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印江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

1934年8月,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力与红三军取得联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六军团克服千难万险,在红三军的接应下,终于在1934年10月24日与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的红二军团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而在早前的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踏上了万里长征漫漫征途……)
会师后,红三军奉命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原第七、第九师分别改编为第四、第六师,共约4400人;红六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暂时编为3个团,共约3300人。两军团共同行动时,由红二军团指挥部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同时,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后两军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为后来开创湘鄂黔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红二方面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六军团西征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早两个月,历时80多天,行程5000里,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实施了战略转移,由于红六军团及时向中央和军委报告了沿途的地形、民情、气候、物产等,为中央红军转移提供了重要情报;红六军团经过行军作战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在西进途中做了大量政治宣传,为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群众基础。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比中央红军早两个月,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1976年,印江县委决定在木黄建立纪念碑,1978年6月落成,碑身正面“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由王震将军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