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山乡人民心中的丰碑
——记陈登汉烈士
陈登汉,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鸭子泉村人,1922年出生,1947年参加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离休。他在职期间,先后在西营、港沟、孙村、彩石等地工作,历任历城县七区尘窝乡乡长、西营供销社主任、西营区委副书记、港沟公社党委副书记、孙村区区长、彩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等职务,足迹踏遍历城南部大部分山区。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扎扎实实地为党工作,勤勤恳恳地为群众谋利益。尤其离休后,他毅然放弃进城安享晚年,立志扎根山区、扎根群众。他带领群众绿化荒山、栽植果树8000多亩,开发“玉龙雪桃”5000多亩,使彩石乡林果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他带领群众修公路120多公里,使彩石乡村村通上了柏油路。
陈登汉生前曾先后15次被评为市、区模范党员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87年,市委、市政府为其记大功一次;连任市、区第九、十届人大代表;三次被推荐为市先进模范事迹报告团成员。
陈登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了50余年,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山乡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彩石乡经济发展上来。
陈登汉说:“当干部有年限,为人民服务是终生的。”他离休不忘为群众谋利益,把改变山区面貌、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作为晚年的无悔选择
1983年,陈登汉到了离休年龄。11月28日,当时的历城县委组织部孙部长专程来到彩石乡看望他,转达组织上对他晚年的生活安排,希望他进城休养。他对孙部长吐露了自己的心迹,说:“我在山区工作了多年,过去想为群众干点事,客观条件不允许,欠了群众许多账,现在党的政策好了,有条件为群众多干事了,如果这时去享清福,心里总感到对不住群众。我早就想好了,离休后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为老百姓干点实事。”乡里一些老同事劝他离休后进城安享晚年,他的老伴和子女们更是反复劝说:“你都退下来了,没职没权的,还能干什么事?”他却说:“我虽然从干部职位上退下来了,但还是一名党员,有帮助群众致富的责任。当干部有年限,为人民服务是终生的。”他发誓,用三年的时间把彩石乡变成济南市“玉龙雪桃”的栽培基地,到死之前要让全乡村村通上柏油路。
坚毅的志向来自于他对党对人民至深至诚的情感。陈登汉自幼家境贫寒,在旧社会挨过皮鞭,受过很多磨难,是党把他从苦海里救了出来,并把他培养成为一名领导干部,他对党和人民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把热爱党、热爱人民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感情,上升到了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度,为自己的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工作后,他亲身体验了山区的恶劣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艰苦生活,目睹了山区人民为建设家园付出的千辛万苦,更加激发了他为群众谋利益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在任历城县西营区党委副书记期间,就决心带领群众把家乡的荒山绿化好,可是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希望化为了泡影。后来在“文革”时期,他又受到了多年的不公正待遇,没能如愿以偿地为群众做些事,浪费了许多时光。20世纪80年代,国家全面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富民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使山区人民获得了很多实惠,广大群众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面对这样的好形势,陈登汉感到身心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特别是当他看到山区群众盼望致富、急需扶持和帮助时,更加坚定了他献身山区的决心,更加增强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陈登汉说:“要想为群众干事,就得豁出自己的一切。”他忘我工作,奋力拼搏,把晚年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倾洒在带领山区群众致富的征途上
