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金海,1966年1月2日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郭家桥乡山水沟村一贫农家庭。在兄妹中顾金海排行老大,一家人以务农为生。清贫的家境和艰辛的农耕生活,使年幼的顾金海早早懂事,并养成了不怕吃苦,坚韧顽强的性格和健壮的体魄。
1984年,顾金海初中毕业。11月,顾金海被批准入伍,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人民解放军军营这所大学校。由于他训练刻苦,进步很快,入伍仅一个月,就被评为“队列标兵”,受到嘉奖。
1985年,顾金海由炮兵转到步兵某部“特工五连”。面对艰苦的军事训练,顾金海不仅不怕吃苦,还对自己定下了更加严格的训练标准。他每天提前起床,举石头,击沙袋,加强锻炼。负重越野,连队规定每天五公里,他自定10公里;负重爬山,别人背着轻武器,他却背着大石头;训练归来,还要向出色的老战士求教。由于刻苦训练,虚心学习,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在全连军事考核中一人夺得射击、投弹、越野、自救、互救、战术六个项目的第一,再次受到嘉奖。1985年3月,顾金海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严格的军旅生活和顽强不屈的性格,把顾金海报效祖国的心愿化作转向优秀军人的实际行动,铸就成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1985年12月,顾金海所在部队开赴老山前线。面对炮火纷飞的战场,目睹边防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的损失,顾金海决心用学到的过硬军事本领,投入到捍卫祖国尊严,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实践当中去。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完成作战训练任务,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6年7月,顾金海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收复某高地战斗中,顾金海所在的“特工五连”担负着突击队任务。他主动请缨,被批准编入第一突击队第一战斗小组,在“攻无不克”的战旗上,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10月14日,中国参战部队对盘踞在老山对面的某阵地和某高地之敌,实施出击作战。战斗打响后,敌纵深火炮拼命向中国军队前沿炮击,企图阻拦我突击分队前进。龟缩在暗堡、屯兵洞里的敌人也不断地向我突击分队扫射。顾金海勇敢地和第一突击队战友一起跃出战壕,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敌阵。他们前仆后继,勇猛迅速,经过激烈的战斗,只用三分钟就突破了敌某阵地前沿。占领了表面阵地后,就在部队继续向前冲击时,敌人一个机枪火力点突然复活,向着已在冲击前进的我第二突击队疯狂扫射,使第二突击队难以前进。关键时刻,顾金海端起冲锋枪向敌猛扫,同时迅速接近敌火力点的左侧。他取下随身携带的炸药包塞进射击孔,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火力点顿时变成了“哑巴”,洞内之敌当即毙命,扫除了第二突击队前进的障碍。当第二突击队顺利通过时,敌人向他和战友毕东玉附近投出一颗手榴弹,顾金海大喊一声“危险!”随即便一把将毕东玉推倒在地,并顺势趴在他身上,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战友,而他的头部、胸部、右臂等六处负重伤。此时,敌人洞内的机枪在疯狂嚎叫,为了消灭敌人,保护战友,顾金海咬紧牙关,强忍疼痛,一边向前爬行,一边向敌射击,掩护毕东玉一举炸毁了这个屯兵洞。敌人又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巨大的气浪把他掀翻在弹坑里,头上的钢盔被弹片击穿,鲜血如注,糊住了双眼,几次昏迷了过去。当战友看到他再次负伤,要把他送下去时,他想到突击队长马权斌身负重伤,还没有抬下阵地,就对战友高声喊道:“不要管我,先救队长!”他又使出全身力气,抱起牺牲战友身上的炸药包向正朝我突击队扫射的敌某号洞爬去。战友毕东玉见他伤势严重,几次想抢过他怀中的炸药包,他都死抱不放,并说:“那里危险,你火力掩护,我去炸!”边说边向敌目标爬去,身后留下20多米长的“血路”,终于接近了敌火力点并将其炸毁,然后他又和毕东玉一起炸毁了敌屯兵洞。身负重伤的突击队长马权斌和顾金海被战友护送后撤。当撤出20多米时,敌人又一群炮弹飞来,为了掩护队长,顾金海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扑到了队长身上,队长安全脱险,而他背部又多处中弹,英勇地牺牲在阵地上,被战友们誉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钢铁战士。
1987年1月21日,顾金海烈士的骨灰由前线运回家乡。23日,灵武市为顾金海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24日,灵武市召开向顾金海烈士学习大会,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学习顾金海烈士的英雄事迹和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
5月1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嘉奖令,授予顾金海烈士“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9月19日,灵武市召开“战斗英雄顾金海烈士授勋大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主席白立忱等区、地、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顾金海烈士生前所在的84857部队参谋长何宽平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并向烈士家属颁发了战斗英雄荣誉证书和一级战斗英雄勋章。
同时,武灵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在城区北门外东山坡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在陵园建成前,顾金海烈士的骨灰盒暂放在银川八里桥革命烈士公墓。烈士生前读书学习的山水沟小学和郭家桥中学,也更名为“金海小学”和“金海中学”,以表达对烈士英名的敬仰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