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俊 2018-06-19 12:20

高恬波,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一个医生家庭。其父高若汉坐堂行医,母为家庭主妇,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第三。高恬波早年被父母包办嫁给一个纨绔子弟,饱受封建家庭压迫。在反帝反封建新思想影响下,她在17岁那年逃出封建家庭,到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学习。

1919年高恬波受到五四运动的启发,参加了广东学生联合会的组织工作。1923年6月,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进步青年组织“新学生社”任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妇女工作。同年与阮啸仙结婚。

1924年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恬波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同何香凝(当时任妇女部部长)、蔡畅、邓颖超等妇女运动领袖共事,从事妇女运动。

妇女部的任务是组织和发动各阶层的妇女,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高恬波为了唤起民众,常常跑到工厂、学校和街道访问妇女,有时跑到停泊在珠江岸边的小艇上,同艇家妇女拉家常,鼓励她们为妇女的解放而斗争。高恬波在1924年7月参加彭湃主持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明确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的地位和作用,决心以彭湃为榜样,为农村妇女的解放多做些事。于是她又奔走于广东农村,发动劳动妇女,开展妇女运动。为了同群众沟通,她努力学习各地方言,尊重地方的风俗习惯。高恬波有着非常高的语言天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客家话、潮州话和海南话,能用流利的方言土话同农民交谈,并且能抓住要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革命道理,说服群众。至今顺德、花县仍有一些老人还记得当年高恬波和阮啸仙一起搞农运的情况。高恬波曾对农民说:“地主豪绅就像吸血鬼,要他们发善心是办不到的,唯一的办法是团结起来同他们斗争。”当年花县九湖村、元田村及宝珠岗村成立农民协会时,高恬波都到会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鼓动农民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还帮助大会起草、发表减租宣言。在她的领导下,这几个农民协会都通过了“取消送租”、“取消大斗租”等决议。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促使花县的农民运动的发展。农妇们更是喜欢她,尊敬她,有的甚至称她为“活观音”。

1925年夏天,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大批香港女工和工人家属回到内地,她们的生活亟待安排。为此,妇女部开办了草鞋厂、缝纫厂等等,高恬波兼管草鞋厂的工作。她把女工视同姐妹,处处关怀,事事关心。当了解到这些妇女多为文盲后,高恬波就建议妇女部举办妇女识字班,高恬波亲自担任教员,对她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些贫困女工有病无钱医治,她又向何香凝建议,以妇女部名义筹办贫民医院。为了解决经费,她积极向海外募捐。医院建成后,她受何香凝的委托,把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她还常常抽空到病房为病人服务,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产妇接生,精心护理病人,深受病人爱戴。

为了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何香凝、邓颖超等人于1925年冬发起组织“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培训北伐救护人员,高恬波亲自为该所讲授包扎技术。翌年,高恬波被推选为救护队队长,带领女救护人员,随军北伐,辗转湘、鄂、赣三省之间,行程万里。她吃苦耐劳,大智大勇,尤其是北伐军进攻汀泗桥之役,她带队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奋不顾身,官兵称赞她是救护队的“女将军”。她还抽时间做宣传工作,教育战俘,为北伐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高恬波转入地下活动。她曾劝慰父母说:“革命工作随时可能流血牺牲,以后如果双亲听到我牺牲的消息,请勿悲哀,你有五个女儿,一个为革命牺牲了还有四个……”是年冬,她率妇女救护队参加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党派她到江西省委工作。1928年她从苏联学习归来,担任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活动于南昌、赣州等地。

1929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她被反动派逮捕。军阀张辉瓒对她威胁利诱,妄图要她投降。但无论是甜言蜜语,还是严刑拷打,高恬波都横眉冷对,坚贞不屈。刽子手狂叫:“高恬波,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她坦然自若地答道:“到了你们手里,就不想活着出去。我现在只求一死。”刽子手狠狠地说:“要死也不让你死得舒服。”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就在反动派的残酷折磨中壮烈牺牲了,时年仅31岁。

为了悼念高恬波烈士,1930年1月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日报》第69期发表了《悼我们的女战士高恬波同志》,号召学习她的革命精神,斗争到底。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何香凝写了《回忆高恬波同志》一文,褒扬高恬波和阮啸仙夫妇的革命事迹,指出:“他们夫妇二人,为了工、农、妇女等民众运动,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积极努力,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有过不少贡献,可以留名于后世。他们的牺牲,极为可惜。”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