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征:红色精神穿越百年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王俊2018-06-08 16:56

苏兆征,1885年11月1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唐家淇澳岛(今属珠海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就经常跟随父母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本村地主打过工放过牛。18岁时随乡亲到香港谋生,后来在一艘外国轮船上找到了工作,从此开始了海员生涯。

他在船上做工时,与其他中国海员一样,饱尝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种种压迫盘剥,日渐激起了反抗情绪。他曾加入过孙中山组织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帮助革命党人进行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因而受到过孙中山的赞扬,被誉为广东方面的活动分子。

苏兆征经常随轮船涉足世界各个港口,有机会目睹欧美各国工人生活和斗争状况,特别是有机会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情况,从中受到很大鼓舞与启发,认识到中国人民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就要学习俄国工人的榜样。1920年,他曾经带领海员进行了一次反对包工头虐待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他经过组织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一系列斗争的磨练,从一个海员工人成长为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先驱者。

1921年,苏兆征与林伟民等一些海员觉悟分子,积极倡导和发动香港海员工人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3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以下简称香港海员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产业工会组织之一。

在当时汹涌澎湃的世界革命潮流的鼓舞下,香港海员工会根据海员工人的切身利益和迫切要求,从1921年9月起至1922年1月,先后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和反对包工头剥削等要求,但始终得不到资方的答复。饱受压迫和剥削的香港海员工人,再也抑制不住长期埋藏在心头的怒火,便于1922年1月12日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罢工。这次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次工运高潮的起点。

苏兆征与林伟民等人是这次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罢工开始后,在苏兆征等带领下,罢工海员纷纷离开香港回到广州,在广州成立了海员罢工总办事处,苏兆征被选为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后来海员工会会长陈炳生因杀妻案被捕,全体海员大会于是推举苏兆征担任代理会长职务,负责全面的领导工作。他还被大家推选为谈判代表,对港英当局及轮船资本家进行谈判斗争。

罢工爆发的当天晚上,港英当局派出华民政务司夏理德等人,气急败坏地赶到海员工会妄图压制罢工。夏理德扬言:“本港政府是不允许此种罢工行动的,你们如有什么要求可交本人,替你们斟酌办理。你们罢工,不怕饿肚皮吗?”

苏兆征从人群中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驳斥说:“我们已先后三次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并同时通知了香港政府,你们为什么不早出来说话呢?现在我们已经决定罢工了,要复工,除非完全承认我们的条件。我们饿肚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用你们费心。”

夏理德被批驳得一时无话可说,后来他改换口吻说:“你们是否再宽限十天八天,让本港政府与轮船公司商定一个办法,再通知你们解决。”

苏兆征意识到这是夏理德玩弄“拖”的手法,以破坏罢工的发动,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们已作了决定,决不更改。”苏兆征的话说出了全体海员的心声,也表达了海员们的坚强斗争意志,因而博得了在场海员们雷鸣般的掌声。夏理德企图压制罢工的阴谋失败,只好灰溜溜地离开海员工会。

罢工的怒火越烧越旺,加上罢工海员对香港实行了经济封锁,使香港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日益困难。1月底香港运输工人举行同情罢工以后,香港的局面就更为严重。香港当局悍然封闭了海员总工会,并抢去海员总工会的招牌。但是,港英当局的高压政策阻挡不了罢工的继续进行,于是便改用“调停”、“谈判”的手法,从而达到破坏罢工的目的。

中国轮船资本家的代表在港英当局的授意下,首先出面“调停”。被罢工工人推选为谈判代表的苏兆征等人,十分沉着机智地与他们周旋。中国轮船的资方代表装着通情达理的样子说:“我们同是中国人,你们罢工我们是同情的。是否中国轮船首先复工,将来外国轮船答应你们什么条件,我们一样照办。”苏兆征一针见血地向对方指出说:“我们同是中国人,这话是不错的,所以我们在罢工一开始时,就请你们帮忙。谁知你们先前不理,对香港政府又默然无所表示,今日竟向我们要求这种特别办法。为罢工全部利益计,这是不可能的。你们应该发扬中国人的国光,一致逼迫香港政府接受海员条件,早早解决罢工才是。”当场戳穿了港英当局妄图利用中国轮船公司老板分化瓦解罢工的诡计。

