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铿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20 08:26

邓铿,字仲元,1886年1月31日生于广东嘉应州(梅县)丙村金盘堡。其父邓丽川,在惠阳淡水经商,因而举家迁往惠阳。邓铿长于惠阳,惠阳邓氏,可谓名门望族,达官哲人,代有辈出。邓铿幼时,曾见到过族中先辈邓承修,老先生曾以专使身份,代表清廷勘界中越边境,因不屈服于法国殖民者的无理要求,而与朝廷龃龉,愤而辞职。

如果说家族的影响,使年幼的邓铿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向往的话,那么时局则深深地推动着邓铿,使他走向了军人之路。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京城后,孙中山命郑士良于惠阳起义。起义虽归失败,但起义军奋勇杀敌的气概和所宣传的孙中山革命思想,则极大地影响了少年邓铿。于是他投考了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又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在粤军中出任陆军小学校长,学兵营排长、连长等职,常以革命思想教育学生和兵士。

辛亥黄花岗起义前夕,清廷在广州城搜捕革命党人,使各地到广州准备起义的革命党人找不到合适的居所。时在广州的邓铿就以其父设于小东门的广丰米店署具保书,掩护革命党人,并慷慨陈言:“即有不虞,毁家在所不惜”,显示出革命的豪气。

辛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统筹部迅速在广东做出响应,成立四个军,图粤援汉。邓铿出任第一军参谋长,军长是陈炯明。由于陈是文人出身,所以该军军事实由邓铿出谋划策。第一军以淡水为根据地,进军惠州。在永湖、马鞍一线,与敌遭遇,激战数日,第一军前线欲溃。在危急关头,邓铿亲率百名精兵,到前线增援督战。他身先士卒,率兵冲锋,帽结被敌弹击断,仍不畏惧。在他的指挥和鼓舞下,士兵各个奋勇杀敌,终于击溃了优于自己的敌军。这一仗是攻克惠州的关键,邓铿显出作为军事领袖的才能。

1911年12月,陈炯明暂代胡汉民行使广东都督之职后,调邓铿任都督府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协助陈炯明整编广东军队。胡汉民回任都督后,邓铿仍任都督府陆军司司长,掌理军务。邓铿此时虽属陈系,但深为胡汉民所器重赏识,胡欲将其胞妹许配邓铿。邓铿避攀高枝,图官位之嫌,婉言谢绝了胡汉民的美意。由此亦可见出邓铿的才华与正直的性格。

不久,邓铿以陆军中将身份出任琼崖镇守使,镇守海南岛。他一到琼崖,便严令禁止“卖猪仔”,使琼崖猖獗一时的贩卖人口到南洋等地做苦力之风,得以遏制。他还广揽贤才,欲兴海岛实业,无奈时局变化,讨袁事起,宏图大志,未能实现。

1912年袁世凯出任大总统,阴谋复辟帝制,罢胡汉民广东都督之职,委龙济光接任。龙军由梧州东下,广东军队在三水设防。邓铿赴三水指挥军事。因广东军内部分裂,广州大本营遭炮击而事败。邓铿离粤赴港,经沪抵日本,追随孙中山,继续图谋革命。自此始,邓铿与孙中山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

讨袁失败后,一些人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怀疑,有的甚至背离而去。然而孙中山在日本于穷困之际,仍坚持革命活动。邓铿在此时仍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坚信不移,毫不动摇,认为中国不革命,不图强则已,否则非绝对服从中山先生不可,表现出了革命军人的良好素质。当一些人离开了孙中山,甚至诋毁、反对孙中山时,邓铿却与孙中山站得更近了。对污蔑孙中山的言行,邓铿闻之则斥,视之则止。当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时,邓铿毅然参加,并按党规,立约宣誓,服从中山,戮力革命。孙中山对邓铿也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军务部副部长,辅佐许崇智策划中华革命军军事。

1914年夏,邓铿奉命返回香港,组织广东讨袁军队,开展讨袁活动。他曾潜回增城,策动旧部起义,事败后,又多次组织军事活动。他还曾赴南洋募集军费,宣传革命思想。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邓铿又追随孙中山,开始护法、援闽等活动。在1918年的援闽过程中,他运筹帷幄,扩充军队,制定进军计划,使粤军在数月间,连克闽西南20余县,总部也进驻漳州。此次援闽胜利,又一次显示了邓铿的军事才能。

