区都有三十到五十多人的区中队。章丘县的抗日根据地也由山区扩展到胶济铁路沿线。
在抗日根据地内,胡寅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他亲自调查,及时处理,保证了“减租减息”运动的顺利开展。有一段时间里,清港泉、大射垛庄的群众抗日斗争、“减租减息”运动发动不起来,胡寅马上深入两村进行调查,发现在处理这两个村“红枪会”的问题上,个别人违反党的政策,给群众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操纵“红枪会”的坏人又未受到打击,仍在继续挑拨军民关系,破坏抗日。为此,他首先代表县委向群众作了解释,并赔偿了损失,因而得到了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同时逮捕惩办了操纵“红枪会”的反革命分子。这样,两个村的群众很快就发动起来了,“减租减息”搞得热火朝天,群众积极参军参战,仅清港泉村就有二十余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胡寅在章丘工作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他到章丘不久,胃病发作,体质日渐衰弱。警卫员小邵见首长病体虚弱吃不下饭,就同县委文书毕向荣、通信员等人,用个人节余下来的粮食,到群众家里换回一只小鸡,来给胡寅补养身体。胡寅知道后,将他们找来,严肃地说:“你们想过没有,我们的粮食是哪里来的?是群众给我们的。我们粮食真有节余,首先要退还给群众!时刻想到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军队的宗旨嘛!”听了胡寅的这番话,小邵他们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胡寅沉思了片刻,又微笑地安慰他们说:“不要那么脆弱嘛,吾中华儿女岂能哭也!胜利在望,艰难有日。”听了这番肺腑之语,他们又高兴地笑了起来。
胡寅十分关心和爱护干部,经常和干部促膝谈心,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他发现有的章丘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间有思想隔阂,便耐心地教育干部抛弃个人成见,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团结战斗。为更好地发挥广大干部的作用,胡寅还把县委机关的优秀干部派到边沿地区去工作。同时,把敌占区调出的干部也充实到边沿地区,使公开和秘密工作相结合,推动了抗日斗争的发展。
在对敌斗争中,有的同志被敌人抓去了,胡寅总是怀着极深的阶级感情,千方百计组织营救。1944年3月,我八区区长杨大昌被汉奸逮捕。胡寅立即召开县委会分析敌情,研究营救措施,终于将杨大昌营救出来。县公安局股长马波泉、章丘县八区区委书记张俊被捕,关押在日寇据点。胡寅利用各种关系,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进行营救,使他们很快逃出虎口。因此,凡是在章丘县工作过的老同志,特别是在边沿地区活动的同志,都和胡寅的感情极为深厚,这是胡寅和战友们在长期的并肩战斗中凝成的同志情谊。
胡寅对党外同志也十分注意培养教育,工作上大胆使用,并要求党员干部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在条件成熟时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胡寅就曾亲自介绍十区区长张子健等人入党。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胡寅一刻也没有放松政治学习。他除了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外,还有计划地学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他规定,在夜间读书时,除了处理电报和紧急情况外,一般事情都不要干扰他。因此,同志们称他是“日理参战事,夜读马列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来他通过学习,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指挥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政治上更加成熟了。胡寅还给县委文书选定了一些必读的专著,作为自己的伴读。在胡寅的带动下,县委机关形成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抗战刚刚胜利,胡寅调入部队,并奔赴东北战场,征战在白山黑水之间。他参加了解放长春的战斗和四平战役,先后两次负伤,但仍坚持在阵地上指挥作战。辽沈战役结束后,胡寅所在部队奉命入关,途中发生车祸,胡寅不幸遇难。
胡寅是一位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优秀指挥员,为了抗战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胡寅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将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