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健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孙智英2019-01-29 16:41

1935年冬的一天傍晚,焦建国踏着积雪,费力地行进在旷野中。他高高的个头,身材魁梧、健壮,黑黑的脸膛儿上长着密茬茬的短胡须。由于眼睛近视,在那个年代配眼镜又十分不便,他的眼睛细眯着,机警而吃力地盯着前方。风雪中,他的眉毛、胡须都挂满了白霜,黑灰色的棉袄上沾着点点泥斑,棉鞋被雪水浸湿了,又结成冰,走起路来发出“喀嚓、喀嚓”的响声。

快到村边时,焦建国停下脚步,隐身在一座草垛后,警惕地观察了一会儿,认定周围没有可疑迹象,这才闪身进村。动荡年月,老百姓早早关门闭户,街上看不到一个行人。焦建国顺着矮矮的寨墙,来到一所小院前,轻轻推开门。

“大哥!”“玉清(焦建国别名)!”兄弟俩仔细打量着对方,激动得泪盈满眶。

“玉清,你一走5年没音信,有人说你被国民党兵抓走了,也有的说你让特务打死了,真让人挂心。快说说,这些年怎么过的?”大哥焦守成急切地问。

焦建国在炕沿上坐定,摘下破皮帽:“我一天没吃东西了,有啥吃的,先弄点儿,有的是说话的时间。”

趁大哥生火烧水的空儿,焦建国向他讲述了自己这次回来的使命。两年前,冀中的饶阳等6个县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同志惨遭杀害,有的被迫出走他乡,也有少数人向国民党反动派“悔过”自首,党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这严峻的形势下,1934年9月,河北省委派担任交通员的焦建国回冀中农村重建党组织。因津南特(工)委遭受严重破坏,上级又任命他以特派员兼任津南特(工)委书记的身份,重新组建和恢复该组织。一年多来,他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走乡串县,风餐露宿,奔走在任丘、大城、静海一带,使这些地方的党组织重新恢复,并逐步展开工作。这次他奉命回故乡饶阳县,第一个就来找负责党的工作的哥哥焦守成。

“太好了。这两年,狗日的蒋介石疯了,咱们的人杀的杀,跑的跑,胆小的投降了敌人。我这身子骨不争气,你来了就好了。”

焦守成高兴得直拍大腿。别看焦建国小他3岁,却是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包括三弟焦守信、四弟焦守封也都是在焦建国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他们对焦建国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一向十分钦佩。

“坚持斗争的党员还有多少?”

“焦锐、吴迪……”焦守成说了几个熟悉的名字,“你先吃饭,我这就去找他们。”

不一会儿,同志们陆续来到。见到曾经和他们一起战斗,现在又受党的委派来领导革命斗争的焦建国,大家都非常高兴。他们述说着同组织失去联系的日子里内心的焦急和苦闷,有的人禁不住唏嘘落泪。

焦建国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激动地站起来:“严冬快要过去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胜利地到达陕北,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革命已经开始走出低潮。咱们行动起来,反击敌人的时候到了!”

大家的情绪陡然高涨起来,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今后如何开展斗争。最后决定,首先把失散的党员联络起来,边开展工作,边发展壮大力量。不久,在外地躲避的董庆学、王春辉等同志闻讯也赶了回来。党组织很快恢复起来了,大伙有了主心骨,工作热情更高了。

一天,焦建国来到一位姓于的农民家里。这个人曾经加入过共产党,做过一些积极的工作,后来在白色恐怖下,对革命失去了信心,脱离了党组织,并向敌人写过“悔过书”,但他并没有出卖同志。他也听说了焦建国回到饶阳,这时突然见到,既惊喜又愧疚,低着头半天说不出话来。焦建国严厉批评了他的变节行为,接着说:“你没有出卖同志,说明你还有一点儿良知。希望你能回头革命,党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为她做出过贡献的人。”

这位姓于的农民伸出颤抖的手紧紧抓住焦建国:“好兄弟,只要党不嫌弃我这个罪人,今后我豁出命也要干出个人样来。我虽然没有党的关系,但希望党把艰苦的任务交给我。”这之后,他还动员其他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人幡然回头,重新走上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