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4 13:01

蔡威,原名蔡泽常,乳名景芳,1907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城关镇蔡家。其父蔡祖熙系清末举人,民国初年任福建省参议员,后任过几年宁德商会会长。蔡威6岁入私塾,14岁入福州格致中学读书。

16岁时,蔡威离开家乡到宁波继续求学。他在宁波盐务稽查所任助理的舅舅林振翰,是一个博学之人。他是中国第一个把波兰柴门霍夫博士的《世界语》翻译成中文的人,并著有世界语和有关盐务的著作百余万字。蔡威与舅舅朝夕相处,从舅舅的身上获益匪浅,眼界更为开阔。1925年,他辗转到上海惠灵英语学校读书。上海新文化新思潮活跃氛围,使蔡威的思想有了全新的变化。特别是他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并决心终身信仰马列主义。抱着这一决心,他于1926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底,蔡威毅然放弃学业,受党组织的委派返回福建,利用国共合作之机回宁德筹备国民党宁德县党部。1927年1月,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成立,他任副主任。第一次投入到实际斗争中,蔡威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他采用街头剧、街头演说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他深入到各界群众中,成立了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妇女协会等组织,使革命斗争蓬勃发展。

正当蔡威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时,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蔡威被捕入狱。后经友人营救才获保出狱。出狱后他几经周折到了上海,找到了共产党组织,并以在同济大学求学为名,继续开展党的工作。他把舅舅在上海四川路的一幢两层小洋楼作为从事地下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印传单、印材料、写标语,并经常特意用锅灰把脸抹黑,穿上破衣衫,戴上破草帽,束着布腰带,扮成人力车夫到闹市散发传单。

1931年上半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蔡威参加了党中央举办的特科无线电训练班。特科无线电训练班结束后,蔡威于11月21日抵达鄂豫皖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新集,即被任命为鄂皖军区委员会参谋,开始了电台的组建工作。当他看到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无线电通讯器材时,十分兴奋地说:“真没想到根据地还有这么多的宝贝。”于是,他一头钻进那些破烂机器之中,一件件地洗擦、清理。经过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工作,初步组装成了电台,并可以侦听国民党中央社发布的新闻,了解和分析时局,给红四方面军领导提供情况。不久,红四方面军在黄安的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蔡威如获至宝,马上与同志们进行检修,很快使鄂豫皖苏区的第一部电台诞生了,并与湘鄂西苏区、江西中央苏区、湘鄂赣苏区沟通了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了红四方面军及鄂豫皖苏区与党中央和兄弟红军联系困难,孤军作战的局面。

1932年10月,为了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及时沟通消息,红四方面军总部建立了前方台,蔡威被任命为台长。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针对当时电台零件非常缺乏的实际,他发挥聪明才智,因陋就简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问题。旧电瓶里的铅板坏了,他利用废铅重新制作,充电后可用8至15小时,不亚于新电瓶。大电池用完了,他设法把30节小电池焊接在一起,使电机正常运转。为了节约汽油,以保证战时使用,他先是用煤油代替,后来在行军途中看到群众利用河沟水带动木轮机磨面,就和同志们一起研制了木制水轮机,利用河流落差运转发电。电台能正常运转,倾注了蔡威的心血。

在用电台进行正常联络通讯的同时,为了侦破敌电台的密码,蔡威开始侦破敌人密码的工作,并以杰出的成效成为鄂豫皖苏区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为了掌握破译规律,蔡威废寝忘食,潜心工作,勤务员送来的饭菜总是冷了再热,热了又冷。每次催促他时,他总是说“搞完了再吃”。数九寒冬,同志们在工作室安上火盆,以供他烤火取暖。可他一上机就忘了,一次竟不知不觉地把脚伸进了火盆,以致烧着了鞋子、西装裤。又一次,他解手回来,工作人员见他一脚光着脚丫,不禁问道:“蔡台长,你怎么只穿一只鞋呢?”他往脚上看了看,才恍然大悟,忙不迭地说:“鞋子还在屋里,还在屋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敌电台发一份电报,蔡威就收一份,再把另一个敌台发的回电收下来,一一对照,潜心琢磨,反复推敲,终于破译出敌人的一般电文。而后,他又根据字码与字的关系进一步破译敌人的密码。就这样,电台很快就能初步破译敌军密码,及时向总指挥部首长提供敌军的番号、驻地、方位和行动时间,为红军作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情报。