1920年,在孙中山的敦促下,粤军由闽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邓铿在回师广东的战斗中,表现十分英勇,累立战功。他率第一军一部,克潮、梅,占汕头,气势如虹。于当年10月下旬,与各路大军一起,进入广州,摧毁了岑春煊主持的军政府,统一了广东全省。孙中山也得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于11月从上海回到广州,重任大元帅。

由于在回师广东之役中,朱执信被害于虎门,孙中山更加倚重邓铿。邓铿仍任粤军总参谋长,使孙中山的思想能在粤军中实施。然而由于粤军人数的扩大,人员素质不齐,加之援闽、回粤多次作战取得胜利,部队开始表现出了旧军队腐化、骄悍的弊病。有见于此,孙中山征得陈炯明的同意,决定从粤军各部中选拔素质较好的人员,组建粤军第一师,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使之成为全军模范。邓铿受孙中山重托,出任师长。邓铿就任后,事事亲历亲为,特别重视对军官的选拔,当时被邓铿选拔到第一师的军官有李济深、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薛岳等人,日后这些军政要员都以第一师出身为荣。

粤军进驻广州后,邓铿以总参长之职直接指挥总部宪兵,整饬广州市秩序。当时粤军中有不法分子参与贩运鸦片,屡次被邓铿派出的宪兵缉获,并绳之以法。他还邀集各界代表及各国领事共同监视,焚毁收缴的鸦片,被当时广大民众称为“林则徐第二”。

邓铿在援闽驻漳州时,受苏联十月革命和北京五四运动的影响,在朱执信的引导下,思想又有进步。邓铿虽是军人出身,但颇受儒家思想影响,喜读书。在漳州时,他爱读《新青年》及孙中山所办的《建设杂志》等进步书刊。回到广州后,他与时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常有接触,所有这些,都使他更倾向革命。

1921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准备挥师北伐,在财政方面多倚廖仲恺,军事方面主要靠邓铿。同年5月5日,孙中山再次就任大总统,当天在广州举行阅兵典礼。时任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借故不参加,孙中山便在邓铿的陪同下,检阅了由第一师组成的受阅部队。此时,桂系军阀陈兵粤桂边境,企图进攻广东。6月粤军主动挥师攻桂,邓铿率第一师镇守广州,并以总参长的身份,指挥整个战事。粤桂两军激战于西江之时,桂军一部突袭清远、英德,威胁广州。邓铿率第一师出击清远,不几日便击溃桂军,凯旋而归。

就在这时,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矛盾更加明显,邓铿以大局为计,从中斡旋,为孙中山革命大局尽力。当孙中山通过邓铿转达对陈的命令时,邓铿必婉转对陈面达,使陈容易接受;当陈不接受时,邓铿也不急于报告给中山先生,而是自己想办法,尽力实现中山先生的要求。邓铿一生追随中山先生,服膺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以其在粤军中的威信和地位,贯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其特殊地位,不可代替。1922年3月21日傍晚,在广州大沙头广九火车站,邓铿和他的老师周善培遭歹徒暗杀。被送往长堤路的中法韬美医院救治,曾有片刻的清醒,面对探视他的友人,他只留下一句:“好人难做”,便语竟目闭。23日凌晨4时,不幸长辞人世,年仅36岁。噩耗传出,粤军将士无不悲痛万分。当时正在桂林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先生,惊悉此事后,痛哭失声。不久便以大总统的名义追授邓铿为陆军上将,并将邓铿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还亲自为其书墓碑文,以寄托哀思,彰表忠烈。

邓铿与廖仲恺、朱执信同被视为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朱、廖二人多于政治、财政辅佐中山先生,邓铿则在军事方面为中山先生所倚重。世人每谈及孙中山先生的基本军队,必首推粤军,言粤军必首推第一师,言第一师则必及邓铿。所以后来陈炯明公开背叛孙中山时,就有人说,若邓铿还活着,陈炯明是必不敢做出此举,即使陈真的发难,邓铿也会及时将其解决。历史虽不能假设,但邓铿的遇害,确使孙中山在军事方面失去了一位得力帮手。

邓铿遇害后,其部属曾先后设立仲元图书馆、仲元中学以兹纪念,并曾在其殉难地竖立铜像,以示缅怀。

邓铿在辞世前曾说“好人难做”。他却做了个好人,在民族危难之时,做了个以身许国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