陈登汉离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植树造林、开山修路之中,开始了他带领众乡亲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新历程。
1984年农历十一月,在一无资金、二无货源的困难面前,他主动把采购树苗的任务一个人承揽下来。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到外地联系树苗。在20多天里,他去柳埠、跑西营,七上莱芜,八下泰安,找老同事协助,托亲友帮忙,费尽周折,终于赊来了15万株苹果树苗。在运输过程中,他唯恐路上出事,亲自跟着拉苗子的车跑了五六趟,常常是天不亮就出发,晚上9点多钟才到家。他不想惊动别人,就和司机一块卸车,又怕树苗冻坏,再一捆捆抱进屋里。卸完车,他把司机拉到家里,让老伴炒个菜,喝两盅,算是表表谢意。酒过三巡,司机哭着说:“陈书记,你都这么大年纪了,累成这样,图啥?”他说:“我总觉得欠老百姓和共产党的太多,图的只是个报答!图的是给子孙留下点过日子的本钱!”就这样,他常常忙活到夜里一两点钟,和衣打个盹,又爬起来下通知,让各村来运树苗,免得时间长了降低树苗成活率。树苗分发完了,他跟着栽树的群众又上了山。为了使村里的干部群众了解开发“玉龙雪桃”的经济价值,他做了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工作,又走村串户动员群众。为了加强果树的管理,他多次跑到区科委、农业局、林果站等部门,请专家、技术员到村里举办培训班,让群众掌握喷药、修剪等技术。就这样,陈登汉帮助群众植树造林8000多亩,开发种植“玉龙雪桃”5000多亩。“玉龙雪桃”成为彩石乡一大地方名产和经济支柱,玉龙村也因此成为历城南部山区第一个小康村。
交通不畅是山乡致富的一大障碍。从1986年开始,陈登汉把主要精力用于带领群众开山修路上。彩石乡的44个行政村大部分在山上,道路不通,信息不灵,成熟的水果运不出去,有人甚至把成堆的果子喂了猪。修路的任务十分艰巨,却不具备任何现成的条件。陈登汉为了修路,不顾自身年迈多病,主动担负起筹措资金、租借设备、勘探测量、组织爆破、开路基、铺石子、喷沥青等多项任务。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负责、亲自操持。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把个人得失、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搞勘测时,他跑遍了全乡的所有村庄和100多道山梁。每天要跑几十里路,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搬起老乡种地瓜的水桶就喝。一年四季,他身上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浸着。半夜回到家,累得饭都吃不下,双腿抬不上床。但第二天天刚亮,他又上路了。一次,在海拔500多米的讲书院村勘测地形,陈登汉一脚踏空,从几十米高的山坡上滚落下来,摔得鼻青脸肿,昏迷不醒。
在荒山上修路,随时都会发生危险。最危险的时候,他都站在前面;最危险的活,他都抢先干。开路基需要实施爆破,每次都是他把沉甸甸的炸药包捆到自己的自行车后座上,一趟趟地带到工地;放炮时,他总是负责警戒,等别人都散开后,他才最后一个撤离。
喷沥青是修路的一个关键环节,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喷少了,影响道路质量;喷多了,又会浪费来之不易的沥青。每到这时,他总是抱起喷枪亲自干。罐车里的沥青温度高达200多℃,刺鼻的气味熏得人直想呕吐,他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1994年夏,彩龙路开始喷洒沥青。由于机械故障,高温沥青浇到了陈登汉右大腿上,慌乱中人们去扯他的衣服,不料却扯下来60多厘米长的一块焦煳的肉皮,整条大腿血肉模糊,剧烈的疼痛使他顿时昏了过去。人们急忙把他送到30多公里外的部队医院抢救。谁知,第二天早上他刚刚醒来,就挣扎着坚决要回工地,护理他的小儿子和民工实在拗不过,只好含泪把他架上一辆吉普车。回到工地,他仔细检査了油罐车,又反复叮嘱大伙几句,才算放心。目睹此景,在场的民工无不热泪盈眶。由于高温沥青的毒性和烫伤感染,大面积的伤口创面出现溃疡,换药时他痛得浑身打战。但他咬紧牙关,任凭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守在旁边的儿女们心疼地哭了起来,劝他今后别再这样不要命地干了。他却说:“要想为群众干事,就得豁出自己的一切,这点苦算什么。”他只在病床上躺了八天,便拄着拐棍一瘸一拐地又上了工地。
