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石冰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高千一2017-11-15 10:07

罗石冰,又名石彬、菁华、庆元,号子实,1896年10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延福乡一个商人家庭。尽管父亲经商,罗石冰却并未沾染上重利轻义的商人气习。他从小爱看武侠小说,倾心仰慕那些除暴安良、济世拯民的英雄豪杰。正直而纯洁的天性使他深深地同情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贫苦农民。读书明理,知识的火种引燃了他心头的正义之火。1914年从吉安庐陵高等小学堂以后,罗石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他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他是一个学习勤奋的好学生,与此同时,他以年轻人的一腔热忱,认真地关注时政,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安危,时时牵动着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各门学科中,他尤喜历史和哲学。在刻苦的学习和执着的钻研中,他时有己见。为此,思想颇为进步的一师校长王寿彭对罗石冰倍加赞赏。王校长曾当众赞扬罗石冰人品、学品俱佳,甚至预言他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从省立一师毕业后,罗石冰回到吉安,在县立高等小学教书。他很快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拥戴的好老师。校内的一名青年教员刘九峰也很快与他结为意气相投的知交。两位热血青年在执教之余,常常在一起纵论国事,倾诉心志。他们一致认为,这个黑暗的国家必须加以彻底的改造,我辈学人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这场斗争激起了罗石冰久蓄于胸中的强烈爱国热情。在学校里,罗石冰在讲台上大讲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的罪恶历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还将自己所知道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讲给学生听,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为响应“五四”的文化革命思想,他积极主张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县教育界,他带头教学生用白话文写作,指导学生出白话文墙报。

在罗石冰等进步教师的教育下,吉安县立高等小学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中正气逐渐抬头。其时,学校校长一职为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谢邦宪所把持。出于义愤,一名知其内情的学生揭发了谢邦宪干下的一些不可告人的丑恶勾当。恼羞成怒的谢邦宪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处分了这名学生。因为这名学生平素与罗石冰等进步教师接近,谢邦宪又趁机打击罗石冰等教师。倔强的罗石冰拒绝低头就范,他一方面带领学生向谢邦宪展开说理斗争,一方面发动学生向县教育局检举谢邦宪的种种劣迹。县教育局见谢邦宪声名狼藉,无从庇护,只得撤销其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一职。县立高等小学师生们的团结战斗赢得了光荣的胜利。

长期以来,县立高等小学的师生们一直希望能由一位有真才实学的、深孚众望的开明人士主持校务。不料,赶走谢邦宪以后,县教育局下文任命的新校长邹古愚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亲日派政客,且此人既无学历,又无真才。消息传出,社会舆论大哗,学校师生更是大失所望,群起反对。这时,又是罗石冰挺身而出,领导师生坚决抵制邹古愚来校就任。学生们手持木棍,四次将来校上任的邹古愚阻于校门之外,邹狼狈不堪。罗石冰又组织学生开展罢课斗争,并以吉安学联名义呼吁各校予以声援,学潮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涌动。县教育局见事态不妙,怕学潮闹大了难以收拾,在无奈之下,只得收回成命。在师生们的坚持斗争下,县教育局终于同意县立小学可自主推荐他们所信任的人充任校长,同时批准在学校推行白话文,改革旧规章,扩大学生的民主权利。县立高等小学师生的正义斗争再次告捷。这次学潮的胜利,使长期沉寂的吉安为之一振。通过斗争,师生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信心大增,斗志愈加旺盛。

由于地处贫困落后的农业区,吉安县以指定地区的店租收入充当教育经费。尽管吉安县的教育事业因经费严重不足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处于滞后状态,但贪官污吏们仍然对这一笔极为有限的教育经费垂涎三尺,心怀不轨。1923年10月,罗石冰获悉一部分店租已落入县教育局长萧斯的私囊。摸清情况后,罗石冰召集学联开会讨论此事。得知此情,学联成员无不义愤填膺,当即组织起300余名学生直奔县教育局,要求查询此事。为了彻底清查这件贪污案,罗石冰又组织学生上告吉安县政府,要求严惩贪官污吏。不料,师生的这一义举竟遭到县知事的无理拒绝。愤怒之下,师生们准备把县知事扭送学联辩理。县知事自知理亏,更兼众怒难犯,只得答应师生们的正义要求。在师生们坚持不懈的斗争之下,教育局的店租账目终于得到清查,萧斯的贪污款被追回,并被县政府责令反省。

作为一名小学教员,在短短几年之中,罗石冰领导的三次学潮一次比一次大,把一个小小的吉安县城闹得天翻地覆,把县政府一班腐朽昏庸的官吏搅得坐卧不宁。在斗争实践中,罗石冰表现出自己出色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但家乡有限的活动天地已不能满足他的革命愿望和战斗热情。像雄鹰渴望在蓝天上翱翔一样,罗石冰渴望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投入更波澜壮阔的宏伟斗争。

1923年冬天,知交刘九峰从上海来信告诉他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创办的上海大学正在招生。经过短时间的准备,1924年2月,罗石冰到上海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罗石冰是幸运的,此时的上海大学在邓中夏、瞿秋白等的主持下,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并形成了一支以共产党人为骨干、有真才实学、有革命抱负的教师队伍。上海大学由原先的“弄堂大学”变成一所学制完备的革命学府,被社会人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者”。社会学系尤其注重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开设了社会进化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罗石冰有幸聆听了恽代英、张太雷、蔡和森等的讲课。作为一个激进的革命青年,进校不久,罗石冰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上海大学中共支部的委员,成为上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从此,罗石冰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一名骁勇的战士。

