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8-12-30 14:39

汪洋,原名汪之正,字诚斋,号洪波,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阿县夹河乡顾庄村(今属河南省台前县)一个农民家庭里。他8岁在本村读书,1919年进入公立高级小学堂,1931年秋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汪洋在乡师学习期间,参加了读书会,阅读了鲁迅、李大钊、高尔基的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同时,他深受该校创办的进步杂志《前冲》的影响,并在上面发表了不少进步的诗词和文章。

九一八事变后,汪洋对日本侵略中国深感愤恨和痛心,奋笔写下《感愤》一文,表示:“大好河山,拼死保卫”,“以鲜血浇列强之恶绝,以骨髓填世界之不平,共赴国难,以一死不苟幸生”。他积极投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救亡运动,组织同学深入郊区农村,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发动民众抵制日货;还和同学们一起发起抗日募捐活动,声援和支持抗日前线将士;并参加了济南市12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组织的赴宁请愿活动。到达南京后,他们与外地来的学生一起,在国民党南京“总统府”门前静坐、请愿、演讲、绝食……强烈要求南京政府团结各界抗日。

可是,蒋介石国民党不仅不答应请愿学生的合理要求,反而对爱国学生采取威胁、绑架等卑鄙手段,镇压爱国学生运动。为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各地学生领袖公推汪洋为学生保护队队长。汪洋接受各地学生的委托后,立即在学生中挑选身强力壮者,组织他们建立一个300余人的学保队伍。11月的一天上午,请愿学生正集合在“总统府”前演讲,突然来了一队警察,二话不说,抡起枪棒驱打学生。许多人被打伤,还有几个遭到绑架。汪洋随机应变,立即指挥学生撤退。在大批学生退到安全地段后,汪洋随即带领十多位高个子学生冲回警察群中,与之拼死搏斗起来。这时,被绑架的学生乘机挣脱警察之手。可是,汪洋的头上、身上多处受伤,紧急关头被后边增援的学生救回。此后几天里,南京反动当局到处张榜缉拿汪洋,中共南京地下组织为了保护汪洋的人身安全,帮助他率领山东学生请愿团安全回到济南。

在中共济南地下党领导下,汪洋积极在学校创建“读书会”、“学生会”等青年进步组织,带领同学们散发传单、上街讲演、编演抗日救国戏剧。他给当时的《济南日报》寄发诗文:“日本所杀者,我同胞也;所占者,我土地也。谁无父母?谁无财产?谁无生命?而反动军阀不抗日,不救国,反把一些爱国志士视为仇敌……”

1935年7月,汪洋从济南乡师毕业,到山东肥城县城关镇高小任教。当时的肥城,地方反动当局迫害进步教师,克扣教师薪水。疾恶如仇的汪洋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发动全县240余名教师进行增资罢教斗争。在他的带领下,教师们游行示威、静坐绝食、谈判斗争,迫使反动当局答应他们提出的三项要求:1.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2.改善教学条件;3.补发克扣的教师工资。罢教斗争胜利了,可是,反动教育当局却借故把他开除了。

那年春节前,汪洋被迫回到故乡夹河乡顾庄村。不久,汪洋决定去济南寻找中共党组织。临走时,他告别母亲说:“妈妈!我走了,你不要把我牵挂。人类解放不成,何以为家?生,我是共产党的兵,死,我是共产党的鬼,不打倒帝官封,儿愿做千秋鬼永不回家!”他在同学的帮助下,与中共济南地下组织取得联系。1936年12月,中共山东省工委批准汪洋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汪洋被中共山东工委派往东北军学兵队作政治指导员工作。西安事变后,他随谷牧一起回到延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汪洋接到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派他去鲁中创建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这年冬天,他只身到国民党山东第五战区第八游击司令张里元部的独立营,找到中共地下党员谢辉、赵昭,研究确定做该营的兵运工作。汪洋由谢辉、赵昭二人介绍,加入了独立营一连当文化兵,伺机做行动准备。1938年春节后,张里元命令该营北上博山防守。汪洋认为行军路上是策动部队暴动的良好机会,便连夜召集谢辉、赵昭、张岗、崔介商量。他们分析,当时的兵力情况为二比二:该营共四个连,原益都县公安局警察编为一连,由原公安局长、现任营长戴星三掌握,属于最顽固的力量,也是主要打击目标;宋炜率领的二连成员是益都县壮丁队,大都是农民出身,重要的是连长宋炜原是青年学生,思想比较进步,是团结争取的对象;三连归谢辉,四连归赵昭,是主攻力量。为了慎重,不打无把握之仗,他们最后商定,由汪洋做宋炜的思想工作,谢辉、张岗他们四人做兵暴组织准备。

行军途中,汪洋一直同宋炜肩并肩走在一起,一边热情为他分扛行军物品,一边在宋炜身边唱起《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赤色的花儿,染透了碧血。

美好的河山,岂容日寇侵犯,

我们同仇敌忾,意志如铁。

同胞们,团结起来,

为了民族的独立,

为了人民的幸福,

共同奋斗,建功立业。

宋炜听着这悠扬动人的歌声,心想:“他是谁?过去是干什么的?这样热情!这么风趣!”当他得知汪洋也是一位爱国青年学生时,便欣然与汪洋攀谈起来。

“汪洋,怎么到这个部队来的?”

