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送给张后升的切烟刀。
一把切烟刀背后的故事
■鄢城名 刘俊燕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博物馆内,陈列着一把形如斧头的切烟刀,刀面上镌刻的“肖克”二字依然清晰可辨。这把经历岁月沧桑的切烟刀,记录了长征前夕,红6军团在军团长肖克率领下驻扎遂川横石的一段革命往事。
1934年7月初,湘赣苏区的中心区域被国民党军占领后,红6军团被迫转移至遂川、万安、泰和3县交界的山区坚持斗争。
7月中旬,肖克、王震率领红6军团从永新东南的牛田、津洞一带进入遂川北乡山区,分散驻扎在横石、新江口等地进行扩红整训、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平日寂静的山村因为来了6000余名红军,瞬间喧闹起来。红军指战员分住在村里祠堂和老百姓家中,家家户户的阁楼上甚至柴棚里都住满了红军战士。其中,红6军团军团长肖克借宿在横石村民张后升的家中。
当时,中央红军在苏区内战胜国民党军已不可能,只有一条出路——实行战略转移。而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探路的重任落到了红6军团身上。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苏区,以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
命令下达后,红6军团立即开始紧张的转移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在湘赣省委、军区的广泛发动下,当地的男女老少也都跟着忙碌起来。在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6军团在横石一带驻扎的20余天时间里,筹集了数万双草鞋、数万斤粮食,2000余名青壮年先后参加红军。
在此期间,张后升兄弟加入了部队帮助成立的农民协会,配合红军查探敌人设置的各道封锁线,为确定出发线路出谋献策。此外,张后升一家都在红军食堂帮忙,负责食堂的伙食账目登记、拾柴烧火、给伤病员送饭、为挖战壕的红军送茶水等后勤保障事务。随着出发时间日益临近,张后升家编织草鞋的木架子吱吱声成天作响。张后升还把自家的猪杀了慰问战士和伤病员。出发前夕,部队进行最后的整顿和扩红,张后升家族里有3位青壮年加入了红6军团。
▲依托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陈列布展的遂川县博物馆。
8月7日,红6军团率第17师、第18师及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告别了休戚与共的湘赣苏区人民,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当天,当地群众纷纷前来送行,既因为红军队伍里有他们的亲人,也因为他们早已把红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妻送郎、母送子,苏区百姓把准备的各种东西送到战士的手里,处处都是对红军战士的依依不舍之情。
肖克在启程前,为感谢张后升一家人对红军的大力支持和对他的精心照顾,把平时自己用的切烟刀送给张后升作为纪念,并告诉他要坚持斗争,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往后的岁月里,张后升一如既往地支持留在湘赣苏区斗争的红军和地方武装。他也时常向晚辈讲起肖克将军在家里居住的故事,要求他们继续支持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张后升去世后,他的孙子在老房子整理他的遗物时,在阁楼上发现了肖克留下的这把切烟刀,并将其捐献给遂川县博物馆。
如今,当我们凝视这把镌刻着“肖克”二字的切烟刀时,红军长征的岁月往事一件件在脑海里呈现。90年前的那场大转移为后来革命的胜利带来的深刻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而红6军团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西征的故事尤其值得我们铭记。它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部队,最早从南方革命根据地出发,周旋于数倍于己的敌人之间,牵制和调动了敌军大量兵力,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查明敌情、探清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