公路是山区人民走向幸福的希望,陈登汉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贵重。为了修路,他经常外出“化缘”,跑历城,上济南,筹集资金,联系油料,争取上级的政策扶持。早上天不亮,他就出门赶第一班公交车,去向有关部门求援。铺路喷沥青时,他每天一大早就去公路站排号,为的是能让喷油车第一个到彩石来喷油。
公路饱蘸着陈登汉的鲜血和汗水,一寸寸向前延伸,陈登汉惊人的毅力达到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程度。超负荷的劳累使他患了严重的痔疮、腰椎间盘突出和阴囊积水症等疾病,但他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工作十几个小时,十几年如一日。1996年5月,因病痛折磨,他已无法再骑自行车了,无奈之下,74岁的陈登汉拿出养老的积蓄,买了一辆木兰摩托车,在艰难地学会驾驶后,又继续为修路而日夜奔忙。
汗水为墨,青山作纸,记录下陈登汉为民造福、忘我奉献的业绩。他十几年的血汗挥洒,把党的富民政策变成了现实。原来被人们称为“死胡同”的彩石乡,如今形成了南通西营、柳埠、泰安,东通章丘的公路网。
陈登汉说:“党员只有奉献的义务,不能有沾光的念头。”他克己奉公,一身正气,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
陈登汉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乱花公家的一分钱,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也从不在孩子、家庭等问题上搞半点特殊,就连离休后十几年艰辛劳动应得的报酬也分文不取。
陈登汉为修路先后筹集了500多万元巨额资金,他精打细算,全部用于修路。1991年11月,区交通局领导见他年近七旬还为群众的事日夜奔波,就给他配了一辆吉普车。但他觉得吉普车费用高、用途少,便要求换成了大头车。他图的不是个人舒服,而是让车在修路工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1995年夏季的一天,他患了重感冒,又执意要到修路现场去,乡里便派车送他。为了节省公家的汽油,他让司机将小车停在山下,硬找人用一辆旧摩托车带着他在颠簸的山路上转了整整一上午。
陈登汉为植树、修路操劳了十几年,既不要报酬,也未报销过一次因公出差的车票、食宿等费用,反而多次把自己的离休金垫进去。1984年,他为给群众及时购进树苗,把家里筹办年货的钱凑上。1990年,为弥补修路资金的不足,他带领群众到郭店等地承揽修路工程,把挣来的7万多元全部用于修路。1994年,彩龙路竣工时,乡政府奖励给他2000元现金,他一直未领。后来,乡政府派人把钱送到他家里,他却全部买成树苗分送给群众。为让群众早日种上银杏树,他把7角钱一棵买来的树苗3角钱一棵卖给群众,自己再想方设法弥补欠款。他多次为植树、修路和捐助山区受灾的群众慷慨解囊,而个人及家庭生活却十分俭朴。家中除了一台彩电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他吃的常常是两个烧饼、一碗青菜,穿的是浸透油污、被沥青烧得到处是窟窿的工作服。他的鞋,沾满沥青像“油篓子”,鞋后跟上已被修路的石子磨出核桃大的洞。他有喝酒解乏的习惯,但舍不得喝好酒,经常喝的是自购散装白干,更不喝公家和老百姓的酒。1995年8月的一天,他到捎近村为该村筹划修路的事,村干部为了表达对老书记的敬意,炒了四个菜,准备了一瓶酒。他看了拔腿就走,等村干部撤了酒席,他才回到村里。大女儿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他不仅不穿,还对女儿说:“穿上这身衣服,哪像个干活的,群众怎么敢接近你?”
陈登汉先后担任基层领导职务长达几十年,但从未利用职权办过一点私事。在职期间,他手里经常掌握着招工和农转非的指标,却从不谋私,他的七个子女及儿媳、女婿、孙子、外甥都未沾过他的光。二儿子陈来贵1979年退伍后,想通过父亲帮忙安排个像样的工作,而陈登汉却动员儿子回乡务农。直到现在,大儿子陈来福、二儿子陈来贵都依然在西营老家那个偏僻小山村里务农。三儿子陈建国自己到历城煤矿干临时工,在井下挖煤。1983年陈登汉离休时,上级组织部门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需要帮助解决,老伴想请上级帮助三儿子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陈登汉坚决不同意。他对老伴说:“咱是党员,就要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党员只能有奉献的义务,不能有沾光的念头。”陈建国连续在煤井下干了20多年后,才按照有关政策转为正式工。四儿媳妇张翠玲跟他在修路工地上干了12年的临时工,想让公公帮她转为正式工,但陈登汉坚决不同意。二女儿陈峰曾在乡里一家企业干上了临时工,他怕影响不好,硬是将陈峰撵回农村老家。孙子陈强1993年初中毕业后,想求爷爷找份工作,他答应说,明天你就去上班吧!但天刚亮,他却带孙子上了修路工地,让15岁的陈强在200℃高温的油罐车旁旋转喷沥青的油泵,还得管着撒石子、运石料。陈登汉的小儿子陈来水结婚后一直没有住房,村里给他划了一块宅基地。当陈登汉了解到宅基地占用了村里的耕地,便坚决要求村干部收回用地指标。村里先后为陈来水划过四块宅基地,都因陈登汉反对没有划成。后来,陈登汉让村里把一块既不通水、又不通电的乱石岗划给了儿子。建房时需要拉石头、垫地基,儿子想通过父亲借用公路站的拖拉机。陈登汉硬是不同意,说:“站上的拖拉机是公家的,谁也不能沾公家的光。”
