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军:敢打敢拼硬骨头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李行知2014-01-16 15:16

谢祥军,1914年2月7日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田铺凹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谢祥军是家中长子。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有个出头之日,曾勒紧裤带送谢祥军入塾读书,终因家境越来越贫困,一年后,含泪让谢祥军辍学。

夏店,地处黄陂北乡,东靠黄安(今红安),西邻孝感,是一个三县接壤的小集镇。1929年,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和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经常活动在这一带,打土豪,斗劣绅,开仓放粮,扶困济贫,宣传工农革命。谢祥军挑扁担走南闯北,耳闻目睹了这一切,看到父辈的希望在变为现实,打心眼里认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是穷苦人的“救星”。他邀集同伴,利用挑扁担的职业掩护,常到孝感、花园等地,买来布疋、食盐、油光纸、润滑油等,穿过敌人的封锁,送给红军、游击队。战士们称他们“红军便衣运输队”。

1930年春,夏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组织了赤卫队。谢祥军搁下扁担,邀集同伴谢家金、谢祥胜等八人参加了赤卫军。在赤卫军里,谢祥军立场坚定,敢于斗争。湾间的谢家廷是个屠夫,红军来了以后,他跑到白区,在国民党反动派那里干了很多坏事。一天夜里,他偷偷溜回探听红军消息,被谢祥军发现,当即报告赤卫军指挥部。赤卫军连夜包围谢家廷的家,捉住他镇压了。

1931年夏,陂孝北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县苏政府设军事指挥部,下辖八个游击队,谢祥军所在的赤卫军编入第八游击队。5月,陂孝北县夏区少共书记谢廷畅介绍他加入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后来,游击队合编组成陂孝北县独立团。谢祥军任独立团第三营八连某班班长。

1932年夏,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对鄂豫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主要负责人张国焘被反“围剿”的胜利冲昏了头,认为国民党军队只不过是“偏师”,不堪一击,提出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行动,沿平汉路南下,“打到武汉过中秋”。

6月的一天傍晚,谢祥军所在的独立团奉命攻打驻花园的国民党军。部队在土地岭同敌军遭遇,尽管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部队损失严重,只得撤出战斗。

8月上旬,独立团配合主力红军连续在夏店、蔡店、长轩岭一带同国民党军作战。不久,该团编入红四军第十二师,谢祥军在三十六团任通讯排长。

9月至10月上旬,由于张国焘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鄂豫皖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外线作战。12日夜,谢祥军没有来得及向亲友告别,随部队越过平汉线,向枣(阳)宜(城)地区进发。以后经陕西、翻巴山、进四川,经历了建立与扩大川陕根据地的多次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川军阀的围攻。谢祥军作战屡屡立功,由排长升任连长、营长、团长。

1935年4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进,红四方面军开始撤离川陕根据地。6月,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接着红一、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红一方面第九军团编入红四方面军,改称第三十二军。谢祥军调任三十二军某师师长。一次战斗中,他的一条腿受伤,由于缺乏医药,伤口感染溃烂,生命受到威胁。为保全谢祥军生命,军长罗炳辉下令医生锯掉那只伤腿。谢祥军对前来看望的罗炳辉说:“我是一个战士,没有腿就不能上战场,我宁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战场。要锯腿,我不干。”铿锵的语言,动人腑肺。谢祥军又苦苦哀求医生,无论如何不能锯腿。军长和医生们被感动了,他们千方百计寻找草药。医生们天天为他洗伤口,敷肿腿,终于使那只腿保留下来。谢祥军又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直到长征胜利。

1937年秋,谢祥军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第三期第六队学习,经过南征北战的谢祥军,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把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像打攻坚战一样,一个一个地攻克了。

抗大学习时间仅半年,在这里,谢祥军既学习了政治,也学习了军事。这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3月抗大第三期毕业,毛泽东在同毕业学员谈话时指出:“你们到抗大来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课,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这是第一课;在学校住窑洞、吃小米、出操、上课,这是第二课;现在第二课完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第三课,这便是到斗争中去学习。”谢祥军同其他学员一样,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奔赴抗日战争最前线,4月到皖南新四军部工作。

1939年秋,谢祥军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由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兼任。教导大队随指挥部活动在安徽京浦路沿线的定远、东汤池、大刀池一带,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反顽斗争和剿匪。每临战斗,谢祥军都是身先士卒,指挥果断。指挥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多次表扬他作战勇敢。

1940年初,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与五大队教导队合并,成立军政干部学校。谢祥军任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兼任驻地汊涧镇警备司令。不久,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以大量部队向新四军皖东北指挥部围攻,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也以十万之众,想一举歼灭新四军苏中部队。斗争复杂,环境恶劣,敌后办校极为艰苦。此时,干校虽有正、副校长,但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部队反围攻斗争上,学校工作的重担落在谢祥军肩上。他既要负责学员的训练,还要率学员对付敌、伪、顽的围攻,与敌、伪、顽作战是常事。日本鬼子,伪军惧怕干校的“八八”队。“八八”队是干校学员队,因为学员行军都背着背包,背包上都捆着个小板凳,板凳脚朝外,呈两个“八”字形,故人称“八八”队。“八八”队在淮南的天长、六合一带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谢祥军还很注意汊涧的地方工作,同地方的党政干部、群众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当地的盐商利用战乱之机,控制食盐,抬高盐价,牟取暴利。谢祥军组织军民检查小组,打击不法盐商,解决群众的吃盐问题。

