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长子”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9-19 13:35

▲1946年4月29日,《哈尔滨日报》上刊登的《为进驻哈尔滨告哈市同胞书》。

“共和国长子”的历史担当

■张岱臣 王凤春

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自苏联访问后归国,途经哈尔滨视察。在听取黑龙江省党政军领导的广泛汇报后,毛泽东同志称赞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作出重要贡献,是“共和国长子”。当时的东北,拥有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3800多万人口,煤产量占全国的49%,生铁产量占全国的87%,钢材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在中共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说道,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成为共产党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重中之重。

哈尔滨回到人民手中。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给刘少奇的信中高瞻远瞩地预判到,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后,八路军、新四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日本投降后,苏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约定,将哈尔滨市政机关交由国民党政府接管。

哈尔滨在被国民党接收后的100多天里,由于国民党官员贪腐横行,城市暗无天日,工厂开不了工,经济更加凋敝,物价猛涨,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国民党政府还极力在社会各阶层中搞反共宣传,勾结伪警和土匪,收编日本关东军残余,到处搞暗杀、叛乱,社会秩序十分混乱。1946年3月9日,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激起强烈的民愤。3月24日,6万多名哈尔滨市民为李兆麟举行公祭大会,各界群众怀着无比悲愤的心情,夹道伫立脱帽致敬,高呼“李兆麟将军不死!”“为李兆麟将军复仇”。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各界代表号召民众“继承烈士遗志,为争取东北和平民主奋斗到底”。天日昭昭,民愤滔滔,国民党政权彻底丧失了民心,其国府要员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弃政撤逃。4月26日,130名各界代表联名吁请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在内外条件均已成熟的情况下,中共北满分局决定立即行动,以军事手段解决哈尔滨城内日伪残余和反革命势力,彻底解放哈尔滨。28日拂晓,进攻正式开始。各部队迅速占领指定目标,在解放军行动过程中,南岗和道外有个别地方出现小股敌人的抵抗和暗枪射击,解放军迅速将其歼灭。在解放大军的强大威慑下,城里的杂牌军纷纷缴械投降不战而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哈尔滨几易其手,最终回到人民手中。1946年4月28日这一天,哈尔滨的百姓生活看上去波澜不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家作主的不再是侵略者和伪政府,而是生活在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哈尔滨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饱尝了14年日寇铁蹄践踏和国民党腐败统治之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迎来东方第一缕曙光。

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基地。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哈尔滨不仅是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1946年底,哈尔滨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各行各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发展军工军需生产,全力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哈尔滨百姓踊跃参军参战,战斗队、运输队、医疗队、慰问队以及大量武器物资源源不断支援到前线。东北野战军部队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到辽沈战役,从平津战役到衡宝战役,从广西剿匪到勇渡琼州海峡,都离不开强大的后勤支援保障。

▲2024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纪念馆在黑龙江三五国防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据统计,在1947年1月到1948年东北野战军夏、秋、冬攻势中,哈尔滨各级政府先后派出马车1279辆,组织担架队员、汽车司机、医护人员和前线工作团共2.8万人支援前线。在四平战役中,哈尔滨承担了2700名伤病员的救治任务,动员73名医生和248名护士承担救护工作。在“三下江南”中,哈尔滨组织了10批共19个医疗队、320名医护人员,分赴战勤医院救护伤病员。在辽沈战役中,哈尔滨组建了以卫生局长张柏岩为首的战地医疗队,87名医务人员分成6个手术组,在前线先后完成2400例手术。1947年至1948年,哈尔滨共生产单军服64万套,棉军服47万套,棉大衣46万件,棉皮鞋40万双,夹皮鞋7万双,棉皮帽76万顶。在军工产品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在很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枪炮。哈尔滨全市各行各业,特别是工商界先后多次组织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

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发展,为新解放区培养和输送干部的责任历史地落在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简称“青干校”)肩上。青干校学员有的被分配到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工会等部门工作,有的被指派参加接收长春、沈阳等工作,遍及东北解放区130多个市县。1948年5月,青干校又派出近千名青年干部奔赴部队、矿山、铁路、工厂和农村,支援各地斗争与建设。

城市管理与建设的排头兵。从哈尔滨解放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管理大城市的探索。“共和国长子”不仅沐浴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荣光,也主动担当启动建国程序的历史重任。

一唱雄鸡天下白。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东北局在哈尔滨积极开展政权建设,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组建市委市政府;召开临时参议会,邀请外侨和民主人士参与政事;保护民族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整顿金融,稳定市场;解决民生问题,确保生产生活、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城市系统正常运作;加强治安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为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保证。1948年七八月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介绍哈尔滨市经济工作经验,为其他陆续解放的城市提供示范。同年,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代表518人,在这里共商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作发展大计。在这座城市里,不仅有人民军队运筹帷幄书写战争史诗,也有共产党人凝神聚力探索城市建设答卷。

黑土破晓万物生。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开启从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现代工业城市的规划。“一五”时期,哈尔滨被中央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城市,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落户哈尔滨。随着“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重工企业相继诞生,哈尔滨迅速成为一个以机电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与此同时,哈尔滨也在政策鼓励下,新建、扩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学院、黑龙江商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雄关漫道,迈步从头越。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哈尔滨解放78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解放战争时期那段历史,既有重生之感慨,也有英雄之豪迈。千年风雨,前路犹长。历史记录了一座城市与一个国家走过的路,也时刻提醒人们,走得再远、再辉煌,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