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克里木·阿巴索夫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20 16:11

阿布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1921年9月出生于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普尔热瓦尔斯克城(祖籍新疆阿图什)。6岁时,随母归国家居,在伊宁县玉赛音小学读书。

1936年8月上旬,阿巴索夫到达迪化,在省立二中(俄罗斯中学)就读。四五个月后,转入省立一中民族二班学习。1938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新疆学院附属民族高中班。

1939年初,他参加了由共产党人参与领导的反帝爱国群众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成为一名反帝爱国战士。阿巴索夫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动员人民募捐,演出革命话剧,教唱救亡歌曲,还在扫盲识字班当教员,在各族群众中曾产生过一些影响。

1942年初,阿巴索夫来到北疆经济文化发达的伊宁。先后在伊犁行政公署任教育局督学、翻译,兼任伊宁女子中学的教员。在这段时间,阿巴索夫利用自己优越的工作条件,广泛接触社会和各个阶层的人民,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对盛世才在新疆推行的“六大政策”的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盛世才横征暴敛、残酷统治各族人民的罪行,有了较深的体验。1943年以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入新疆,伊犁地区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一天比一天激化。阿巴索夫的思想已经开始孕育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开始谨慎地物色先进分子,联络志同道合之士。1943年初,他在伊宁女中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有阿巴索夫、杨凤仪等人,他们利用这个小组,学习马列著作,丰富革命理论,讨论中国革命之现状,探讨新疆革命之前途,寻求新疆革命的方略。

1944年4月9日,阿巴索夫参与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解放社(后通称解放组织),其成员共12人,阿巴索夫为成员之一。解放组织成立以后,以阿巴索夫为首的一批革命骨干,进行了大量的秘密的暴动准备工作。

1944年9月,伊犁地区巩哈县乌拉斯台山区的农牧民,为了反抗盛世才和新疆当局掠夺性的“献马运动”,举行了武装暴动。11月12日,解放组织在伊宁维哈柯俱乐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临时政府”成立。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人,只有极少数被列入政府委员。阿巴索夫任政府委员兼内政部长、宣传部长。领导权主要掌握在一些封建、宗教上层人士手中。由于在国家和民族问题上的分裂主义倾向,参加暴动的农牧民一时分不清汉族中统治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之间的界线,以致战乱中一些汉族群众遭到了杀害。对于分裂祖国统一和民族问题上的错误,阿巴索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早在暴动初期他就指出过:“民族问题,应是我们暴动者严重注意的问题。汉族统治阶级和汉族人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我们的敌人,一个是我们的朋友!”

在革命中,阿巴索夫始终如一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他不仅在内部以理斗争,勇敢捍卫汉族百姓的利益,还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防止部下不听约束,乱中出事,他提议把汉族群众居住较集中的伊宁、霍尔果斯、清水河、芦草沟等地的汉族群众集中起来加以保护,给每个成年汉族居民发了盖有内务部公章,写明“不准伤害”字样的袖章,待社会秩序恢复后即予遣散。他自己还亲自出面,保护了许多汉族百姓。攻克伊宁之后他亲自到柴恒森家,将其全家四口接到自己家中暂避;第二天又把杨凤仪一家四口接到家里,在他家暂避的不下一二十人,所有的屋子都已住满。大家同住一室,同吃一锅饭。

阿巴索夫曾旗帜鲜明地说:“我要声明,如果谁主张我们的斗争只是为了解放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我将坚决反对,并且用一切可能使用的手段反对!”在阿巴索夫为首的一些进步委员的坚持下,作出了进一步保护汉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二个政府决定。

1945年11月15日,阿巴索夫在同一些进步青年商量后,决定在三区范围内成立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组织——革命青年团,阿巴索夫任主席。他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制定了革命青年团组织暂行章程,出版了《战斗》杂志。组织的宗旨在于宣传马列主义,发动进步青年,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口号是:学习、团结、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不到一年,成员就达一万多人,其中不少是青年妇女。这对于封建宗教上层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冲击。因为少数封建、宗教人士曾顽固坚持禁止妇女参加社会活动。青年组织的“学习”口号,大大激发了各族青年追求知识的欲望。“团结”口号,对于消除民族隔阂起了很大作用。青年组织中,汉族青年和其他民族青年一样,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娱乐。“进步”口号,使青年人勇敢地冲击旧的礼教、习俗。青年组织的蓬勃发展,对青年组织成员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在一次会议上,他们酝酿成立一个比青年组织更严密,具有更高理想和奋斗纲领的革命组织——人民革命党。1945年12月,人民革命党秘密成立,会议选举产生了以阿巴索夫为首的七人中央委员会,阿巴索夫宣读了人民革命党的纲领和章程。通过党章党纲后,中央委员会一致推选阿巴索夫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6年6月6日,临时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完成了最后一批文件的签字。经双方协商,7月1日,新疆联合政府成员在迪化市宣誓就职。张治中兼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阿合买提江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政府委员兼副秘书长。

1946年11月15日,阿巴索夫利用参加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之机,寻找中国共产党,争取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

