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曲

来源:“龙华英烈”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2-25 14:28

△史霄雯日记

这两本日记用钢笔书写,封面上钤盖蓝色印章“史霄雯”。其中一本封面为紫色,日期为1943年9月1日至1944年1月19日;另一本封面为橘黄色,日期为1944年1月20日至2月6日。在日记的前言中,他写道:“……让自己在这宝贵的青春时期中留下一段真实的记载,使将来的我能看到自己青年时的影子。”工整、刚劲的文字,记录了史霄雯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学习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可圈可点的成长之路。

史霄雯(1926—1949),江苏武进人。1945年就读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8年任交通大学学生自治会理事。1949年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参与编印《每日文摘》《每周新闻》,宣传进步思想。1949年5月2日被捕,20日就义于上海宋公园(今闸北公园)。

史霄雯自幼品学兼优,他爱好文学,也爱好自然科学。这两本日记是他高中二年级的部分课业生活记录,里面记录了他每天阅读的书目,他对国文、历史、生物、 化学等课程的感受与思考,以及他与朋友、老师之间的交往等。

史霄雯曾经的理想是工业救国。从初中开始,在课堂上学的科学知识,史霄雯常常回家动手实验。学化学时,他常在家里小阁楼上做实验,屋子里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更加拥挤。史霄雯在初中曾两次获得自然科学奖金,之后以甲等第一的成绩考入沪江大学高中部。他对化学的钻研在这本日记中也可见一二:

……所以每星期五堂化学课只须教三堂,其余二堂由我们发问。这种好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的。

“物体经过化学变化时所产生的热力光是从哪儿来的?”我第一发问。他却很简单地说:“是物体本身所产生的。”这种肯定的答案我几乎怀疑他是否化学教授,因为这是绝没有这样的简单,许多科学家都在追求真理,埋头苦干,他却只有这种答案。要是再问他“物体本身所产生的热力光是哪里来的?”和“物质在化学变化时何故产生热力光?”不知他怎样回答……

代数陈先生(女)教得很清楚,很使人满意。夏教国文,说话很难懂,十句中只懂其二三……

(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六日

与化学教师的“针锋相对”,正表现出史霄雯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他后来与这位化学教授有一次全校皆知的双方辩论,使得史霄雯一时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史霄雯日记(内页)

日记中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部分社会现实。比如,在九月一日的日记中他记道:“本想明日去买西裤,不料今日下午各布店奉令结束办登记手续,不许出售,真不巧。”又比如,在当时战时状态下,沪江高中开学日期一再推迟,引起一部分学生的不满。再比如民国33年(1944年)2月6日的日记是《访斯先生记》(斯先生是史霄雯的老师,因肺病住院,史霄雯与他经常通信),其中写到在路上他们遇到几名警察向小贩讨要橄榄的事,反映出当时社会管理的混乱与穿着警察制服的恶势力的丑恶面目。

史霄雯对国弱民穷的强烈感受,促使他广泛接触当时的各种思想。有一次,友人给他送来《苏联科学计划的故事》。他读完以后,羡慕不已,发出“不知中国何日会有这样的计划”的感慨。

史霄雯牺牲后,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毕业证书、个人习作、获得的奖章奖状以及曾使用过的证件和实验工具等百余件物品,由他的弟弟史如松悉心保管数十年,后全部捐赠给龙华烈士纪念馆。这些实物让烈士的形象栩栩如生,让烈士的故事永远流传。

来源:《英雄壮歌——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精品文物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