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生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20 14:36

邵洪生,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卢龙县邵黑石村。16岁给地主扛活。抗战时期参加了民兵,执行勤务积极勇敢。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卢龙县反动政府及其反动武装自卫队“还乡团”等在我军民打击下,逃出县城,盘踞在滦河西岸石梯子。经常到河东抢掠烧杀。邵洪生积极参加“民兵河防游击队”,日夜在滦河东岸虎头石、韩家坟等村巡逻,守卫河防,打击出扰的敌人。站岗放哨,爬冰卧雪,传递情报,护送干部,不管雨雪风天,舍生忘死,从不说苦。1947年冬,全县掀起参军高潮,邵黑石村青年也都踊跃入伍。当时,邵洪生在河防游击队执行任务,未赶上和村内青年一起报名参军。1948年1月下旬,邵洪生入伍,在冀东军区独立第四师,在该师第十团第一营第一排第二班当战士。

1948年是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的一年。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发动“春季攻势”要冀东部队牵制关内和热河敌人。北平是华北敌人的心脏,承德也是敌人通过锦(州)、承(德)路支援东北蒋军的另一条输血管,对东北蒋军的存亡关系极大。冀东军区组织了十四、十五两个军分区部队的直属四、五两个独立师,共八个团,从3月16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展开了一次“西线破击战役”。战役开始,首先,经过密云城郊外围扫除其据点战斗,接着,捣毁北平到承德的平(北平)古(古北口)铁路,切断这条交通线之后,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北平近郊。4月2日,在通(县)三(河)公路上,发动夏垫攻坚战。

冀东军区把强攻夏垫的任务交给了独立第四师,邵洪生所在的第十团受命担任主攻任务。

战斗从夜间12点打响,只一个小时,就突破了西门。战斗向纵深猛烈发展,很快就突入城里,逐碉逐堡争夺。打到3日上午8时,大部碉堡被我军摧垮,残敌逃到东北角一个中心大碉堡,顽抗待援,战斗呈胶着状态。这是全城最大的碉,高达七层,连同逃到这里的残敌,有300多人,仅轻机枪就有七挺,还有一门迫击炮和五门小炮,火力很强。在这个碉堡前面的10米外,有一座地堡,像只拦路虎,挡住去路。要拿下这个大碉堡,打掉它前面这座地堡是关键。但这座地堡周围有10米内都是平坦开阔地,地形对我十分不利,不能隐蔽接近敌人。我军想用炸药摧毁这座地堡,陆续上去两个同志,都先后牺牲。时间拖长,伤亡也越来越大。从北平方向的白庙桥头,传来援敌和我警戒部队接火交战的枪炮声。大碉堡的敌人也更加嚣张,得意忘形,狂叫:“八路快退吧,我们的援兵快到了”!“你们再不退,就被我们打夹馅了”!

僵持不下,伤亡在增加,又面临敌人增援,是打还是撤?成了师团首长考虑的焦点。师长李道之、政委王晓生、政治部主任侯全智最后决定还是打。他们亲自来到硝烟弥漫的夏垫,在火线上召集第十团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说明打下夏垫可以震动北平,牵制华北敌人不敢去增援东北的意义,我们再咬一下牙,就可获取全胜,不能功亏一篑。决定由第十团第一营第二连担任突击队,重新组织爆破组,炸掉中心大碉堡前面的地堡,扫除攻击这个大碉堡的障碍。

连长乔炳喜、指导员董文华分配任务时,因考虑第一排伤亡很大,想把爆炸地堡的任务改派第二排,刚说到这里,“我有意见!”一排二班的邵洪生说话了。指导员问他:“你有啥意见”?邵洪生说:“我们排虽然有伤亡,但还有20多人。出发前,大家的决心是承担最危险困难的任务,剩下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现在把任务交给二排,我有意见”。

一排的战士们,听邵洪生说完,也都“呼”地齐刷刷站起来,支持邵洪生的要求,连长和指导员看到邵洪生和一排战士求战心切,交换了一个意见,把爆炸的任务仍交给了一排。连指挥和爆炸出击地点,在一个南北向大院的北院,它的对面是大碉堡,相离只有百十米,出击的路上全是平坦的开阔地。要是在黑夜,还可以利用夜幕的掩护,可现在是大白天,牺牲的可能性很大,搞不好,白白伤亡,和前两次一样,还对战斗不利。派谁去,必须能有自觉牺牲的人,很难用命令派遣。因此,决定用自动报名的方法,组成两个爆炸组。这个计划一宣布,邵洪生第一个报了名,接着,周连科、王久珍等五人也报了名。组成的两个爆炸组是:邵洪生、周连科为第一组;王久珍、杨德全、郑久峰为第二组。

