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兴发,陕西咸阳旬邑县小宁村人,生于1919年。1938年,19岁的丁兴发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生身经大小战斗数百次,多次跟顽敌“刺刀见红”地拼死搏斗,竟然从未负过一次伤,战友们都说:老丁是个“福兵”。他先后荣立2次特等功、7次大功、4次小功,获得物质奖励4次。新中国成立后,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和西北军区“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8月,国民党军52师一个营占领了陕甘根据地范家塬,切断了赤水县和新正县的联系,对关中分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分区领导决心消灭这股进犯之敌。当时,担任排长的丁兴发主动请缨承担突击任务。他带领突击队员,自制了梭标,立即出发。行动当晚,下起了濛濛小雨。丁兴发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突击队员接近敌营哨兵,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纵身扑过去,双手紧紧卡住哨兵脖子,拉到一个偏僻的地方,问清情况,得知敌在几个院子的窑洞里睡觉。于是,丁兴发带领突击组,一鼓作气,猛冲进窑洞,一枪没开,用梭标接连刺死7个敌人。这时,睡在窑洞最里边的敌副营长惊醒过来,试图摸枪反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丁兴发准确有力地刺穿了敌副营长的胸膛。在这次战斗中,丁兴发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全歼了敌人一个连,战后荣立了“特等功”。
在1948年的澄(城)合(阳)战役中,敌人在城墙上修建了许多碉堡,居高临下射击。我军久攻不下,一营长贾德全壮烈牺牲。营首长命令丁兴发组织突击队,他带领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在山炮、迫击炮的掩护下强攻。架好云梯,他大喊一声:“为贾营长报仇,跟我冲!”第一个登上了城墙,消灭了碉堡内的敌人,攻占了碉堡。战后,他荣立“大功”一次。
1949年7月,扶眉战役打响后,丁兴发所在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四军十师三十团二营四连负责坚守罗局镇,争夺铁路小桥。在营教导员周凤祥、连长和指导员均负伤牺牲的情况下,担任副连长的丁兴发毫无畏惧,不怕牺牲,顽强战斗,带领全连所剩人员继续坚守阵地,和友邻部队打垮了敌人四五次疯狂反扑。他大声鼓励剩余战士:“同志们,夺回阵地,守住阵地,我们就完成了任务。为周教导员和牺牲的战友们报仇,跟我来!”他勇敢地冲在最前边,光着膀子连连向敌群扔去手榴弹。包括轻伤员在内的战士们在他的率领和鼓舞下,一起蜂拥而上,用刺刀、手榴弹对敌人进行勇猛反击,在友邻连队强有力的支援下,夺回了阵地。
这时,一个营的敌人丢下百余具尸体,企图越过铁路小桥逃跑。丁兴发迅速与二十八团的五连一排取得联系,指挥两个排击溃对方,俘敌180余人,缴获重机枪3挺、炮2门、步枪84支。战斗结束后,四连荣获四军授予的“英雄连”称号,丁兴发因英勇顽强、指挥出色,记了“大功”,荣获“英雄模范”称号,并被选为师级“战斗英雄”。
1949年8月,兰州战役打响后,丁兴发所在的一野二兵团四军十师的任务是攻占沈家岭。8月25日拂晓,兰州战役开始了总攻,三十一团在沈家岭攻破敌前沿防线后,抢占了敌主阵地。此时,敌人乘我立足未稳,增调大批兵力向我疯狂反扑,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三十一团伤亡较大,形势万分危急。三十团奉令火速增援沈家岭。二营作为第一梯队最先到达指定位置,和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
丁兴发带领四连飞奔了十几里路,于8月25日12时赶到战场。团政委李锡贵(旬邑籍)看到他们精神饱满、士气很高,高兴得对他说:“立功的机会到了。”丁兴发提着手枪边跑边说:“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拿下沈家岭!”投入战斗后,李锡贵壮烈牺牲,同志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愤怒,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在下午5时总攻时刻,丁兴发高呼:“同志们,为政委报仇呀!战友们冲呀!杀呀!”喊声响彻云霄,他最先跳出土壕,率领全连冲锋在最前边。他的手枪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投完了,就在敌人尸体中捡了一支带刺刀的步枪和几颗手榴弹。他定神观察,发现左侧的暗堡在疯狂扫射。他趁着炮弹爆炸的烟雾,连滚带爬到暗堡的侧翼,将两颗手榴弹塞进射击孔。一声巨响,霎时烟尘弥漫。他随即喊道:“同志们跟我来,冲呀!”率先跳入敌人战壕,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他接连捅死3名敌人,吓得敌人哭叫着四处逃命。他趁势又击毙了几名逃命的敌人。兰州战役结束后,丁兴发荣立“特等功”。
一生征战无数、身经百战的“立功大王”丁兴发是旬邑人的骄傲,战士们称之“浑身都是功”“满脑袋战术”。他对党、对国家、对军队、对战友无比热爱,心里容不得任何人对他所挚爱的一切有丝毫不敬的表现。他这种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是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