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治纲,1908年出生在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今属公主岭市)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里。他2岁时,随全家迁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太平川耿贵屯(今胜利乡荣丰村)。冯治纲从小刻苦好学,成绩优良。小学毕业后,被汤原县司法科录用为雇员,后升为科员,做审案记录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治纲失业回家种地。次年,到汤原格金河金矿,先做文书,后当会计。这时,中共汤原县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到这里做金矿上层和工人思想工作。冯治纲很快地接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这年秋天,在共产党员和冯治纲等爱国青年的鼓动下,金矿经理刘纪三组织起10余人的武装护矿队,冯治纲任参谋。
1933年,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格金河金矿。护矿队以小兴安岭茂密山林为屏障,与敌人展开了多次战斗。年仅25岁的冯治纲在作战中初露锋芒。他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深受经理刘纪三的器重,成为护矿队的核心人物。同年冬,汤原游击队进驻周大勒勒三号木营纵深地带进行政治军事训练时,恰巧同护矿队相会。冯治纲有机会得到共产党员夏云杰的热心帮助,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因此,他积极建议刘纪三配合汤原游击队共同打击日伪军。此时,冯治纲的长兄冯治国也很支持这种主张,利用掌管队上情报联络和后勤供应的机会,多次为汤原游击队筹备粮款,提供情报。
1934年4月,汤原游击队和护矿队联合,在于罗锅屯同伪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头几天连吃了两次败仗的伪军,调动自卫团400多人,携带重机枪和大炮,把游击队和护矿队从东、南、西三面层层围住。激战中绝大数游击队员和护矿队员都冲了出来,只有冯治纲、冯治国等四人,为抢救负伤战友米方田,而身陷重围。他们从上午一直抵抗到黄昏,最后刚刚冲出屯外500多米远,冯治国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此战之后,刘纪三对抗日悲观失望,并动员冯治纲也脱离游击队,同他一起走。冯治纲严词拒绝。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刘纪三带着家眷回克山老家了,而冯治纲却毅然决然地带领郭复东、华山、王希武等五人组成“文武”抗日队,继续跟着汤原游击队走出深山丛林,走向抗击日伪军的新战场。
为了把这支部队带好,冯治纲请共产党员裴敬天等为大家讲党的抗日救国纲领,教唱革命歌曲,并按党的要求规定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行军打仗一律按红军“章程”:队伍打红旗,队员戴红袖标、红五星帽徽,行军整齐编队,休息唱抗日战歌,帮助贫苦民众做好事。加上抗日坚决,狠狠打击汉奸卖国贼,没收财产充当抗日经费,“文武”队名声大振,得到了太平川地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队伍迅速发展到20多人。
6月15日,冯治纲率队与汤原游击队一起,袭击了太平川警察分驻所;19日,又突然出现在黑金河金矿,镇压了替日本人卖命的汉奸。接着,在夏云杰(汤原游击队长,中共党员)、冯治纲的指挥下,两支队伍猛打猛冲,一鼓作气连克伪自卫团固守的长发、姜家、王甲长、二道岗等村屯,共缴获100多支枪和大量军用物品,为党开辟太平川游击根据地扫清了障碍,使整个汤原北部变成了红色游击区。
为了配合中共汤原中心县委策反太平川伪自卫团,冯治纲等人利用亲属关系,做自卫团团长张传福的争取工作。1934年旧历十月二十二日拂晓,张传福率30多人哗变,在汤原县境内引起极大震动。日伪统治者恐慌不安,急派大批日伪军尾追起义军。冯治纲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接应张传福部,在宝宝山等地给日本守备队和伪军第三十八团二个连以沉重打击,歼敌数十名,从而粉碎了敌人的“追剿”阴谋。
