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字竹寒,号家奇,1899年9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坪田乡。父亲刘厚仁,是个忠厚老实的篾匠。刘霞8岁即入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1923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秋,因家境困难,刘霞被迫辍学,回到耒阳,一面教书,一面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春,中共耒阳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他任委员兼农运部长。为在耒阳开展农民运动,他先到坪田乡办农民夜校,自编教材,平时常到田间、屋场同农民谈心,与农民广交朋友,发展农会会员,组建耒阳坪田乡农民协会,然后将经验在全县推广。在青沪惨案雪耻会耒阳分会的协助下,他还在县城办起了农运讲习班,撰写了《农民问题》《国民革命》《快入农民协会》等教材,为讲习班讲课,培养了一批农运骨干,从而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农民协会的普遍建立打下了基础。到1926年11月县农民协会成立时,全县已有区农民协会37个,乡农民协会350个,会员达16万余人。在县农民代表大会上,他还当选为委员长。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刘霞按照中共耒阳县委的紧急部署,转移到南乡山区。9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刘霞任执行委员兼农运部长,联络各地党员,组织游击分队和游击小组,着手进行武装斗争。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部队于2月16日进驻耒阳后,刘霞日夜奔忙,从事县、乡苏维埃政权的组建和土地分配工作,在很短时期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先后使50多个乡的农民分得了土地。为了扩展革命影响,壮大声威,他率领耒阳农民三打安仁,占领了安仁县城,帮助安仁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感谢耒阳农军的支援,安仁农民曾编了这样一首歌谣,赞扬耒阳农民的作战精神,现照录如下:
“耒阳牯子好大胆,敢到安仁来造反。有得真大炮,松树挖个眼;有得真步枪,打个团鱼钻。松树炮,团鱼钻,打得敌人有裆钻。”
这段歌谣用生动活泼的方言俗语把耒阳农军的勇猛、机智和创造精神刻画得栩栩如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刘霞等对耒阳土地革命和农民武装卓有成效的领导。
4月间,朱德率工农革命军和耒阳农军向井冈山转移。行前,曾部署刘霞留下坚持斗争,并说如遇有特殊困难,就到井冈山来。他接受任务之后,带领几十名党员干部,转移到东边山区的大河滩地方,同各地的“清乡委员会”、“挨户团”、“常备队”和“反共义勇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斗争,后因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他也受到耒阳当局的悬赏通缉。此时,他已不能在耒阳立足,又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只好离开耒阳,前往长沙。从此,迈开了为时大半年寻找党组织的漫漫长路。
5月间,他装成一个喝醉酒的挖煤工摇摇晃晃来到大陂市渡口的哨兵面前,敞开衣襟,要求“老总”先检查他,好让他早些上船,并在口袋里塞给哨兵两块银元。他顺利通过关卡来到长沙后,曾多次设法摆脱一些耒阳密探的跟踪搜捕,在街头转了好几天,没有找到与省委机关联系的线索。他又只好赶紧离开长沙,到上海去找党中央。因盘费不多,经月余徒步跋涉,才到达上海,先在一家名叫泰和的旅馆当杂役。一天,一辆警车嚎叫着直向泰和旅社开来,他赶快从后门溜上大街,再也不敢回去。在沪流落数月,他仍未能同党组织联系上。这时,他猛烈想起朱德上井冈山前的嘱咐,决心去江西找朱德部队。在前往井冈山的途中,一天,在江西的一处山路上,偶然结识了一位打小钢货的家乡师傅。经过交谈,得知这位师傅也是来江西避难的,于是,他就跟着这位师傅一边学打钢货,一边探听部队的消息。1929年初,红四军打下会昌的消息传来后,他便辞别师傅,从吉安急奔会昌,来到红四军的驻地。
殊不知,刚踏入红四军驻地,竟被当作密探抓了起来,准备处死。难道千里迢迢,费尽心机,历尽磨难才找到红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冤死?刘霞决不甘心!在这紧要关头,他提出要求先报告朱德,可以请朱德作保。朱德闻知,立即命令将他护送到总部,并把他安排在红四军工作。先后担任过团长、支队政委、军委总卫生部主任等职,并随红军参加过多次战斗,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路过湘南时,他又被组织留住,任湘南特委组织部长和军事部长。在他的领导下,湘南游击队成为一支劲旅,纵横驰骋于郴州、永兴、安仁、茶陵、酃县、耒阳等地,努力杀敌,威震湘南。
1936年秋,刘霞与湘南特委部分同志从茶陵经安仁、衡山、衡阳到达耒阳边境的禾市乡黄竹冲时,被叛徒王宗甫偷去手枪,从背后打了一枪。他强忍伤痛,爬到地下党支部书记邹代富家,要邹立即通知各地党员转移,刘霞随即被送到丹田庙请医生治疗,不料又被另一叛徒龙辉告密,由叛徒王宗甫带着团丁将他逮捕,连夜押送到耒阳监狱。严酷的刑罚摧不垮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崇高气节,刘霞威武不屈。
1937年9月17日,在狱中关押了一年多的刘霞被国民党政府当局秘密杀害,时年38岁。
“不顾家来不顾身,只为国家与人民,漫谈十年驱驰苦,真金岂怕烈火焚!”这是刘霞在狱中写下的以明其志的诗句,也是他为革命宁死不屈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