1940年7月,陈毅率新四军江南部队北渡长江。苏南、江北两个指挥部合并,皖北、苏北的两个干部学校也合并,组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陈毅兼任校长,赖传珠、冯定任副校长,谢祥军任教育长。抗大五分校有九个学员大队,共2000多人。分校学习、军训任务繁重,教员不足是突出矛盾。谢祥军同校领导商量,请部队首长给学员上大课;补充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学员任文化教员;挑选一些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军官任军事教员,从而缓解教员不足的矛盾。对那些被挑选出的原国民党军官军事教员,学员有人思想不通,认为太重用这些“解放兵”;被挑选出的原国民党军官教员也顾虑重重,不敢大胆授课。谢祥军一方面做那些思想不通的学员工作,一方面又同那些“解放兵”谈心,同他们讲新四军的性质,讲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一贯政策,耐心地教育他们虚心学,大胆教。谢祥军还身体力行,带着那些学员听课,实地看地形,绘草图,搞演练,又同那些“解放兵”教员一起拟定教学计划,制定作战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学员同那些“解放兵”教员的关系融洽了,那些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军官政治觉悟也提高很快。有一位原国民党军的旅级参事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谢祥军便主动做他的入党介绍人。

1941年7月,敌伪开始对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消灭刚刚重建的新四军军部。这时新四军第一、三师主力已退到外线,五分校除要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抽出部分兵力掩护军部机关转移。军部机关和学员队,一部分由洪学智率领向北转移,另一部分由谢祥军率领向东部海边转移。转移过程中,天上有敌机扫射,地上有日伪军分进合击,海口、河道还有敌舰艇巡逻封锁。面对险恶复杂的环境,谢祥军临危不乱,带着军部机关和学员队夜间行动,白天隐蔽,多次避开敌人飞机的骚扰和地面部队的袭击。一天夜间,在转移途中,女学员队不期与伪军遭遇,队伍被冲散,几名女学员被俘。谢祥军得到报告后,立即率警卫连巧妙地击溃伪军,救回被俘的女学员。谢祥军的机警、沉着,深为军部机关和学员队折服。8月,谢祥军调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团长。

1943年秋,谢祥军又调任第三师抗大五分校校长,直到抗战胜利。八年抗战中,谢祥军是一半时间作战,一半时间办军校训练干部。他英勇作战的精神,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联系群众、团结同志的优良品德,给同志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洪学智在回忆他时,称赞说:“他很不错,打仗勇敢,办事认真。”和他一起战斗多年的李进、黄洪波追忆往事,深有感触地说:“祥军同志对部队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祥军同志是战争年代我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谢祥军任华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后华中野战军以第五军分区为基础,组建第十纵队,谢祥军任纵队司令员,兼任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刘培善任政委。

1946年6月,国民党违反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7月,国民党调集15个旅12万多人的兵力,向苏中解放区进犯。8月23日,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五师进攻邵伯、乔野和丁沟。邵伯是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的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五师装备精良,师长黄伯韬叫嚣:“拿下邵伯少则数小时,多则几天。”面对疯狂的敌人,谢祥军率领华中军区第十纵队指战员利用水网稻田的有利地形,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打退敌人的数次冲锋。24、25日,敌军在飞机、炮舰掩护下连续向我发起猛烈进攻,谢祥军和政委刘培善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又多次击退敌人。26日,敌军沿运河堤正面向邵伯进攻,敌师长黄伯韬督战,战斗更加激烈。第十纵队同敌恶战三小时,敌人丢下许多死尸,慌忙撤退。以邵伯为中心的战斗历时四天,毙伤敌2000余人,击毁敌炮舰二艘,缴获敌汽艇二艘及大批轻重武器。

邵伯战斗的胜利,守住了华中解放区的南大门,为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华中野战军在解放区战争初期阵地防御战的范例,受到华中野战军领导的充分肯定。

国民党在苏中吃了败仗,仍不死心,又将进攻重点转向苏北的淮阴和淮安。华中野战军主力也从苏中转向苏北的两淮,与山东野战军相配合,迎接新的战斗。

10月中旬,第十纵队按华中野战军的部署向北开进,在宝应东北的车桥一带集结休整。在这期间,谢祥军召开了纵队党的负责人会议,部署新的作战任务。19日,国民党第二十四师分三路向我涟水城发动进攻。第十纵队在涟水城以南设防,战士们决心与涟水共存亡。20日,敌人进到涟水城东南茭菱、顺河集附近,遭到第十纵队顽强抵抗。随后,第十纵队主力转移到废黄河以北,以废黄河北岸大堤为依托,担负起涟水城东的顺安集到胡寨子一线的防御任务,并用一个团部署在茭菱以南的顺河集到高荡一线,担负牵制敌人的任务。从20日至23日,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第十纵队阵地发起十几次进攻,均遭第十纵队全体指战员的英勇还击,未让敌人越过废黄河一步。

23日,敌人突破涟水城南门的阵地。担负该阵地防御任务的第十一纵队司令员成钧,请求第十纵队火速增援。谢祥军得到消息,马上带领部队,飞速赶到南门外阵地。两支兄弟部队紧密配合,一个反冲击,把敌人压了回去,南门外阵地失而复得。

24日清晨,谢祥军来到第八十四团前沿阵地,习惯性地举起望远镜观察黄河对岸的敌人阵地。熟悉谢祥军性格的作战处副处长钟玉祥十分担心司令员的安全,便高声喊道:“司令员,这里不能站,很……”他“危险”二字还没说出来,敌人的一颗冷弹飞来,击中谢祥军的腹部。谢祥军倒在了阵地上,在送往医院途中牺牲。

谢祥军牺牲后,中央军委和新四军首长陈毅、粟裕、谭震林、张云逸、钟期光等,分别致电、写信给他所在的部队及家属,高度评价他对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对他的不幸牺牲表示深切的悼念。

(来源:中华英烈网 作者:魏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