敌人不甘心失败,在大量增兵加紧“讨伐”太平川的游击队的同时,突然派兵包围了冯治纲、张传福的家宅,抄家捕人,并派人进山劝降。冯治纲、张传福毅然率队烧毁家宅、财产,以表誓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敌人无计可施,只好作罢。
1935年秋,“文武”队发展到60余人,并且正式加入了党领导的汤原游击总队,编为一个中队,冯治纲担任中队长,领导着第五、七小队。
1935年11月,冯治纲率部在汤原孙把头炭窑附近密营与著名抗日将领、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会面。冯治纲对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赵尚志十分钦佩,而赵尚志对这位烧家抗日、有勇有谋的年青人也早有所闻。二人一见如故,谈得情投意合,连续几天形影不离。
1935年12月,为了依托小兴安岭扩大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后方基地,赵尚志、夏云杰和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决定,拔掉亮子河金矿伪军据点。12月25日,赵尚志、夏云杰、冯治纲等率队200余人,到达亮子河金矿附近,通过对伪军孟连长的争取工作,促使一连伪军缴械。对30余名负隅顽抗的矿警队,抗日军予以坚决打击。此战共缴枪百余支、机枪2挺、子弹2万余发。
1936年1月,在赵尚志等同志的积极帮助下,汤原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代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任第三团团长。全军共四个团,总计1000余人。
1936年1月24日至26日,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李延禄、张寿篯、夏云杰、冯治纲等人,在汤原县吉星沟召开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政扩大会议”,成立了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任总司令,从而形成了以第三、四、六军为骨干,团结第九、十一军和各义勇军武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松花江下游的抗日游击战争。
以后,第六军在夏云杰的指挥下,避敌锋芒,攻其薄弱环节,经“智取老钱柜”“奇袭鹤岗煤矿”“拦截日军火车”“伏击尹家大院”等多次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壮大了抗日军民的声威,使部队人员装备急速扩大,整体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这时的冯治纲,经过战斗的锻炼,政治思想上更为成熟,他的大智大勇在作战中表现得更加突出。1936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个不寻常的6月,第六军在原来四个团的基础上,扩编成八个团,全军计1500余人。冯治纲晋升为六军参谋长。
1936年7月,冯治纲亲率第六军一部,深入密山县风翔镇,攻敌不备,迅速地解除伪军营部两个步兵排和自卫团的全部武装。第六军没放一枪,就缴获枪支百余条、迫击炮一门、炮弹百余发。就是这门迫击炮,为日后第六军轰击敌人萝北、绥滨等地据点,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1936年9月,根据党的指示,第六军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冯治纲仍任参谋长,并协助军长夏云杰指挥第六军八个团开辟汤原游击根据地。11月,夏云杰不幸遭敌伏击,身负重伤,六天后殉国。之后,冯治纲协助代理军长戴鸿宾整顿队伍,将原有的八个团扩编为四个师,全军共2000余人。此时,汤原游击根据地已初步形成。
1936年末,日寇对汤原等地采取了“军事上消灭,政治上招降,经济上封锁”的政策,集中了日本关东军精锐师团、伪满军团、蒙古骑兵师等几万兵力,在装甲部队、空军等多兵种配合下,以“篦梳式”队形,展开自西南向东北密集推进,使抗联各军处境十分困难。加上大雪封山,天寒地冻,部队吃穿都成了问题。
