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乐,原名方永芦,1916年生于安徽省六安县石板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祖父方模聪教私塾,父方广修心灵手巧,长于雕塑,母张氏勤于耕作,辛苦养育着方永乐兄妹四人。方永乐幼年曾随祖父念过两年私塾,由于生活拮据而被迫辍学,随父做活,终未能改变贫困家境。其父不得不忍痛将祖传的1.2亩田产及仅有的3间破屋变卖,举家迁至石板冲砚瓦池落户。但方永乐一家依然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其父又多次被官府抓去坐牢,终被折磨致死。所有这些,在少年方永乐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阶级仇恨的烙印。
1929年11月8日,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下,独山农民暴动取得了胜利,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年仅14岁的方永乐再也按捺不住革命热情,毅然参加,并于是年冬被编入红军。至此,方永乐便踏上革命的征程。1931年,方永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时,他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曾在率皖西少先队向湖北红安转移途中,打了好几个胜仗,显露出优秀的指挥才能。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此后分别任皖西北道委少共书记、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少共书记、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及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师政委等职。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离开根据地,长征进入陕南。临行前,省委于11月11日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并给没有出席会议的省委常委、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一封指示信,责成他组织中共鄂豫皖边区新的领导机关,并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
而此时的鄂豫皖边区的斗争形势十分险恶:蒋介石趁主力红军撤离之际,调动了国民党第二十五路军、第六十七军、第五十七军和第十一路军等10多万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民团五六千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残酷毒辣的“清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委派梁冠英为总指挥。不仅围追堵截我红军和游击队,对革命群众更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许多地方变为废墟和无人区,广袤的鄂豫皖根据地只剩下几小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苏区。
1934年底至1935年初,天格外的冷,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方永乐带着一支300余人的队伍在大别山的腹地行进,他们穿着破旧单衣,踩着齐没膝盖的积雪,异常艰难地奋力攀行着。方永乐的身材略显矮小却很壮实,八角帽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透露着无限坚定与刚毅。时任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的方永乐,正是在这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临危受命,带着省委的指示信,从河南经扶县(今新县)出发,担负了率领鄂东北独立团至皖西寻找高敬亭部队的艰巨任务。
方永乐率部历经千险,终于在次年2月1日到达立煌县(今金寨县)抱儿山,与高敬亭胜利会合。2月3日,高敬亭、方永乐率红二一八团和鄂东北独立团转移至太湖县的凉亭坳(今属岳西县),按照省委的指示,将两部合编建立红二十八军,辖第八十二师和手枪团,全军1000余人。高敬亭任军政委,年仅20岁的方永乐任师政委,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师政委”。