“外敌入侵,抗战匹夫有责,愿与宋连长共赴国难!”汪洋靠近宋炜一步,随口答道。

“好!有志气。可是,目前日军已侵入我华北,妄图灭我中华!”宋炜放慢了行军脚步,与汪洋并肩行走问道,“兄弟!你的看法呢?”

汪洋立即兴奋地答道:“只要国共两党搞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抗日,日本鬼子的野心就不会得逞。咱们一定能把凶恶的侵略者赶出国门!还要建立新的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啊!”

“好一个把日寇赶出国门,好一个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宋炜兴奋激动地抱起汪洋的双肩,赞赏地笑着说。

当部队行进到博山鲁村时,汪洋感到时机成熟,便把兵暴的打算告诉他,宋炜欣然同意。汪洋便在部队开到博山下庄时,策动该营二、三、四连一起举行兵暴,当即缴了一连及营部手枪队的枪,驱逐了反动营长戴星三,率部队进入沂蒙山区,树起“鲁南抗日独立营”的大旗,在临沂、泰山、潍坊、淄博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被日军与国民党惊恨地称为“鲁南轻骑”。不久,汪洋、张岗和崔介率领部队转移到莱芜常庄,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被编为第三团,汪洋仍担任团长兼政委。

1938年5月的一天,汪洋率领三团战士在莱芜县城进行训练,突然接到四支队命令:要他急率三团到鹿鸣山,配合八路军第四支队去袭击投降日军的山东“反共司令”秦启荣。汪洋当时感到军情紧急,连鞋子都没顾上穿好,立即率领部队去莱芜矿山,消灭了秦启荣伪军主力300多人。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纷纷要求参加汪洋领导的队伍,三团很快发展到500多人,使第四支队军威大振。接着,汪洋又率领部队转战滕县,解放了滕县,严厉打击了国民党顽军申从周等部和八里沟的地方反动武装,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铁骑军”。

不久,汪洋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率领整编后的二团开赴莒县、临沂、郯城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按照八路军山东纵队实现主力全部正规化的整编计划,以第一、第四支队主力合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王建安任旅长,汪洋任政治部主任,钱钧任参谋长,下辖四个团,兵力一万余人。一天上午,莱芜城郊,汪洋正在第一旅成立大会上作政治报告,突然接到紧急情报,约一万多名日军乘坦克、汽车偷袭过来,情势万分危急。汪洋处变不惊,镇静地与王建安旅长、钱钧参谋长略作磋商,即把政治报告改为战前动员。这时,会场上空乱云翻滚,狂风大作,日军汽车、坦克的隆隆响声滚雷般地传来。汪洋呼地站起身来,喊道:“同志们!战斗马上就开始,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刻到了!”他凌厉地扫了会场一眼,战士们正摒住呼吸,瞪大了眼睛。汪洋高声发出最后的动员令:“同志们!准备歼灭来犯的敌人!”随之,部队迅速分出一翼,由钱钧参谋长率领,前去阻击敌人,其余主力由王建安与汪洋率领,火速向泰山方向撤去。

钱钧率队依据莱芜有利地势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日军在莱芜城郊留下几十具尸体。接着,他率队西撤。日军初战失利,嗷嗷乱叫,从背后凶猛追杀过来。一旅主力轻装急进,向西撤退45里,到达一处峡谷地带。汪洋与王建安遂分兵埋伏两侧,带领战士紧急构筑工事。这时已近午后两点多钟,大雨倾降,道路泥泞。日军穷追不舍,钱钧率领部队且战且退,迅速向峡谷退去,日军的车辆拥挤向前。这时,只听一声炮响,汪洋振臂大呼:“同志们,英雄杀敌立功的时刻到了!冲啊!”两侧的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势奋勇杀出,钱钧立即调转马头,指挥部队转退为攻,形成三面夹击之势。顿时,机枪声、喊杀声、车辆的撞击声和日军的嚎叫声响成一片。这次战斗打得日军伤亡惨重。

不久,“百团大战”开始。汪洋奉命亲率一旅指战员在山东莱芜、博山一带向日军发动猛烈进攻,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俘虏、毙伪日军126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

1941年8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成立,下属四个团,廖荣标任旅长、汪洋任政委。在部队强有力的支持下,汪洋深入鲁南地区广大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巩固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同年秋,8000多名日伪军对泰山地区进行残酷“扫荡”,所到之处扶植汉奸势力,推行保甲制度,到处设据点,封锁泰山抗日根据地。汪洋组织带领群众进行反“扫荡”。这年腊月,他率领四旅十一、十二团,冒严寒,踏冰雪,转战沂蒙山区,连续攻克西高都等10多处日军据点,打通了沂山、蒙山与芦山的日军封锁线,恢复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1942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第四旅兼属第一军分区,汪洋任泰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廖荣标任军分区司令员,欧阳平任政治部主任。时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扩张野心越来越大,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日军在山东增兵十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惨无人道的“扫荡”,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在泰山地区建造炮楼314处。汪洋、廖荣标和欧阳平采取集中分散的机动战术,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中,在各县农村建立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和民兵队等抗日群众组织,配合主力部队严厉打击日伪军,同时组织带领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减租减息、反奸除霸和整党、整风运动。