接着,港英当局又指使中国绅商代表出面“调停”,苏兆征等四名代表又与他们进行谈判。根据全体海员大会的决定,必须以恢复海员总工会原状为先决条件,因此谈判就从这个问题开始。绅商代表按港英当局的旨意说:“恢复工会可以,但工会名称要改,会址要迁移,重新推选办事人员,工会招牌也不能送还给你们,因为这与政府威信有关。”苏兆征当即明确地表示:“我们全体海员早就下了决心,若不恢复工会原状,宁愿一齐死在广州城,也不愿回港复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一字也不能增,一字也不能减,而且要送还原有的招牌。你们若有本事就叫政府送回工会招牌给我们,不然就不用再谈了。”港英当局策划的“调停”花招再次失败了。

以后港英当局又千方百计地想使海员代表陷入他们设置的“先行复工,条件后议”的圈套,甚至企图以金钱收买海员代表,以达到破坏罢工的目的。但苏兆征始终不为所惑,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团结和带领海员们及时识破港英当局和轮船资本家的种种阴谋诡计。

2月底,香港各行业工人为了声援海员的正义斗争,毅然举行了总同盟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和轮船资本家接受海员提出的条件,坚持了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1922年5月,苏兆征与林伟民等代表香港海员工会,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并向到会代表介绍了香港海员罢工的经过及经验。苏兆征在海员罢工中所显示出的组织才能和一心为工人群众谋利益的高尚品德,博得了工人群众的赞扬和拥戴。

在香港海员罢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罢工始终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使苏兆征深为感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革命党,因而决心跟党干革命。1925年春,苏兆征在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勇敢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苏兆征参加了大会的筹备工作。他对促进香港和广州地区各工会团体之间的团结,摈弃帮派影响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会上,他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

不久,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为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和响应上海人民的爱国运动,香港和广州沙面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于6月19日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在组织发动罢工过程中,苏兆征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他与邓中夏等人一起,在香港深入发动工人起来斗争,并带领香港海员首先举行罢工。在香港海员的带动下,罢工斗争的怒火迅速燃遍了整个香港。

罢工爆发后,罢工工人纷纷返回广州,以广州为基地坚持斗争。罢工工人在广州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领导机构。大家一致推举苏兆征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兼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在这次规模大、时间长的复杂罢工斗争中,苏兆征和邓中夏、李森等领导人一起,十分注意及时分析情况,坚定地执行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尊重和发扬广大罢工工人的民主首创精神,正确掌握和运用“单独对英”等一系列斗争策略,结果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给予港英当局以沉重打击,使香港变成“饿港”、“臭港”和“死港”。在领导罢工过程中,苏兆征还表现了对革命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以及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与拥戴。罢工工人称誉他和邓中夏是引导群众坚持反帝斗争的“两盏明灯”。

省港罢工期间,苏兆征密切关注和积极领导全国职工运动的进行。1926年1月初,在苏兆征主持下,全国海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他在会上总结了几年来海员工人英勇斗争的经验教训,号召海员进一步扩大组织,健全工会机构,进一步加强海员的团结和战斗力。他在会上被选为全国海员总工会执委会委员长兼文书部主任。同年5月初,在苏兆征等主持下,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苏兆征在会上先后作了关于省港罢工问题和英国矿工罢工问题的报告。到会代表对苏兆征在我国职工运动中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因而一致选举他为全国总工会第二届执委会委员长,成为全国工人所敬仰和拥戴的领袖。

在此期间,苏兆征还致力于广东地区工人阶级的统一运动。1926年3月中旬,参加省港罢工从香港返回广州的香港运输行业十多个工会的代表于广州举行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香港运输业工会联合会。苏兆征主持了这一工作,并当选香港运输业工会联合会委员长。在苏兆征等人的组织发动下,4月10日,香港金属业总工会也在广州正式成立。4月15日,香港各工会组织联合举行大会,正式成立了香港总工会。苏兆征和邓中夏被聘为香港总工会的顾问。