怀着崇高的革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上大学习期间,罗石冰还牵记着家乡的时政。他常向在家乡各校任教的老同学们邮寄《中国青年》《向导》《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介绍自己的所学所见,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道理。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根据中共三大的决定,罗石冰加入了国民党。是年秋,由中共上海大学支部委派,罗石冰到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俱乐部里,他教工人识字、唱歌,讲解革命道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积极分子。1925年2月,为反抗日本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小沙渡日本内外棉纱厂四个厂的9000多名工人发动了大罢工。在党的领导下,罗石冰与邓中夏、李立三、刘华、恽代英、向警予等中共党员在罢工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使罢工斗争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的光辉先声。

不久,五卅运动爆发。为加强领导,罗石冰被党从上海大学调到上海总工会任会计科副主任。8月22日,数十个被雇佣的流氓冲进上海总工会办公室骚扰滋事,扬言要“踏平上总”。罗石冰等八名总工会工作人员赤手空拳与之展开搏斗。由于力量悬殊,罗石冰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之中。幸亏赶来营救的工人群众将他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才得脱险。住院期间,上海工人和各界人士纷纷前往看望和慰问。为此,上海总工会、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上海店员联合会分别通电全国,抗议流氓暴行,呼吁严惩凶手。为人民解放和革命胜利,罗石冰不惜一己的生死存亡,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非求荣华非书痴,为求解放甘吃苦,

革命总有胜利日,祖国处处黄金屋。

1925年冬,中共江西省的组织遭到军阀的严重破坏。为加强江西党的力量,1926年1月,受中共中央派遣,罗石冰回江西工作。在几年来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罗石冰经受锻炼,增长了才干,他已成长为一名成熟而坚强的职业革命家。根据党的指示,他大力开展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成绩卓著。他建立起吉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吉安小组;在故乡延福地区的小学教师和中学生中,他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员,建立了六个国民党区分部;在农村,他建立了吉安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城镇,他领导群众开展纪念“五一”、“五四”、“五七”、“五卅”的活动,组织烟业、缝纫、染布等工会的工人举行集会,发动米业、烟业、爆竹业工人开展罢工斗争。

对罗石冰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共中央深表满意。1926年4月,罗石冰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共江西地委书记。不久,他因病改任江西地委组织工作。为了迎接北伐军入赣,罗石冰再度奉命到吉安工作。在吉安,罗石冰在大力开展打倒北洋军阀,拥护北伐战争的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秘密组织起运输队、担架队、向导队,并筹集了大批粮草和慰劳品。在他的领导下,吉安县城的人民群众一夜之间砍倒全部军用电线杆,使驻吉安城的北洋军阀蒋镇臣旅成了一支失去联络的孤军。罗石冰还派员打入军阀部队,并建立起情报站,及时向党提供敌情。罗石冰带领吉安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所造成的革命声势,令敌魂飞魄散,蒋镇臣被迫率部仓惶逃窜。9月24日,北伐军兵不血刃,进占吉安。

大革命失败后,罗石冰转入地下,在南昌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7月21日,在中共江西省的第一次党代会上,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成立,罗石冰被选为省委委员。

随后,罗石冰参加了八一起义。在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罗石冰任财务委员会委员。8月5日,罗石冰随起义部队南下,参加管理部队的财务工作。9月下旬,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的汤坑战斗中遭到重挫,罗石冰不幸被俘,但他机智地寻机脱险。在当地一位老农的帮助下,他穿上农民的粗布衣服,带上斗笠,化装成打柴的农民而终于逃离险境。以后,他历尽风险才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1928年春,党组织决定派罗石冰赴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罗石冰与王明的宗派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坚定的党性立场。

1930年秋,罗石冰回国,被分配到山东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青岛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它的势力范围内控制最严密的一个中心城市,斗争环境十分艰险。在青岛,罗石冰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组建起新的市委领导机构,迅速恢复党的活动。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对产业工人的领导上。不多久,他就领导建立了各产业工人联合会,并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起党的组织。

1931年1月,罗石冰到上海开会。由于叛徒告密,1月17日下午,他与林育南、王青士等七人在东方旅社31号房间晤谈时,被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会同公共租界巡捕房的探员逮捕。由于敌人已认定罗石冰等人都是“共党要犯”,经公共租界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审讯后,罗石冰等被引渡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凭着对党的紧贞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在狱中,罗石冰以病残之躯经受了种种酷刑审讯的折磨,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气节。2月初,罗石冰设法托人带出一张写在旧报纸边上的便条,几经辗转,交给他的亲密战友刘九峰。便条上写道:“请党营救失败,生命已无希望,决心在最后时刻坚持斗争。”在死亡面前,他毫无畏惧之态。

1931年2月7日晚,罗石冰等24位烈士英勇就义。临刑之前,罗石冰和战友们一路从容高呼“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大义凛然,气冲霄汉。

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烈士们的就义地发掘出他们的遗骸,隆重安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的烈士墓区。罗石冰烈士与无数革命先烈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他们无限热爱的祖国和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解放和光辉的胜利。他们的英名将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