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友石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姚旭东 2018-10-14 01:51

安友石,乳名小敏,号钟云,1905年9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安镇泽上一个穷秀才家庭。毕业于无锡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靠自修文化,谋得了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业,先后在无锡安镇、车亭和苏州惠寒等小学执教。

五四运动后,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安友石向往光明,探求真理。他曾根据当时社会现实,撰写了《隔绝后》、《魔鬼的势利》等小说、评论,揭露社会黑暗。经堂侄安剑平(“中国孤星社”委员长)的启迪和介绍,他先后参加了进步社团“中国孤星社”和“锡社”。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安友石在苏州积极参加声援活动。同时,因“孤星社”关系,安友石结识了秦邦宪(博古),日后成为莫逆之交。当时,秦邦宪正在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门学校读书,是苏州学生会负责人之一。6月7日,安剑平约秦邦宪在安友石住处会面。这天晚上,秦邦宪在前往途中突然遇到狂风暴雨,“雨如盆泼,浑身上下,几如落汤鸡”。安友石深深为之感动,连忙从衣箱里取出自己的衣服递给秦邦宪替换,两人赤心相待,通宵促膝长谈。共同的革命志向,很快使他俩结下深厚的战斗情谊。“锡社”出版过《血泪潮》小报,安友石曾发表了一首《男儿》的诗歌。诗中说:“心充热血义气张,哪怕千军对敌在战场,精魂不死国不亡,真理在世即康庄。”表达了他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

1926年春,安友石参加了由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习班,聆听了毛泽东、恽代英、萧楚女、彭湃等著名共产党人的演讲,提高了政治理论和对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的认识。根据农讲所的安排,安友石剃光头,穿草鞋,接受了军事化的训练,认真参加了海丰农村的农运实践,提高了阶级觉悟,锻炼了革命意志,丰富了农运斗争的知识。尔后,经同届学员杭果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9月,安友石结束了在农讲所的学习生活,和同伴登上开往上海的轮船。轮船航行在蓝色的大海里,随着波浪翻滚,他心潮澎湃,开始深思,描绘着回家乡开展农运的蓝图。到上海后,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分配他担任省农民运动特派员,负责无锡地区的农运工作。他不顾旅途劳累,风尘仆仆地返回家乡无锡。

无锡,是近代民族工商业颇为发达的城市,又是鱼米之乡,但因封建军阀连年混战,加上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广大贫苦农民不得温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安友石以自己的家乡东北乡地区作为自己工作的起点,因为:这里土地集中率高,佃户、贫农比例大;而且又处边缘地区,当局控制薄弱;自己个人的社会关系也较多,便于立足。主意已定,他即开始了艰苦的调查、联络工作。

在农村,一个青年成天东跑西走,不下地干农活,是必然会引人注意的。安友石为了转移反动势力的视线,就放出消息,说是要急着筹款准备举办婚礼。于是,他公开以走亲访友的形式,深入贫雇农家中,宣传反对封建军阀和反抗封建地主剥削,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江南是水田网地区,江河湖汊纵横,村与村距离不远,但走起来绕河道就得远一两倍路程。他脚穿草鞋,足不停步,翻过了当地的股山、吼山、斗山,走访一户又一户;夜晚,提一只灯笼行进在田间小径,和贫雇农在茅屋里促膝谈心。没多久,两万余农民参加了农民协会,安镇、严家桥、东湖塘、寨门、张泾桥等村镇都先后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

1927年2月,中共无锡地委成立,安友石任地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同年3月4日,无锡农民代表会议在安镇举行,宣告无锡县农民协会成立。安友石被推选为主席,杭果人任组织部长。这标志着无锡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月21日,无锡城乡红旗飘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呈现一派欢乐景象。安友石带领农协会员奔赴火车站,热烈欢迎北伐军抵达无锡,迎接工农运动的空前发展。自即日起,无锡县农民协会迁入城中八儿巷恒善堂办公,转为公开活动。从此,安友石以更大的政治热情,发动无锡四乡农民,进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声势浩大,震惊城乡。有的农会没收恶霸地主的存粮,发给贫雇农民,解决“荒春三”的吃粮困难。有的农会没收象征千百年来地主压榨农民的工具——大斗、大斛、大秤,还把其中最大的送到县农民协会陈列,堆满农会所在地八儿巷周围。那些在城内躲避革命形势的地主老财们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还有的农会逮捕了当地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组织公审大会,进行游街示众,其中数江溪桥、洛社、石塘湾等地的规模和影响为最大。

3月25日,江溪桥一带的2000多农民集结在杨义庄场上,召开群众大会,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杨益三”等口号,公审恶霸地主杨益三。会后,愤怒的群众把戴帽挂牌的杨益三押送至城中,请求县政府给予惩办。30日,洛社、石塘湾周围3000多农民集中在洛社开利寺前广场上,举行群众大会。会后,农民们赴石塘湾接管万安市公所,烧毁孙氏地主宅中的衣服、单契、账册等。

4月1日上午,5000余农民再次聚集在开利寺前广场上召开大会,彻底清算孙氏地主的罪行。高擎“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孙霖甫”、“打倒孙屏东”等标语的农民群众,浩浩荡荡地沿着古运河进城请愿,向县长递交了请愿书,请求惩办孙氏四霸。这次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反封建斗争震慑了地主豪绅,充分显示了贫苦农民组织起来的巨大力量,无锡农民运动由此进入了高潮。

正当工农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4月14日深夜,国民党右派和反动军警突然袭击无锡总工会。随即,无锡县农民协会也被捣毁,白色恐怖笼罩城乡。15日,安友石带领县农民协会干部回到安镇。当夜,他立即召开农会干部紧急会议。他在会上坚定地说:“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投靠帝国主义,双手沾满了革命志士的鲜血。可是革命力量是杀不尽的。我们可以断言,灭亡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倒行逆施的反动派。因而,我们应该信心百倍地继续斗争,为将来的胜利打好牢固的基础。”在他的努力工作下,东北乡农民协会仍得到发展。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政权大多由贫雇农掌握,并且还储备了一批干部,为即将到来的震惊大江南北的农民秋收暴动积蓄了力量。

5月初,安友石与杭果人同往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汇报无锡情况,听取省委的指示意见。随后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安友石留在上海,担任省委农民部秘书,继续从事农运工作。6月26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破坏,他和省委书记陈延年等同志一起被捕。在狱中,反动当局对他严刑拷打,威逼他供出党的秘密。但是,他坚贞不屈。7月初,安友石在上海枫林桥畔就义,年仅22岁。

安友石遇害后,他的战友和朋友无不为之感到痛惜。一天晚上,严朴、杭果人冒着危险赶到安友石家里,代表党组织沉痛哀悼安友石,并对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他们以传统的方法,把一枚金锁片挂在安友石刚出世的儿子身上,以寄希望于后人。安友石的同事倪小遇赋诗哀悼:“头颅一掷万事空,腥风血雨又春风。伤心功绩无碑记,惟见山花处处红。”安友石牺牲两年后,他的英勇事迹编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本烈士传——中国济难总会1929年秘密出版的《牺牲》。

(朱昱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