苏兆征等领导人一向重视并积极在广东地区工人中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力量,加强党的建设。在省港罢工期间,有近千名工人积极分子在广州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其中邓发、何耀全、李源等骨干都是经苏兆征的教育和介绍入党的。

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国内革命势力逐渐发展至全国范围。1926年10月,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结束已进行一年多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办公,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亦从广州迁至武汉办公。同年3月下旬,苏兆征离开广州到武汉主持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国民政府担任劳工部长的职务。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苏兆征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委员。6月19日,在苏兆征主持下,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于汉口召开。苏兆征在会上再一次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委员长。

在武汉期间,赤色职工国际于武汉召开太平洋劳动会议。苏兆征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他在大会上致开幕词,满怀激情地介绍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战斗历程,并提出“中国的国民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论点,指出:“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与世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分不开的。”大会决定会后设立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领导太平洋地区劳工劳动的进行。苏兆征当选为秘书处负责人。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亦于7月15日在武汉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归于失败。为挽救中国革命,确定党在今后的工作方针,领导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党中央在8月7日于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苏兆征参加了八七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分工负责起草会议的部分文件,如《职工运动决议案》等。会上,他与其他同志一道,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判,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与会同志所提出的正确主张。会议选举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机构时,他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兼管工委。

在党的领导下,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继举行。接着,党中央又决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苏兆征参与了广州起义计划的制定。12月11日,革命士兵和工农群众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苏兆征当时因赴湖北领导工作,未能直接参加指挥广州起义,但由于他在广东广大工农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仍被选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在他到任之前,则由张太雷代理。邓中夏曾赞誉苏兆征在广州起义中的领导作用时说:“兆征同志实际上是广州公社的指导者之一,是东方第一个苏维埃的创始者之一。”

1928年2月,苏兆征率领中国工会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赤色职工国际四大,在会上作关于中国职工运动的报告,受到了各国代表的重视。苏兆征在会上当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委会委员。会议结束后,他留在苏联参加计划在苏联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6月18日,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开幕。苏兆征出席了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他还当选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苏维埃运动委员会、广州暴动委员会的召集人,并作了关于苏维埃问题的报告。他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担任工委书记,并代表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在闭幕式上致词,号召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投入新的战斗,努力实现六大制定的路线和策略,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7月17日,苏兆征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六大。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大会上第一个致贺词,并在会上一再演说,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情况。他在会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在苏联期间,他还应邀参加了农村工会国际代表大会,当选为农村工会国际的副委员长。

艰苦严峻的斗争环境,长期忘我紧张的工作,令苏兆征积劳成疾,并患了阑尾炎。医生建议他在苏联休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动手术。但苏兆征一心惦念着祖国的革命事业,不顾医生和同志们的劝阻,毅然抱病回国。

1929年1、2月间,苏兆征回到了上海。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和虚弱有病的身体,也顾不得回家与家人团聚,便立即投入了战斗。2月中旬,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苏兆征在会上作了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大会的报告,并认真把中共六大的精神和赤色职工国际对中国职工运动的决议贯彻到会议中。

会议结束不久,苏兆征旧病发作并迅速恶化,家人把他送进医院时已处垂危状态。他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革命事业,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前来探望他的周恩来、李立三等党中央领导人时断时续地说:“希望大家努力共同奋斗”、“大家同心合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当时在旁的邓颖超迅速地将苏兆征这一感人肺腑的遗言记录了下来。

1929年2月25日,苏兆征因病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4岁。

苏兆征逝世后的第二天,即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悼念苏兆征的32号通告。通告指出:苏兆征“的确是党的最好指导者”、“真是全党同志的模范”,号召各级党组织开展悼念和宣传活动,“要一致地继承着苏兆征同志的精神,向前奋斗!”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以及苏联、法国等一些社团组织也以各种方式悼念苏兆征。

1930年2月,苏兆征逝世一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为此发了专门的通告,并出版了纪念册。1933年8月,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在福建苏区以汀州为中心,设立(苏)兆征县。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