方永乐在师政委的任上,为保存、壮大红军队伍,歼灭敌人,巩固根据地,率部队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他亲自参加并指挥的多次战斗中,这些战略战术得以充分展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刚刚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方永乐的指挥下,决定避开数十倍敌人的“清剿”,实施转移。1935年2月6日,部队行至潜山县分水岭,与敌遭遇,消灭敌一个连后,旋即急行军。12日至霍山县黄泥榜,再遇众敌堵击,几陷绝境。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翻越了白雪皑皑、隐入云天的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海拔1700多米),于2月14日到达霍山县白果树。在此得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余谊密(1926年曾代理过安徽省长)从安庆回到潜山王庄过节,同行的有其次子余竺僧(时任国民党潜山县保安大队副)所率保安队武装200余人。高敬亭、方永乐决定奇袭王庄,活捉余谊密。
傍晚,部队踏雪远奔,次日拂晓包围了王庄余宅。方永乐亲自向手枪团团长余雄布置行动方案。中午,余雄巧装成伪军“张司令”,带着几名“卫兵”,以余谊密老友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带着“礼品”前去“拜年”。他们入院后,以敏捷的动作控制了门岗,然后大声喊道:“恭喜谊密兄,新春发财!”并不待勤务兵通报,便直闯余谊密内室,趁其懵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住余谊密父子。此时,方永乐已率领手枪团战士飞速进庄,抢占了炮楼,同时高喊:“红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守在门口的战士接连扔进手榴弹,炸得匪兵东倒西歪、血肉横飞,剩下的敌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纷纷缴械投降。不到一小时,战斗便胜利结束。2月16日,罪大恶极的反动政客余谊密及其子余竺僧被镇压。
王庄战斗的胜利,给蒋介石的三个月“清剿”当头一棒,极大地鼓舞了红军部队的士气,激发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斗志。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清剿”,1935年2月16日,红二十八军在潜山县上龙山歼敌一个连后,便在驼岭附近的白果树召开会议,决定高敬亭带领一部红军北上,方永乐则率主力南下,转战太湖、霍山、潜山一带。“小师政委”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部队既要摆脱数十倍敌人的围追堵截,又要克服严寒、饥饿、疲劳的侵袭。在这些困难面前,他并没有退却,相反,他的乐观、镇静、沉着、泰然,使战士们信心倍增,勇往直前。
3月29日,部队在霍山、潜山之间的小界岭刚停下,尾随的敌第十一路军朱瓒团就逼了上来。方永乐当机立断,决定利用有利地形,趁敌麻痹大意、毫无准备之际,伏击该敌,杀一个回马枪。战斗的号令传下了,战士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少顷,不可一世的敌前卫营进入我军埋伏圈,而其后继部队仍在蛆虫般慢慢蠕动。方永乐一声令下:“打!”霎时,枪弹、手榴弹雨点般落入敌群,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哀号不绝。此次战斗,打出红军的威风,大灭了敌人的气焰,共俘伤毙敌2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100余支、子弹6000余发,令敌团长朱瓒伤心地大哭一场。
小界岭伏击战后,方永乐率部于4月6日到达太湖县李杜店,与高敬亭会合。
4月中旬,整编后的红二十八军行至潜山县境内,遇到敌第二十五路军第三十二师第九二五旅的紧追。红军决定拖住该敌,使其疲惫不堪时,再寻机歼之。4月20日,已连续几天牵着敌人走的红军到达潜山桃岭,方永乐认为:山高岭险、地势狭窄的桃岭正适合我军伏击,而装备精良的敌军在此却难以施展,无用武之地。方永乐与军政委高敬亭研究后,决定打一个伏击战,并亲自指挥,巧妙布兵:将主力埋伏两翼,正面以一小部诱敌深入。敌先头部队第一九〇团果然中了圈套,不待后援到达,就急功冒进,向红军正面冲锋。骄气十足且愚蠢无比的敌军,密密匝匝地挤上了半山腰,统统暴露在红军的火力之下。突然,杀声骤起,方永乐率主力从两翼杀出,正面伏击的红军也一跃而起,冲入敌阵,敌一九〇团成了瓮中之鳖。经过激烈战斗,共歼敌二个营,击溃敌一个营,毙敌营长乜士信,打死打伤敌连级军官12名,缴获各种枪支400余支、子弹5000发。
桃岭伏击战震惊了蒋介石,敌人又开始布置新的“清剿”计划。斗争形势更为严峻,红二十八军主力开始转移。5月15日,部队出其不意地围歼了河南保安团第一大队;18日,又在罗山县杨店附近歼灭敌东北军第一一二师的两个旅。
