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俊2019-05-03 15:19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苍茫大地之间刚露出一线黎明,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划亮整个天际。我军首先以强大的炮火摧毁了苔山口的敌堡,顷刻间山石被炸成碎块,土地被翻松一尺,掀起的烟尘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在隆化上空。5时,部队开始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逼进,董存瑞带领的爆破组的任务是扫清敌人外围工事。他们已连续摧毁了敌人三个炮楼和五个碉堡,光他自己就干掉了四个。他们已顺利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战斗进行到下午3时半,部队发起了总攻,战士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冲向敌人心脏。突然,在中学东北角的一座桥堡上,敌人六挺机枪喷出凶猛的火舌。我军主力被压制在一个小土坡下面。

“二班爆破组上!”连长命令道。

二班三名战士夹着炸药包分三个方向逼近暗堡。一个倒下了,又一个负伤了。剩下的刚刚跑到左侧,又被敌人发觉,不幸中弹。

“嘿!”连长一拳砸在腿上:“四班上!”

李振德夹着炸药包第四次冲上去,郅顺义手中的机枪为他掩护着。前进约30米,密集的子弹忽然打中了炸药包的雷管。一片火光中,李振德牺牲了。

“连长,我去!”董存瑞眼看着亲密的战友牺牲了,他心如刀绞一般,急得满头大汗。连长摇了摇头,他知道董存瑞刚完成艰巨任务,需要休息。

时间一分一秒悄然逝去。一个铁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不拿下桥形暗堡,这场战斗胜负难卜。

董存瑞又向连长请战。连长盯着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你已经出色完成任务了。三班准备上!”连长的命令不容否定。

三班的刘祥冲了上去,几个侧滚翻躲过敌人的火力中心,利用地形接近了暗堡。他刚要冲过最后的十几米,一发子弹击中他的胸部。

董存瑞急了,大声地冲连长吼道:“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连长还在犹豫。

“报告!”团部通信员飞跑过来:“友军已突进敌司令部,团首长命令你们赶快从东北角插进中学去。”

董存瑞又喊起来:“请批准我去!”

连长紧紧握着他的手,沉重地点点头,亲切地吩咐:“小心点!”

连长组织了两挺机枪掩护董存瑞。董存瑞忽而匍匐,忽而滚翻,忽而蛇形运动,忽而跃起猛跑。敌人密集的子弹打得尘土直冒烟,将他与硝烟混成一片,难以看清他的轮廓。突然,他的左腿中弹负伤,鲜血将绑腿染成棕褐色。连长和郅顺义眼看董存瑞趴在地上好一会儿没动,心扑腾扑腾直跳,手里捏着两把汗。还是郅顺义眼尖,他看见董存瑞借着弥漫的烟尘,忽然一跃而起,一瘸一拐地前进了约50米。敌人的机枪子弹暴风雨般扫射过来。郅顺义接连投出几颗手榴弹,在桥形碉堡前爆炸。董存瑞借这机会,几个侧滚翻跃到桥下的干河里。敌人的火力已成为死角。他急速地寻找支撑物。桥离地有一人多高,两旁是光滑的墙壁,顶上是平平的桥板。炸药包放在地上,炸不着桥头堡;放到高处又没地方搁;放在桥墩边上,又滑溜下来。董存瑞急得满头大汗,这可怎么办?这时,总攻的时间到了,后续部队已经冲上来,嘹亮的冲锋号角催促着董存瑞的心。桥形暗堡上的砖头,被敌人推开了,立刻又多了十几个暗枪眼,冲在前面的战友又倒下一大片。

董存瑞挺起胸,昂起头,大步走到桥底中央,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抵在桥底上,右手猛地拉开了导火索。导火索吱吱地冒着白烟,董存瑞的脸紧绷着,眼睛盯着前方,从容镇定地屹立着。敌人从侧方炮楼猛烈地向桥底扫射,子弹穿过他的躯体,而他全然不顾。他拼尽全力,在爆炸前的几秒钟里,喊出了震撼大地的最强音:“同志们:为了胜利,前进!”

随着火光一闪,巨大的响声震得山摇地动。浓烟把太阳也遮住了,碉堡被炸得无影无踪。董存瑞以对祖国的忠诚和挚爱,凭着血肉之躯,为新中国开辟了通向光明的金光大道。

连长背转过身,两只大手捂着脸,身体缓缓地蹲了下去。猛然间,他又站起来,嗓子沙哑地呼喊:“为董存瑞报仇,冲啊!”战友们纷纷跳出战壕。郅顺义怀抱机枪,泪流满面地哭喊着:“‘四蛋子’,我来了,我们给你报仇来了!”机枪喷着怒火冲向敌群,划出道道火舌。

昂扬挺立的旗帜垂下了,一片片高昂的头颅低下了,天空中迸散着潮湿的泪水。

他,仅仅是个兵。一个军龄刚满两年又10个月的新兵。短短的岁月里,他立了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获得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朝阳喷薄而出,照亮大地,照亮了鲜血浸透的战场,照耀着撒着烈士遗骨的山山岭岭。

他仅仅19岁,他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诞生,又擎着一轮朝阳离去……

1948年6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冀热察行署决定,将隆化中学改为“存瑞中学”。1950年9月,中央军委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为永久纪念董存瑞烈士,在隆化和怀来分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和纪念馆。1957年5月29日,朱德总司令为董存瑞纪念碑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多少年过去了,大凡路过冀东北隆化县城的人,多要到县北郊的董存瑞烈士陵园瞻仰凭吊,无不望上几眼这尊雕像。即便是再熟悉这位烈士的故事,即便是历史逝去几多春秋,人们都会为那巨臂高擎的形象而肃然起敬。有人赋诗道:

那盛开的串红,

可是不熄的火星!

那奔涌的松涛,

可是冲锋的造型!

为了炸毁黑暗浇铸的地狱,

你抢去了死亡的签证!

让沸腾燃烧的血管,

为巨响发布命令。

毅然挺起十八岁的支架,

塑造了一尊历史的光荣。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