在一次整风会上,有人提出汪洋曾经放走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当时,廖荣标司令员站了起来,说:“不错,那件事情大概发生在1939年4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与汪主任带领四支队机关人员和两个连在莱芜雪野村训练。这时,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带随从12人,骑马从雪野村北路过,恰被我部战士俘获。”这时会场有些躁动,有人嚷道:“啊!好不容易抓住条大鱼,汪主任为啥放跑呢?”廖荣标含笑答道:“是条大鱼!为了做好统战工作,是我派汪主任去接待他的。那时汪主任还作了发挥,大张旗鼓地写标语,率部队欢迎他呢!正因为汪主任来了这一手,沈鸿烈一直积极配合咱们抗日啊!”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1942年10月,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廖荣标司令员率领军分区主力部队挺进鲁东南淄河流域,政委汪洋和专员赵笃生带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军分区教导营和十团一营,在博山刘白杨村集中培训县区领导干部。由于叛徒告密,10月16日,日军从莱芜、口镇、新泰、淄博、胶济路等地调集6000多名日军,于当夜分六路向刘白杨村袭来。10月17日拂晓,汪洋得到情报后,立即派出四个小组四边侦察,西、北、南三个小组迅速返回,都说发现敌人,只有派向东面的小组未归。汪洋与赵笃生、石新、赵钧商量后决定,马上组织部队顺吉山河北岸向东突围。营长赵钧率一个连顺吉山向东开路,机关干部居中,教导营营长石新及军事队队长田光林率领所部断后。

途中与东边来的日军遭遇,汪洋带领十团两个连、机枪排和教导营军事部一边与日军激战,佯作进攻,一边指挥部队转战吉山南岭。在抢渡溪河时,又遇东、北、西三方日军的夹击,部队伤亡沉重。在此敌众我寡、极端危急的情势下,汪洋双手持枪,弹无虚发。他对准在山上指挥的日军军官射击,趁日军混乱,带领部队迅速杀至南岭山腰,欲抢夺山顶制高点,不料遇到山顶埋伏日军的疯狂阻击。

汪洋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头突围。汪洋率领部分人马冲杀到吉山主峰脚下,这时天色阴沉,夜幕降临,巍巍吉山显得朦胧灰暗。汪洋环顾身边,不少干部壮烈牺牲,剩下的数十名战士身上多处受伤。他凛然吟道:“凡七尺男儿生当为国,做千秋鬼雄,死亦光荣!”汪洋望着身边这些战士想:他们虽然跟随我在一天一夜的腥风血雨中冲杀至此,滴水未沾,粒米未进,眼下,所有的子弹也全部打光了,可是,这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健儿仍然紧紧贴在自己身边,怒视着强敌,像铁塑钢铸般屹立于高山浓云下,使敌人不敢贸然前进一步……祖国能有这样的儿女,何愁不发达兴旺?!日本鬼子咆哮不了几天了,战士们盼望已久的新中国建立的美好明天就要到来,可是……

霎时,山前传来密集的枪声,3000多日军汇集成团围攻过来。面对数十倍于我之敌,汪洋大喊一声:“同志们!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上刺刀拼吧!”说罢,他端起刺刀旋风般向敌群冲去。这时,山风大作,雷雨倾盆。战士们紧随其后,如迅雷闪电般扑向敌人,一时喊杀声骤起,震撼寰宇。终因寡不敌众,教导营营长石新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数十名英雄战士与日军同归于尽。汪洋身负重伤十几处,跌倒在地。待日军走近,他又霍然坐起,用尽最后力气拼杀日军。

汪洋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山东《大众日报》、《泰山日报》均发祭文悼念。山东省党、政、军、民各界数万人沉痛悼念汪洋和300多名牺牲将士。在追悼会上,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欧阳平为汪洋烈士等人写下挽词:

投笔从戎救亡业,捐躯拼杀吉山血。

二十九龄春正盛,十月十七全大节。

敌军六路成合击,健儿数百齐挥铖。

三百勇士同殉难,全军誓把国耻雪。

1945年8月,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吉山钓鱼台改建为汪洋台,台上建有汪洋亭,亭中树烈士碑一座,碑上刻有山东省党、政、军领导舒同、廖荣标、李念林等人的题词。195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汪洋烈士墓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毛泽东主席解放初期到济南视察工作时,到英雄山看了汪洋烈士的碑记,并询问汪洋亲属后代的生活情况,对工作人员讲道:“英雄碧血凝史册,山东万代颂汪洋。”

(温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