陈登汉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他舍小家是为了顾大家。1994年夏天,大儿子陈来福从老家翻山越岭50里来到彩石,在修彩龙路的工地上找到父亲,想商量一下家中的事。陈登汉见工地上人手紧,二话没说,便塞给儿子一张铁锨,让他在工地上干起活来,直到收工才问起儿子的来由。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生日,儿女们赶到彩石乡给父亲祝寿,年年都扑空,他不是在工地上,就是外出跑油跑钱。殉职前六天,家里添了曾孙子,他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已是四世同堂了。儿女们纷纷要求老人回家看看孩子,他说:“等修完了石瓮峪村这条路,我一定回老家多住几天,好好抱抱我的曾孙子。”但遗憾的是,他连曾孙子的面也未见。
陈登汉的高尚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安葬父亲的当天,他们凑了2000元钱,送给了正在修路的石瓮峪村,以完成父亲未完的事业。
陈登汉说:“是党员,就要把心掏给群众。”他心系群众,舍生忘死,在山区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陈登汉热爱党的事业,热爱人民。他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把爱心全部奉献给了山区人民。他经常说:“是党员,就要把心掏给群众。”
上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他多次为救助贫困村民拿出自己的工资和口粮,自己却因长期食用地瓜叶引起全身浮肿。1982年,村民刘立国一家春季断了粮,他骑着自行车到处为其筹借口粮,还亲自把粮食送去,帮他全家渡过难关。1994年夏天,陈登汉在带领群众修环山路时,听说万粮峪村8岁的小女孩邢小榴因父母双亡不能上学,便打听着找到了她。看到小女孩只穿着一只鞋,陈登汉含泪掏出仅带的10元钱,让村民去给她买了双鞋穿上。后来,他又联系了一位老领导资助邢小榴上了学。逢年过节,他总是买上吃的穿的,翻几十里山路去看望孩子。
1998年6月27日,为早日完成石瓮峪村修路工程,陈登汉从早上4点干到下午2点,被村民徐文平硬拉到家里吃了顿午饭。为了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徐文平把他干活穿的衣服藏了起来。可徐文平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跟到了工地。他不顾36℃炎热的天气,抱着滚烫的喷枪喷沥青,又一口气干到了傍晚7点钟。村民都劝他早点回去休息,可他担心坡陡车重容易出危险,骑车走出100多米后又返回了工地。7点25分,慢慢下滑的油罐车突然失去了控制,急速向山坡下滑去。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陈登汉用年迈瘦弱的身躯死死顶住油罐车不肯闪开,瞬间被上吨重的车挤到了山坡内侧的石壁上,生命垂危。在送往市立三院的路上,陈登汉停止了呼吸。人们在他的遗体上,看到几十处大大小小烫伤的疤痕,他紧紧握着的双手里,攥着两把山乡的泥土。
陈登汉逝世后,群众纷纷以各种形式沉痛悼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出事那天晚上,石瓮峪村70多户村民都难过得吃不下饭,许多村民跑到他出事的地方放声痛哭,跟着他修了12年路的村民李道德心疼得边哭边跺脚,在他帮助下重返校园的邢小榴得知再也见不到陈爷爷了,当场就号啕大哭起来。
6月30日,市有关部门、历城区六大班子和区直76个部门领导及彩石乡干部群众300余人,为陈登汉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7月3日,彩石乡数百名群众自发赶到陈登汉的老家为他送葬。7月7日,历城区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陈登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199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登汉为革命烈士。陈登汉为民造福、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和高贵品质,在山乡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供稿:济南市历城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