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烈士殉难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03 08:20

▲恽代英烈士纪念碑。 作者提供

从狱中夙愿到红色地标

■陈汉忠

南京江东门外,解放军某部营区内,有一座恽代英烈士纪念碑。一尊汉白玉材质的烈士半身像,安置在纪念碑顶部。他面带微笑,目光深邃而微微俯视,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当年,这里曾是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关押过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1931年4月29日,我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在这里英勇就义。上世纪70年代中期,空军某部进驻这里,我曾在该部负责宣传工作。

部队进驻这座监狱遗址时,牢房、刑讯室、瞭望台等遗迹尚存。我听说,恽代英同志牺牲的地方有两棵柏树作为标志,而且当时狱中党支部曾作出要为恽代英烈士建纪念碑的决议。为了验证这些传闻,我借阅了一大摞关于监狱的历史资料。

果然有所发现。我们不仅确证了烈士牺牲的位置,还在一份老同志的回忆录中,看到了恽代英同志在狱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如建立狱中秘密党组织、领导绝食斗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本小册子上,找到了恽代英同志牺牲当天下午,狱中党支部作出的3项决定:大家应以代英同志的精神,继续斗争;每年4月29日,全监难友为代英同志默哀;红军攻克南京后,在代英同志死难原址,立碑纪念。

烈士乘风去,英名留人间。后来,每年4月,官兵和驻地群众常会到恽代英烈士殉难处,进行缅怀纪念活动。白色纸花缀满两棵柏树,在春风中飘荡的场景令人难忘。

1982年4月7日,恽代英烈士夫人沈葆英携儿子孙女,专程到烈士殉难处凭吊亲人。我们陪同她参观监狱旧址、邀请她给官兵讲述烈士生平,还了解到她当年到狱中探望丈夫的情况。

当我向老人汇报我们查到的狱中党组织决议时,她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有解放军守卫在代英流血牺牲的地方,是最好的了。希望在这里竖一个标志,以便子孙后代祭扫纪念,就可以了。”寥寥数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东大监房旧址内景:中间是通道,两边是监舍,共24间。

其实,多年以来,前来祭奠缅怀烈士的人们都有一个心愿,想尽快在烈士殉难处建造一个清晰的纪念性标志。作为后来人,我们该做点什么?有部队领导提出,可以浇筑一块水泥碑,镌刻上恽代英烈士的名字。但是,立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更何况恽代英烈士是著名革命先驱,这样做是否合适?我们很难把握。有一年8月,一位军事记者到部队采访。我们跟他说起立碑的事情,他建议及时向上级反映。

那天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我铺开稿纸,郑重地写下了“为恽代英烈士建碑立传,实现先辈们半个世纪前的夙愿”的标题。

“我们守卫的这片土地,是恽代英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为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是半个世纪前先辈们在狱中留下的夙愿……”写着写着,我的眼眶湿润了。

这份报告得到上级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部队取得联系,很快拿出了实施方案。

在恽代英烈士殉难55周年时,恽代英烈士纪念碑揭碑典礼在江东门外部队营区隆重举行。红褐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碑基上镌刻着陆定一同志手书:“恽代英烈士”。

如今,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南京江东门的一处红色地标,经常有部队官兵和驻地群众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同志当年催人泪下的自白。如今,新中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烈士们的愿望已经变成现实。

巍巍丰碑,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