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穿越时空的相遇:大山深处,我为先烈修陵园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俊 2019-04-04 02:39

2018年9月29日,烈士陵园竣工了。第二天,是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清晨,山雾散去,阳光洒在纪念碑上,格外耀眼。团队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哒、哒、哒……”仪式上,鸣枪礼兵扣动扳机,一颗颗寄托着哀思的子弹划破天际。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41天,一个连队为牺牲的前辈建起一座纪念碑 ●63年,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遇引发两代工程兵的心灵对话

大山深处,我为先烈修陵园

■谢 军 徐 杨 谢啸天

陆军某工程维护团一营二连官兵搭建烈士纪念碑的施工脚手架。刘家园、米少涛摄

动 工

那一刻,熊治茂想到了墓碑下前辈们火花般短暂却壮丽的生命

二连长孙勇接到修建烈士纪念碑这个任务时,正准备休假。他和妻子麻莉都是军人,休假经常凑不到一块。3个月前,妻子转业了,两人想利用这个机会补个蜜月旅行。

“假休不了,我们要给烈士翻修陵园。”孙勇给妻子发了条微信。

妻子秒回:“嗯,没事,这个事挺有意义的。”

孙勇带着二连开工前,机械运输连的装载机、斯太尔卡车、压路机、铲车先开上了山。他们要平整场地,挖走相当于4个标准游泳池大小的土方。

2018年8月20日,孙勇带着哨长刘博来到烈士墓前。

孙勇在每个烈士墓前点了3根烟。一包烟不够,他又向刘博借了半包。

“连长,没数过一共有多少座烈士墓吧?”刘博问道。

“每次来都是放下烟就走,还真没数过一共多少座。”一向大嗓门的孙勇声音突然低沉了。

“12座。”团里没人比刘博更清楚。

因为怕发生山火,他们一直等到烟燃尽了才走。

青烟袅袅,落日余晖洒在平整好的土坡上。想到明天就要开工了,孙勇心里有点激动。

同样激动的,还有二连下士熊治茂。按计划,他还有10天就该退伍了。在此之前,因为走留的问题,他和父母吵过一架。父母想让他留队,他却一心想回家创业。

听到连里要为前辈们修陵园,熊治茂默默戴上黄色安全帽,穿上本来要“交旧”的迷彩服,跳上了前往陵园施工的卡车。

车上,战友有的补觉,有的听歌。如果是平时,熊治茂也会“三秒入睡”。可这次他睡不着。

等车开过第二个弯的时候,他从“车屁股”那儿俯瞰营区全貌,“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会儿又有点想留队了。”

因为把完成这次施工任务当成自己军旅生涯的终点,熊治茂干活格外卖力。

没有现成的模板符合纪念碑碑身的形状,熊治茂就提出,可以试试用切割机自己做。

切割片迸出来的火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无比耀眼,转瞬即逝。那一刻,熊治茂想到了墓碑下前辈们火花般短暂却壮丽的生命。

“不敢想。”熊治茂曾经觉得“牺牲”“烈士”这些词语与自己离得很远。手握切割片,他突然觉得如鲠在喉,有点难受,“如果真的需要牺牲,我准备好了吗?”

这种感觉最强烈的时候,是他跟在连长孙勇身后爬上10米高的脚手架那一刻。

山里风大,东南西北乱蹿。在下面看,架子挺稳的,其实越往上爬晃得就越厉害。

危险就发生在晃动中。当时熊治茂正在顺钢筋,突然觉得身体一晃,接着就两手不断地乱抓。

安全绳救了他,安全帽却掉在了地上,滚出去五六米远。

熊治茂站定在原位冷静了五六分钟,接过战友递过来的安全帽,接着干。

浇筑纪念碑是整个工程最关键的一步。熊治茂负责整个输浆管的最上面。这个位置最“吃劲儿”,他一旦手松,水泥砂浆就会冲到别处,影响浇筑的质量。

可偏偏这时,一块黄豆大小的砂浆打在他的眼睛上,“先是冰凉,然后感到砂子摩擦眼球,接着就是热热乎乎”。

熊治茂低着头,谁也没发现他的眼睛正在止不住飙泪。浇筑分成三段进行,一直到纪念碑第一段浇筑结束,熊治茂才从脚手架上慢慢爬下来。

用清水冲洗后,熊治茂的眼球仍然充满血丝。老乡宋鹏程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

那天收工回到连队,熊治茂加班到晚上11点多。他写了留队申请书。

对熊治茂这么快“变卦”,宋鹏程有些不理解。他俩本来商定一起退伍创业的。

9月1日,返乡登车前,宋鹏程对熊治茂说:“等陵园建好,记得给我发张图。”

宋鹏程坐上大巴车,离大山越来越远。熊治茂坐上东风大卡,离大山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