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胜烈士家书

来源:《档案记忆》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3-29 10:31

红军小战士家书:“消灭进攻苏区敌人”

■曹仕力

在湖北阳新县博物馆保存着几封90多年前红军战士的书信。从信件的落款来看,书信的主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九师九团的红军战士,正是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给家乡亲人报送平安后不久,便在对敌斗争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烈士家书已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一待就40余年,文物管理部门根据这些家书产生的年代及内容,确定为国家二级革命文物。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是一支活动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原隶属红三军团。1930年8月,红三军团离开湘鄂赣苏区后,红十六军奉命继续坚持湘鄂赣苏区斗争。1931年春,红十六军进行整编,保留第九师的番号。7月,红十六军转战阳新,将鄂东南红军独立第三师编入红十六军第九师九团。随后,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对苏区的多次“围剿”。红十六军始终坚持湘鄂赣边区斗争,为策应其他根据地红军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牺牲。

▲红军烈士胡太胜写给亲人的家书。

太兴同志:

光阴似水一般流去了,真是令我们想念,特别是相隔两年,没有得知家地情况和家庭生活怎样,这是使我时刻挂念!

兄呼:

我从家一别后,直至九师九团迫击炮连工作,身体非常强健,对于家庭及地方情况因没有通讯以致是不详细,到底你们怎样使我计念,相信你们的身体是好的,生活也相信可以维持下去。

兄呼:

前次我得知(王义芳)在横路带花,现我没有相见,是否回来?是否伤愈?我叔(开模)去年在丰田受伤,现已伤愈,特告。

再者,胡开金去年我军进攻江西靖安时失掉连络,现又回来了并在九团留守处工作,身体非常强健,望你们不必挂念,余后谈,完了。

附注:收信时请转知我妻袁爱梅知悉

致以

消灭进攻苏区敌人

弟胡太生启

二月十九日晚

胡太胜,1907年出生在阳新县木港镇子山村。1931年8月,从红三师改编到红十六军九师九团迫击炮连。1933年7月,在湖南平江的战斗中牺牲。烈士证号:1932鄂烈字001970号。

依照信中所书:“胡开金去年我军进攻江西靖安时失掉联络”,据《湘鄂赣苏区史》记载:1932年10月初,红十六军九师为避开敌锋,决定分兵北进,占领靖安。于10月8日进驻靖安西头,9日上午10时许抵达靖安城西灌洲。10日晨,红军带着大批战利品撤出靖安县城。因此,书信写自于1933年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五。由于书信系请人代写,落款处姓名胡太生为同音字。

胡太胜书信所提及人物共有四位,其中三位是一同参加红军的战友,分别是胡开模,1909年生于阳新县木港镇子山村,1934年1月在江西排埠战斗中牺牲,烈士证号:1931鄂烈字002403号;胡开金,1905年生于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1934年1月在阳新王文突围战中牺牲,烈士证号:1934鄂烈字000645号;王义芳,1911年生于阳新县木港镇子山村,1933年4月在江西省株木桥战斗中牺牲,烈士证号:1931鄂烈字001949号。也许他们是小时的伙伴,胡开模、胡开金虽长胡太胜辈分,但却是少年叔侄如兄弟。

信中提到他的妻子袁爱梅,尽管只是一句转告之言,但从胡氏族谱中未能查到其后代,说明这是一位新婚不久就参加红军的战士。也许是在一个新婚不久的夜晚,一对小夫妻面对着如火如荼的拥红扩红浪潮,胡太胜向妻子说出了报名当红军的想法。在送郎当红军的歌声中,新婚燕尔的袁爱梅毅然决然地加入到送郎当红军的行列之中,独自担当起赡养父母和家庭生产的重担。胡太胜、袁爱梅夫妻应该是阳新县大批送郎当红军生动例证之一。

(作者系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