为了打破敌人的围歼计划,1937年2月2日,第六军在汤原境内高二麻子响窑召开了军政扩大会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代军长戴鸿宾、军参谋长冯治纲、军秘书长李德言等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任命戴鸿宾为第六军军长,并决定:由戴鸿宾率第六军主力二、三、四师和军部保安团西征;冯治纲率一、五师和军直二十八团(变为冯部警卫团)、地方游击队,留守根据地。
冯治纲在安排各师行动部署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西征主力筹备给养和武器装备上。他特别交待第三师军事负责人(后任师长)、原“文武”队的老部下王明贵要机智大胆,勇猛顽强,一定要在西征前把部队装备好,迎接新的战斗。在冯治纲的指挥下,王明贵率三师先后夜袭了前夏家,伏击了日本测量队,奔袭了汤原警察训练所,共歼敌50余人,缴获机枪一挺、小炮一门、步枪80余支、战马70余匹、警服200余套,使三师300余名抗联战士全部变成了骑兵部队,顺利地奔赴西征前线。
根据第六军党委要求,1937年3月25日,冯治纲率队返回汤原石场沟一带,为奇袭汤原县城作准备。
汤原县城,是日寇伸入汤原游击根据地的重要据点,驻县日伪军总数千余名,防卫森严,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当时,冯治纲身边仅有军部警卫团(二十八团)200余人,加上太平川和西北沟的农民抗日自卫队,总计300名兵力,要想攻占汤原县城,无疑是虎口拔牙,风险极大。1937年5月初,打入汤原警察队的抗日救国会成员王福林提供情报:伪军第三十八团正在换防,城内兵力空虚。冯治纲认为等待了很久的最佳战机就在眼前,于是毅然决定,以少数兵力攻其不备,夜袭汤原城。
5月15日,冯治纲在参战部队、自卫队集结处曹家屯作了战斗动员后,率领部队翻山越岭于午夜抵达汤原城北陈家屯。5月18日1时30分,汤原北门楼信号闪亮,冯治纲命令部队分三路,隐蔽向城内发起猛烈攻击。
首先,第六军火速地包围并用机枪封锁日军守备队营地,掐断电灯、电话线,打退敌人冲锋,围而不攻。同时,另一支进攻部队在冯治纲带领下,像尖刀一样直插伪县公署,击毙日本参事官、指导官、警察等多人,占领武器库。在抗日救国会会员王福林的内应下,第三路进攻部队顺利俘虏几十名警察。接着,又打开监狱,释放70多名“政治犯”。3小时后,他们放火烧掉伪县公署,胜利撤出汤原县城。此战,第六军共缴获迫击炮三门、轻机枪三挺、其他枪67支、子弹3.5万发、马35匹,被服、胶鞋等军用品无计其数,俘毙伤敌1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主力西征。
为了增强第六军的攻坚力量,冯治纲把所有的重武器集中起来,选拔120名优秀战士,组成第六军特科连,任命王福林为连长。冯治纲亲自率领特科连参加了富锦对伪第三十五团作战,然后把这个连交给军部参加西征。与此同时,冯治纲指挥第六军余部,在松花江下游,为扩大游击区、巩固根据地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战斗。1937年下半年,随着第六军西征主力返回,方正、依兰、通河、汤原、桦川、宝清、富锦游击区连成一片。
1938年春,日军集中兵力向松花江下游大举进犯,抗日斗争形势日益恶化。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冯治纲坚持领导第六军开展抗日斗争。3月8日,冯治纲在绥滨三间房率第一、五师300余人,伏击伪靖安军300余名,大获全胜,毙敌30多人,俘敌80多人,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同年5月,为冲破敌人大“讨伐”,冯治纲在绥滨李家油坊召开了第六军部分师、团干部会议,决定第六军主力应尽快做好西征准备,分批跳出重围,向小兴安岭西部远征。
7月,第六军政治委员张寿篯向冯治纲等传达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七次常委会所作的西征决定。冯治纲、陈雷随即率首批西征部队200余名骑兵,向小兴安岭西部实施战略转移。途中,西征军在黑金河露营时,遭大批日伪军阻击,第二师师长张传福牺牲,临时党委书记陈雷身负重伤,大批粮食、马匹失散。冯治纲面对严重敌情,临危不惧,果断安顿好重伤员,靠着每人一碗米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勇气,率部穿过了数百里无人区,终于到达了海伦八道林子。10月初,省委常委金策、第六军三师师长王明贵率第二批西征部队200余人也到达了八道林子。
