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创刊号
《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发行所位于老西门肇浜路(今复兴东路)兰发里3号。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郑超麟负责编务。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张太雷等为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发行量从几千份到10万份不等,1927年7月18日在武汉停刊,共出版201期,载文1474篇。
《向导》周报先后辟有“时事评论”“读者之声”“外患日志”等灵活多样的栏目,集中宣传党的二大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发行近5年,处于全国革命舆论的指导地位,被广大读者誉为“黑暗中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和“一线曙光”,真正成为指导千百万苦难同胞前进道路上的“思想向导”。
△蔡和森、向警予结婚照
蔡和森(1895—1931),湖南双峰人。1918年参与组织新民学会,次年赴法勤工俭学并筹组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任《向导》主编,并兼任上海大学教授。中共第二至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五、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31年主持广东省委工作期间于香港被捕,同年在广州就义。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的基本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这一主张,并将他们组织到这场斗争中去,党组织决定筹办《向导》周报,作为党的机关报。蔡和森负责筹备工作,并担任首任主编。《向导》周报一经创刊,便高举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旗帜,系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向导〉发刊词——本报宣言》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献,全文约1400字,对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开宗明义地指出:
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我们敢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近代民主政治,若不建设在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之上,是没有不崩坏的。
……
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乱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
……
因此我中华民族为被压迫的民族自卫计,势不得不起来反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努力把中国造成一个完全的真正的独立的国家。
现在,本报同人依据以上全国真正的民意及政治经济的事实所要求,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呼号于国民之前!
蔡和森曾回顾说,发行周报的纲领完全是根据(中共)第二次大会的政治宣言,口号是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实行民主革命。他也曾说过,《向导》所宣传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口号。在它的指引下,《向导》发挥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的领导作用,围绕“反帝”“反封建”开展了积极的工作。蔡和森作为主编,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发表并亲自撰写了大量文章,几乎每期都有,有时多达三四篇,既有长篇政论,又有时政评论,揭露和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推动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大量工作。
△蔡和森在《向导》第一期上撰写的《统一、借债与国民党》
《向导》在持久的宣传作战中,逐渐成长为一份指导现实政治斗争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在“读者之声”专栏刊载了大量读者的赞誉之词。1922年10月22日,《向导》第7期刊登了读者陈复的来信,“我读了贵报,对于你们的主张非常赞成, 而且狠(很)相信贵报是我们四百兆同胞的救命符”。正是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向导》的发行量一再扩大,由最初的1000多份,很快上升到几万份,最高达10万份。1925年中共四大明确肯定了《向导》周报通过几年的奋斗,终于“得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成为党的“政策之指导机关”。
《向导》从创办到停刊,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兴起与失败,而蔡和森主编《向导》的3年时间,是这个刊物办得十分成功的时期。
《向导》高举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宣传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促进了国民的觉醒,在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中,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向导。
来源:《英雄壮歌——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精品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