1933年5月,四川军阀田颂尧调集38个团、六万人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红四方面军发动“三路围攻”,而当时红四方面军仅有12个团、一万多的兵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红军根据蔡威破译的敌人作战部署的密电,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以红十一师向敌左侧迂回进攻,红七十二师、红十师、红十二师乘势发起强大攻击,将敌军分割包围。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消灭了敌人13个团,粉碎了敌军的“三路围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宣达战役中,根据蔡威破译的敌军主力部署的密码电报,处处取得主动,先后占领了宣汉和达县,歼敌六个团。敌军在战役上不断失败,恼羞成怒,不断派出敌特侦察红军的总指挥部,企图通过袭击红军总指挥部,挽救被动的局面。一天,电台突然收到一份敌人电台的电报,蔡威当即进行破译。原来,敌人发现了红军总指挥部和电台的方位,正电令空军进行轰炸。蔡威火速将这一情况向总指挥部首长汇报,总指挥部马上转移驻地。没多久,敌军就出动了数架飞机,对原驻地进行了狂轰滥炸,而红军总指挥部和电台却安然无恙。

12月中旬,以刘湘为首的敌军发动了对川陕根据地的新一轮围攻。敌军分东西两线共六路,达120个团、20多万人,还有18架飞机助战,进行所谓的“六路围攻”。而红军只有八万人。为了打破敌军的围攻,徐向前总指挥率20个团在东线对付敌军的重点进攻,王树声副总指挥率部队监视陕南之敌,蔡威率领二台随王树声行动。12月底,蔡威破译了敌电,红军事先作了部署,让敌军攻到半山腰时,红军山下潜伏部队分两路迂回到敌军的背后,与驻守山头的部队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切敌退路,全歼了敌军。临近春节,蔡威又在电报中破译敌人电文消息。红军把握住有利战机,发动了年关攻势,击垮了王陵基部。

随着破译技术的日益娴熟,破译工作在粉碎敌人进攻的斗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红军的灵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次战役前夕,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下达命令:“敌人次日凌晨5点钟开始进攻,我们部队在4点半进入阵地待命。”果然,待红军进入阵地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后,敌军便发动进攻,遭到红军的迎头痛击。战斗结束后,前方一些指挥员问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哪来的这么准确的情报?”陈政委总是神秘地说:“我啊!房间里供奉了尊‘菩萨’,敌人准备进攻时,这位菩萨就会告诉我了。”这位“菩萨”就是蔡威。为了表彰蔡威的特殊贡献,总指挥部特别奖励他大洋300块,但蔡威将大洋全部分给电台的同志,并谦虚地说:“电台取得成绩,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尽管如此,蔡威这位无名英雄逐渐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广大指战员十分敬佩。

1935年10月5日,蔡威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下辖侦收、破译、译电和管理四个科,以及两个运输连和一个警卫排。蔡威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长期忘我的工作和恶劣的斗争环境,特别是随部队三过草地,正值英年的蔡威终于一病不起。在他患病期间,朱德、徐向前等多次前往看望,并派最好的军医傅连璋为他治疗。不幸的是,1936年9月20日,当部队到达甘肃省岷县朱尔坪小镇时,年仅29岁的蔡威永远闭上了双眼,当晚安葬在朱尔坪镇小河边山洼内。

1985年9月中旬,李先念、徐向前先后批示:“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等同志对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和技术侦察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蔡威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红军干部,在破译工作方面是有独特建树的。”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位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