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彩(1913—1941),山东昌邑县仓街乡李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昌邑县以当小学教师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10月,董振彩任中共昌邑县委组织部部长,不久被调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工作。1940年冬,第九支队党委鉴于当时担任二营教导员的董振彩作风正派,立场坚定,作战勇敢,指挥能力强,便派他来到日照县黄墩,在收编的朱信斋独立营任政治委员。
朱信斋部原为盘踞在黄墩一带的土匪队伍,干尽祸国殃民的坏事。1938年8月,中共鲁东南特委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进驻鲁东南。为了寻找靠山,朱信斋主动要求与八路军合作,队伍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第四大队。为团结抗日,由朱信斋任大队长,政委由杨昆兼任。尔后,改为独立营。朱信斋部被收编后,在八路军工作组的帮助下,发展到3个连、一个便衣排,共300余人。
经过一个阶段的相处,董振彩深深意识到,朱信斋对八路军存有戒备,居心叵测,阴险狡猾,当时投靠八路军是迫于形势,赖以求生。这样一个老奸巨猾、心狠手毒的老土匪头子,想要把他改造过来谈何容易。只有从基层做好工作,掌握士兵的思想动态,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才能控制部队,使其真正成为人民的军队。于是,董振彩便经常深入连队,找干部、战士谈心,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广泛深入地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团结了大部分干部、战士。他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培养积极分子,秘密发展党员,壮大骨干力量,并争取和培养朱信斋的长子朱德明为“少营长”,主持军务。同时,还积极协助地方政权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建立民兵组织和青年、妇女、农会等群众性救国团体,帮助民兵训练,密切了军民关系,壮大了抗日力量,深受群众的拥护。
在董振彩的努力下,黄墩一带的群众抗日情绪高涨,这可吓坏了心怀鬼胎的朱信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将国民党顽固派所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最高峰。在这种局势下,朱信斋的抗日立场愈加动摇。
1941年3月2日傍晚,朱信斋率部突然袭击、逮捕共产党员、抗日军政干部及爱国人士,公开叛变。在粮山口,独立营政治委员董振彩、连长山世传、指导员董宪法先后被捕;在黄墩,日照县第七区(三庄)的区、乡干部范干民等十几人被捕;在董旺庄,日照县第九区(黄墩)的部分区、乡干部被捕。一夜之间,朱信斋部共逮捕了200余人,抢去百余支枪。
董振彩被捕后,敌人先用花言巧语劝他投降,遭到拒绝后,便用刺刀将他的锁骨穿透,拴上铁丝,吊挂在房屋的梁头上,并用灌煤油和凉水等手段,反复地折磨他。他虽然遍体鳞伤,但始终未向敌人屈服。6日,在黄墩巴山,董振彩遭杀害,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为了缅怀先烈,黄墩镇党委、政府在镇驻地西北面建立了黄墩烈士陵园,将董振彩等44位烈士忠骨迁入陵园集中安葬,并在陵园正前方竖立“黄墩革命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