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孟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卫改革开放而英勇献身的武警战士,被誉为“羊城护法英雄”。他的光辉事迹,激励着改革开放中的广州人民,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车孟义,196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城县泊于乡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车吉山,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新中国农民。车孟义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他自小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喜欢听战斗故事,敬仰革命英雄。在初中读书时,他就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初中毕业时,家中筹措了二千五百元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父亲叫车孟义去搞运输。当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百业兴旺。车孟义搞运输,有时一天可以挣到近百元钱,收入是很不错的。可是,车孟义想的不是如何赚钱发家,而是参军保卫国家的“四化”建设。1986年刚好十六岁,他就报名参军,因年龄不够而没有实现愿望。1987年车孟义再次报名参军,结果被批准了。他心里十分高兴。有人问他,为什么放弃挣钱的活不干,偏要去当兵吃苦呢?车孟义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现在去当兵是保家卫国,尽公民的义务,是干大事正事,少挣点钱,吃点亏,我不在乎!”
车孟义入伍后来到经济繁荣的祖国南大门——广州,被编入武警广东省总队二支队四中队,负责广东省广播电视厅的警卫任务。连队的生活是艰苦而紧张的,对新入伍的战士来说,样样都得从头学起,每天除站岗警卫外,还要参加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但他刻苦磨练,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尖子班”的一员。这个班全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和作风过硬的老兵。车孟义以其坚强的毅力完成各项训练任务。为了增强耐力,他每天给自己下达了负重长跑三十公里的“命令”。在练功时,他又自己增加多于他人数倍的任务。手肘摔得红肿流血,仍不肯止息,戴上护腕、护肘之后继续练。工夫不负苦心人,由于车孟义强化训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射击及武装越野考核中的前几名常有他的名字,并成为“尖子班”中的机枪手。
车孟义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在值勤的岗位上,他总是精神抖搂,威严挺立,曾两次捉获企图混进电视厅大院作案的歹徒,受到领导的表扬。在新兵连进行武装越野训练时,车孟义扛着机枪走了五公里,途中看见战友陈波扭伤了脚掉队时,便把他的步枪接过来背着走。平时,车孟义对待战友有如亲兄弟,凡是班里战友生病了,他总是嘘寒问暖,细心照料,有时还主动到炊事班去帮厨。
车孟义在生活上非常节俭。部队每月只发给十六元钱的津贴,他不仅没向家里要过钱,而且还买了一些图书寄回给家乡的同学。当时有些战士不够钱花就要家里寄来,还说车孟义用钱太“孤寒”。他便对战友们说:“花钱谁不会,可是咱要花得心安理得才行,不能胡乱地增加父母的负担。”
车孟义是一个思想觉悟很高、上进心很强的青年,他经常想的是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在给父母亲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当兵要准备打仗,打仗就会有牺牲的。”要父母理解他,实际上是告诉家人,他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牺牲。他还表示要早日争取参加中国共产党。父母看到儿子有这样的理想和志向,心里感到高兴,写信鼓励他:“您有这个决心就好。”但父母的回信还未收到,车孟义就为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8年5月22日中午,车孟义与战友曾宪银上街办事,当路过广交会二号门西侧时,发现人行道上有五名青年在聚赌,引来许多行人围观。他们立即上前指出:“赌博是违法的!”制止他们行赌。原来,这五名歹徒是从外地流窜来穗的,他们不仅不听劝告,反而狗急跳墙,拔出藏在身上的弹簧刀,竟将车孟义、曾宪银围住。车孟义以武警战士的身份,喝令他们放下武器,五名歹徒仍不听从,其中一人举刀凶狠地向曾宪银扑来。车孟义见状,一个跨步上前将曾宪银推开,避开了一刀。此时,另一个歹徒却举刀向车孟义刺来,正中他的右大腿股动脉,顿时血流如注。几个歹徒拔腿逃跑,车孟义强忍着剧痛,穷追不舍,边追边叫:“抓住他!”……最后倒在血泊中。沿途一百二十二米长的人行道上,留下了英雄洒下的鲜血。路经此处的玉门油田驻广州代表苏喜武等人马上拦截出租小汽车,送车孟义到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抢救。但车孟义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于当晚10时20分光荣牺牲,年仅十九岁。
车孟义勇斗流窜歹徒而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广州各界群众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同志发表谈话,赞扬他为维护社会治安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号召全体人民向车孟义学习。为了表彰车孟义这种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授予他“羊城护法英雄”的光荣称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批准车孟义为革命烈士;报经武警政治部同意,武警广东省总队党委决定追认车孟义为中共正式党员;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车孟义“南粤青年护法楷模”的荣誉。6月2日,广州市各界群众七百多人参加车孟义烈士的追悼会。武警广东省总队政委何景涣致悼词,他说:“车孟义烈士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以惊人的毅力穷追歹徒,最后倒在血泊中,洒下了一条一百二十二米的鲜红血路,充分体现了一个武警战士的英雄本色。”车孟义虽死犹荣,他将永远活在广州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