5月底,部队重返鄂豫皖边区。31日,进至湖北随县桃花山地区,手枪团侦知:敌第二十五路军独立第五旅第六一四团及第六一三团第二营跟踪而至,企图攻击红军。高敬亭、方永乐立即召开干部会,认真分析军情:敌独立第五旅是骄兵骄将,又长途跋涉,已是疲惫之师;而红军连续打胜仗,士气正旺,且装备改善;所处桃花山棺材沟只是个百来户的小集镇,三面环山,一条小路伸入谷底,两侧悬崖峭壁、杂草丛生,在此阻击,易守难攻。红军定下了打敌独立第五旅的决心。
6月1日拂晓前,部队设伏完毕。8时许,敌进入谷底,攀登而上,妄图偷袭红军。待敌爬至距红军阵地仅20来米处,红军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无处躲藏的敌军纷纷滚落悬崖,葬身谷底。骄横的敌军数次强攻,都被红军英勇击退。下午3时许,敌再集残部,猛冲红军阵地。方永乐挺身跃出掩体,高声喊道:“同志们,消灭敌人的时候到了,冲呀、杀呀!”他同时举枪射击,弹无虚发,打死敌13人。红军战士个个奋勇当先,杀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搏斗,终于彻底打垮了敌独立第五旅,使其再也无力反击。约7个小时的激战结束了,共毙敌营长以下官兵300余人、伤敌34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200余支、子弹1.5万余发。桃花山阻击战,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6月13日,红二十八军途经光山县高陌店时,侦知东北军第一〇九师第六二七团由斛山铺向王园方向扑来,企图拦截红军。高敬亭、方永乐审时度势:从敌情看,敌贪生怕死,战斗力不强;从地形看,王园地区丘陵起伏,视野开阔,无大的山冲,便于行动;且我军弹药充足,兵力优势,战斗力正强。军、师首长果断下令:歼灭该敌!
方永乐制订以一部兵力正面迎击敌军,大队人马从两侧迂回,将敌拦腰切断、各个击破的战斗方案。他亲自率部队勇猛攻击,很快将行进中猝不及防的敌军割成数段。敌惶惶然正待组织抵抗,方永乐及时下达冲锋号令,从正面首先杀入敌阵,两翼红军迅速合围,敌人便被“包了饺子”。
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两个营,缴获步枪500余支、轻机枪18挺、迫击炮2门、子弹2万余发。这是红二十八军创建以来缴获最多的一次胜仗。
半个多月后的7月2日,红二十八军到达太湖县店前河召开会议,高敬亭、方永乐总结了半年来坚持游击战争的经验,明确提出“四打四不打”原则,即:“敌情明,地势好,缴获大,伤亡小就打;敌情不明,地势不利,缴获不多,伤亡过大则不打”;在斗争策略上,明确了“拖垮敌二十五路军,相机打击第十一路军和东北军,向保安团要补给”的方针;在战术上,明确了“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击敌头,断其尾,突然迅猛,分割围歼”的战法。所有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游击战术,提高了红军的作战本领。
8月13日,红二十八军进至霍山燕子河(今属金寨县),得知敌一个营由流波䃥移至花凉亭,企图阻止红军行动。由于该敌分散孤立,立足未稳,红军又具优势兵力,故部队急行军20余公里,于夜间发起突然袭击,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轻机枪3挺、重机枪4挺、迫击炮1门、子弹1万余发,打了一场极为成功漂亮的夜间攻坚战。
12月17日,方永乐率400多名红军战士在立煌中畈湾与敌人1个营又5个连遭遇,激战3个小时,毙敌团长曹兴文、营长陈登朝以下官兵128人,伤敌20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200余支、子弹5000余发;而红军只牺牲1人,伤7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取了极大的胜利。
方永乐是有名的神枪手。战斗中,他既是指挥若定的指挥员,又是身先士卒的战斗员,冲锋当前,撤离殿后,无数敌人就是在他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的枪口下丧生的。他的骁勇善战、赫赫威名,令敌人不寒而栗,让战友钦佩不已。
战士们常常这样问方永乐:“小师政委,你的枪法怎么这么准?”他总是说:“练的,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大别山的敌人多,武器好,我们不苦练,能战胜敌人吗?任何时候都要练!练!练!”他还告诫战士们:要不怕吃苦,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流血。为此,他因地制宜,设计了一套方法,带领战友们苦练杀敌本领,瞄目标,甩石头,长臂力;爬田坎,跳山沟,练腿劲。行军途中,战斗空隙,从不间断。所有这些,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素质。