根据冯治纲的建议,省委常委金策主持召开了第三、六军部分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集中集体智慧,成立了领导西征指挥部筹备会,对各部队进行了统一分工,使西征的400余名抗联战士迅速分赴各地,开始了新的战斗。
同年12月下旬,张寿篯、李景荫率第三批西征部队80余人,到达八道林子。冯治纲向张寿篯全面地汇报了工作,张寿篯充分肯定了西征部队的工作,并对冯治纲的安排表示满意。
1939年1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决定许亨植为东北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指挥,冯治纲为参谋长兼第二支队长。第二支队由第六军二师十一、十二团和三军三师八团250余名指战员组成。紧接着,冯治纲于1月12日率十二团到达龙北游击区。当晚,在德部县田家船口附近,伏击一辆满载警察讨伐队的汽车,击毙讨伐队长目黑俊一,俘敌25人,缴获武器26件。随后,冯治纲率部进入龙门山,与三军八团会合。
1月中旬,当冯治纲率部往讷河转移时,在德都谷家窑遭千余日伪军包围,形势紧急,双方战斗十分激烈。久经考验的冯治纲沉着冷静指挥部队阻击,一直坚持到夜幕降临。利用敌人调动繁乱之机,冯治纲指挥战士们从村南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而敌人则互相射击,死伤无数,第二支队仅牺牲一名战士。这次突围战,在龙北区的百姓中广为传颂。尔后,冯治纲率二支队先后袭击了德都飞机场、紫霞官、龙门车站、三合屯。6月份,部队又攻袭了讷河县汉奸高四阎王院套、曹乃修屯、北安李桂芳屯、德都江霍尔基警察所。不久,第二支队又重破该警察所和龙门车站,打得日寇心惊胆寒。
1939年8月22日上午,冯治纲指挥部队在关家烧锅活捉了下乡巡视的德都县日本指导官佐藤中村和另外两名农业科长。冯治纲为了调虎离山,命令两名战士骑马押送佐滕中村至龙门山李向阳警察所附近枪决。德都县日伪军闻讯,立即派500余兵力前往“围剿”龙门山。第二支队则在冯治纲指挥下,乘虚而入奇袭北兴镇,缴枪50余支后,迅速返回朝阳山后方基地。
这期间,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冯治纲领导龙北人民在讷河县龙河一带建立了游击根据地,该区的三马架、南阳岗、倭都台、十九号、讷南头站、栾成海屯、马家窝堡等地都建立了抗日救国会,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游击战争,扩大了抗日联军的政治影响。
1939年9月上旬,冯治纲根据内部情报,得知讷河县城敌人兵力空虚,日伪军总数不过300余人,于是决定在东北沦陷八周年的国耻日,夜袭讷河县城。9月15日,冯治纲率二支队、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300余人,从讷河东部哈拉巴岐山出发,隐蔽轻装前进,绕开敌人多处据点,于9月18日晚到达讷河县城外的一片高粱地。为了慎重起见,冯治纲派副官段新阳、抗日救国会会员魏永久再次进城侦察敌情,确认敌人毫无戒备。
当晚战斗打响,冯治纲率主力封锁县城北大营伪军十九团驻地,王钧率另一路进攻县警务科、监狱和银行,刘景阳率抗日先锋队围歼讷河青年义勇队训练所。经过一场激战,活捉伪团长孙承义,打死打伤伪军42名,击毙日本关东军少佐以下14名,缴获轻机枪一挺、三八式步枪130支、手枪100支、子弹5.2万余发、伪币10万元,还有大批粮食、军用品。从监狱中释放的774名群众中,有许多青年当场参加了抗日队伍。
日伪统治者为了消灭冯治纲部,调集了5000余兵力,进攻朝阳山后方根据地。冯治纲命令部队分散避敌,化整为零,打击敌人。同年11月中旬,冯治纲在通北县东部密营集结兵力,袭击了该县的石泉镇。此后,冯治纲率70余人小分队去龙南绥化、兰西等县活动。
1940年1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部任命冯治纲为龙北指挥部指挥。1月26日,当冯治纲率部进入伪兴安省阿荣旗北部三岔河中游的五马架屯时,与有30多辆装甲汽车、800余人的日本侵略军展开激烈的遭遇战。敌人用榴弹炮、重机枪疯狂地向我军扫射,而我军在冯治纲的指挥下沉着应战,乘夜撤退到山上露营。
1940年2月4日,冯治纲带领警卫员在布西三岔河上游的任殿臣屯后面侦察敌情,当行至一座无名山峰的半山腰时,突然与一批日伪军遭遇。激战中,警卫员首先牺牲,冯治纲随后也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