他们到南京后不久,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宴请阿巴索夫等新疆代表。于先生暗中帮助阿巴索夫找到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见到了董必武。董必武非常关心新疆的革命情况,询问了伊犁革命的规模、政治、军事斗争现状及三区革命领导成员的情况,还问了张治中将军赴新疆谈判的情况等,阿巴索夫一一作了回答。接着阿巴索夫向董必武转达了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对中国共产党的问候和敬意,转达了人民革命党坚决要求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议,和要求接纳组织领导人入党、派工作人员领导新疆革命,并建立长期联络等问题。末了又代表“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转呈了该盟给中国共产党的信件。阿巴索夫激动地说:“能见到您,我感到非常高兴。”并说:“为了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他甚至追述到1938年林基路老师对他的教育。董必武一直注意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他与阿巴索夫一见如故,态度谦和诚恳,这使阿巴索夫深为感动。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董必武用强调的语气说:“你谈的情况很重要,对我们了解新疆的现状很有帮助。谢谢你们在新疆的艰苦工作和为新疆革命所做的贡献。”他接着说:“你提出的三条要求都是重大问题。需要向中央报告,得到中央的指示后,再正式答复你。”

董必武于12月6日致电延安向党中央报告。电报简要介绍了阿巴索夫和新疆革命组织的情况,转达了要求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承认和领导他们的组织、派工作人员到新疆工作等问题。电报最后还介绍说,阿巴索夫曾是林基路的学生,从新疆返回延安的同志中有人知道他。

党中央接到电报后,非常重视董必武汇报的情况。收到电报的当日,即由周恩来亲笔拟定了复电,经刘少奇签发。电文说:

电悉,望向阿同志询明: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他们组织之具体主张;阿同志能带工作人员一道回新,并建立与延安电台联络,如可以,可派一同志去。”

电报最后要求把毛主席著作、党章、少奇报告及其他印发文件交阿巴索夫,并希望阿巴索夫带回新疆译成维吾尔、哈萨克两种文字出版。

1946年12月11日晚,董必武在梅园新村再次接见了阿巴索夫,并向他转达了党中央的电文精神。

董必武说:“中国共产党对你所反映的新疆革命情况非常重视,对你们所进行的革命非常关心,已经来电答复。”他说:“第一步和你们人民革命党建立友谊关系,以后视情况再定。你们党应成为领导中心,团结一切进步组织和人民群众,继续你们的斗争。能合并的组织,经过协商合并起来,这样有利于形成力量,更好地斗争。但在组织名称上,考虑到新疆情况的复杂,群众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宜过早地打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和口号。”“要求中央派代表去新疆,可以考虑,去后其任务只是起个联络员和观察员的作用。”“至于派工作人员去新疆帮助你们工作的问题,目前尚有困难。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缺,一时难以派出,等以后根据新疆的政治情况和交通情况再说。”“你们党的11位领导同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我们表示欢迎,具体手续等我们的联络代表去新疆后再请求中央定。”董必武接着说:“至于你提出要一位报务员和电台的问题,中央完全同意,要我和你商量,看你这次能不能有办法把人和电台带去。如能带去,我们就把人和电台交给你。”

阿巴索夫听完董必武的话,非常激动,立即表示可以把人和电台带回去。

董必武听了很高兴,说:“好。去的同志我们已定,待会你和他见见面。”接着,董必武向阿巴索夫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介绍了我党的政治主张、斗争策略,阐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

阿巴索夫从南京返回迪化后,觉得心胸前所未有的豁亮,信念无比的坚定,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1947年1月中旬,他将党中央对新疆问题的答复、对新疆革命的指示,董必武两次接见时的讲话,全部向“新疆共产主义同盟”领导人作了传达。将从南京带来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央有关的报告、文件转赠给大家。1947年2月21日,阿巴索夫在他的住所召集会议,和“同盟”领导人李泰玉、于江志、罗志、陈锡华等共同协商,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和伊宁的“人民革命党”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新党。不久,他们召开会议,一个根据我国现阶段民主革命性质而合并组建的新党——民主革命党在迪化成立。它参照中国共产党七大党章,制定出新疆民主革命党章程。会上选出阿巴索夫为民主革命党主席,李泰玉、艾斯海提为副主席,赛福鼎、伊敏诺夫、赛甫拉也夫、扎克洛夫、安尼瓦尔·汗巴巴、陈锡华、罗志等为委员。并决定从即日起,“同盟”和人民革命党成员一律转为民主革命党党员,秘密开展革命斗争。

1948年8月1日,“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宣告成立。阿合买提江任主席,阿巴索夫任中央委员兼新闻处长。在“新盟”积极分子大会上,阿巴索夫以《目前政治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为题,作了长篇报告。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在帝国主义极端疯狂时期爆发的,它只有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取得胜利的时候,才能很快地取得彻底胜利。”“新疆的本地民族,只有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帮助下,才能很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毫无疑问,只有在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新疆人民才能得到解放,新疆的民族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和正确的解决。”

1948年11月,阿巴索夫和曹达诺夫一起到民族军中线部队视察并宣传全国的革命形势、民族问题和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他还指示将《八路军的政治工作》译成维文,除亲自讲授外,还在部队开办了政治干部训练班,这本小册子成了训练班的基本教材。

1949年8月,为了早日解放新疆,党中央派邓力群为联络员,携电台一部从苏联来到伊宁,直接与三区革命领导人联系并指导工作。8月17日,邓力群与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和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首次见面,阿巴索夫担任翻译。邓力群说明了此行的任务,并代表党中央邀请他们出席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三区革命领导人对中共中央联络员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维护祖国的统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8月27日,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达列力汗、罗志等五位同志,代表全疆各族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幸飞机在苏联外贝加尔山区上空失事,全部殉难。阿巴索夫年仅28岁。毛泽东主席听到这一不幸消息,发来了唁电:“阿合买提江等五位同志生前为新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最后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业而牺牲,值得全国人民的永远纪念。”

阿巴索夫是在中国共产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疆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追随者。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闪烁着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光芒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