方永乐很注重部队的组织建设,他常常到营、连等基层单位,找同志们谈心,待战友亲如兄弟,对部队要求严格。1936年春的一天,他率手枪团两个分队来到黄梅县孔垄镇,消灭了国民党的一支地方保安武装,缴获了一批弹药物资。打了胜仗,战士们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有的战士拿着缴获的枪弹出去打着玩,误了规定的集合时间。天黑了,他们又打着电筒回来,东照西晃,电光在夜色中一闪一闪。见此情况,已宿营的部队紧急埋伏,推弹上膛,险些造成大错。而这几个归队晚了的战士却不以为然,认为打了胜仗,虽虚惊一场,又没造成损失,平时和蔼可亲的“小师政委”是不会计较的。然而,当他们去报到时,方永乐以从来没有过的严肃神情狠狠地批评道:“胡闹,你们的组织纪律性到哪里去了!?如此目无纪律,算什么革命战士?”并毫不留情地处分了他们。这件事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纪律教育课。
方永乐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一次,部队过潜太公路时遭敌包围,当时背临大山,无路可退,面前又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危急关头,方永乐当机立断,下令部队从稻田突围。他边撤退边关照:“记住这个地方,记住这片稻田,回头一定要给老乡赔偿。”不久,他带领部队再次经过那里,找到稻田的主人,照价赔偿了损失,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作为红军的政治委员,方永乐坚定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争取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手枪团有位上了年纪的教官,是红军与东北军作战时俘虏过来的,他是个出色的枪手,技术熟练,射击准确。方永乐很看重他,请他到手枪团当教官,并经常同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使这位神枪手很受感动,认真努力地做好了本职工作。当方永乐了解他因思乡心切而苦闷寡欢时,千方百计地开导、帮助他,在部队攻打靠近长江的孔垄镇时,就给这位教官一些路费让他踏上归乡之路。临行前,老人依依不舍,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表示回去后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产党,了解红军。
1936年5月14日拂晓,红二十八军由长岭关转战至麻城护儿山东北侧的雾露塘坳口,突然遭到敌第一〇三师的疯狂堵截,后面敌追兵逼近,十分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头,一个坚定刚毅的声音从队列中传出:“高政委,大敌当前,一致对外,我是不是反革命,这是我们内部的问题,等战斗结束后再审查也不迟,即使枪毙也在所不辞。请让我指挥,掩护部队撤退!”人们循声而望,只见方永乐挺身而出(此时他已被部队内“肃反”扩大化错误地定为“反革命”而遭停职),昂首走到高敬亭面前,急切地期待着军政委的决断。
高敬亭默默地点了点头,令战士们解开了捆绑住方永乐的绳子。此时,敌人已渐渐包围上来,方永乐一挥手,疾速率手枪团第三分队抢占制高点,向敌群射入雨点般的子弹……半个小时过去,敌人的嚣张气焰被压下去了,担负掩护的同志含泪劝方永乐:“方政委,你先走吧,我们留下来把敌人拖住。”方永乐坚定地答道:“谢谢同志们,可我不能走,我们要集中全力打败敌人,多一个人,部队的突围就多一份安全。”顷刻,敌人的枪声又猛烈地响起来。方永乐端起马步枪,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战斗,终于打退顽敌数次进攻,打死打伤敌60余人,胜利地掩护了部队的安全突围。而年仅21岁的方永乐,却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方永乐的遗体被抬下战场,全军陷入一片悲痛。战士们含着热泪,一遍遍呼唤着“小师政委”。高敬亭猛地扑到方永乐的身上,紧紧地抱住与自己出生入死、并肩作战的战友,失声痛哭……
方永乐永远地离开了他的部队和战友,他的牺牲是红二十八军的重大损失。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红二十八军的建立和发展,对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的卓越贡献。他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甘洒热血的壮举,永存人民心中。他的光辉业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1974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方永乐为革命烈士,他的英名永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