第一组如果爆炸失败,第二组接着上;如果爆炸成功,第二组即爆炸中心大碉堡。连长和指导员也分了工。连长乔炳喜指挥火力掩护爆炸地堡,指导员董文华指挥爆炸。师、团组成强火网,封锁大碉堡火力。

下午3点,掩护爆炸的机枪响了,一时间,“呜…呜…呜…”、“哒…哒…哒”,犹似风吼雷鸣,泼向大碉堡和地堡,打得砖石碎片横飞,烟雾腾腾,大小碉堡成了哑巴。

指导员抓住时机,下达命令,邵洪生也脱掉棉衣棉鞋,披着为防炸弹淋湿的棉被,纵身一跳,越过通西院的短墙,拿着导火绳,和周连科一前一后,迎着弹雨,向敌人地堡冲去,转眼间,周连科先冲到地堡跟前,把炸药包放在靠地堡根下,往回里撤。敌人发现他们要炸地堡,垂死挣扎,打得更紧了,手榴弹也顺枪眼抛出来;大碉堡里敌人还把迫击炮弹向外扔;机、步枪如同爆豆似的,“呼”、“呼”有似刮风,手榴弹和炮弹爆炸又似惊雷,震撼着指战员的心弦。

不料,邵洪生在冲到离地堡五六米的地方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腹部,肠子流出来。但当邵洪生仍挣扎着爬到地堡上把炸药包推到地堡顶正当中,他以惊人毅力,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伤痛,用一只手按住腹部伤口,一只手点燃导火索。随着“轰隆隆”……霹雳般震天动地的巨响,炸药包在地堡中间爆炸。

指导员董文华,迎着他跑过来,由于失血过多,邵洪生脸色像纸一样苍白;嘴张着,喘不过气来,额头上冒着冷汗。但是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邵洪生望着董文华,喘了一会儿气,用微弱的声音,一字一顿,断断续续地说:指导…员,我完…成…任…务…了!

董文华看着邵洪生,眼睛里涌出泪花,他贴近邵洪生的脸说:“洪生同志,你完成任务了,完成得很好哇!你为人民立下了大功劳啊”!邵洪生听到这句话,好像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微微点了一下头,脸上淡出了微笑。

在送往军区医院的路上,邵洪生因失血过多,时间过长,而壮烈牺牲。

邵洪生炸毁了地堡,扫除了炸毁中心大碉堡的关键障碍,为最后结束战斗,大大缩短了时间,第二爆炸组踏着邵洪生的血迹,顺利地炸毁敌中心的大碉堡。指挥员们高喊着:学习邵洪生,为邵洪生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迅速消灭了大碉堡的敌人。时间是下午3点,离邵洪生爆炸组出击只隔一个小时。仅在这个大碉堡里,就打死打伤敌保安第十三团团长及70多人,活捉了250多人,包括敌营长赵振舟,连长李萌昌等校级军官多人。在这个大碉堡里还缴获迫击炮一门,轻机枪七挺,掷弹筒五具,电台一部,子弹和炮弹等两大车战利品。

这次夏垫攻坚战,全歼蒋军700多人;国民党“国防部”驻夏垫工作员(特务)20多人无一漏网;逃亡到夏垫的14个伪大乡及自卫队“还乡团”,被一网打尽。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7挺,掷弹筒七具,短枪32支,步枪360多支,子弹五万多发,粮食55万斤。

在夏垫据点被攻克的威慑下,通(县)三(河)公路上,韩家窑、胡庄子、蛮子营、马起发等六个据点的敌人,有的携械投诚,有的慌忙逃走。同时兵临城下的局势也给北平守敌以巨大压力,未敢出援东北,从而达到了牵制敌人的预想目的。

冀东军区党委在《追认邵洪生同志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中说:“在白天敌人封锁的情况下,他肠子流出腹外,又顽强地用手按住伤口……对解决敌人最后一个碉堡的300多人,起了决定作用”。

冀东军区政治部根据《东北军区立功条例》为他追立三大功,并授予全军最高奖励——“毛泽东奖章”和写有“爆炸英雄”字样的光荣匾,送到邵洪生烈士家中。

军区党委和政治部还作出决定,号召全军党员和指战员,“学习邵洪生完成任务的顽强性、确切性,以及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精神”。军内报纸《冀东子弟兵》报发表题为《学习邵洪生完成任务的顽强性确切性》的社论,和《爆炸英雄邵洪生》的长篇通讯。军区文工团创作了《歌唱邵洪生》的歌曲。学习邵洪生,歌唱邵洪生,向邵洪生那样战斗和学习的热潮,迅速在冀东全军中开展起来。

如今,邵洪生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冀东烈士陵园圣洁肃穆的墓区中,他的“爆炸英雄”光荣匾,高悬在烈士纪念馆里,向后人昭示着烈士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接受着无数后来者发自内心的崇高敬意。邵洪生是无数为冀东解放而献身的普通战士的杰出代表,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史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