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华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29 10:45

张中华,1912年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少年时,在当地读完小学、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他走出学校,到工厂和农村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赞颂东北人民的各种反日行动,他在各地演讲到激动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绝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口号,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支援前方抗战,武装起来保卫祖国。张中华高昂的爱国热情,深深地鼓舞广大群众,使很多爱国群众走上街头举行反日游行。

193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哈尔滨后,张中华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民族危亡日趋严重的形势,对有强烈爱国热情的张中华,走上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革命道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积极靠近党的组织,接受组织分配给他的各项工作,在完成各种任务中表现卓著,被地下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张中华入党后,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培养教育下,很快就成长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对组织分配给他的工作,从不讲价钱,叫到哪里就到哪里,叫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总是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1934年底,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加强吉东特委党、团工作的领导,派张中华去吉东地区任共青团宁安县委书记。1935年6月,又调他到吉东特委任共青团特委组织部部长。张中华从实际出发做工作,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同志。他在吉东特委做团的工作时,总是生活在群众当中,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和群众推心腹地交谈,细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因此,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因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同年冬,组织上又派他回到宁安,担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

张中华在宁安工作这段时间,走遍了山水村屯,做了许多工作,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年做地下工作的老同志和抗日群众,都说张中华是个好同志,他工作积极、热情,肯于帮助同志,有工作能力,既能讲,又能写。他曾亲自给地方武装队的同志们编写抗日歌曲,大家唱起他编的歌曲,激起了阶级仇、民族恨。后来,这些同志有的参军驰骋疆场去打敌人,有的参加地方工作,积极为革命进行斗争,这一时期,宁安县委领导有80多名党员。被派到苏联去学习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有几十人,其中女同志就有十几名,如丁志清等就是张中华派到苏联去学习的。

1936年初,由于敌人对吉东地区的统治越来越紧,中共吉东特委遭到破坏,地方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困难。张中华被迫离开宁安县委,调到抗联第五军任军政治部主任。

张中华很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注意提高战士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经常给战士讲政治形势,上政治课,亲自为战士上文化课,亲自教战士唱革命歌曲,深受战士的爱戴。

张中华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而且文武双全,在军事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避开敌人的锋芒,开辟新的游击区,抗联第五军先遣部队开始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为了策应先遣部队向道北转移,张中华同第五军副军长柴世荣在宁安县积极进行活动,曾在宁安南部将伪军一个连缴械,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80多支。随后,又袭击牡丹江中东路东段敌人的军用列车,毙敌40多名,缴获战马90匹。

由于吉东特委遭到破坏,地方组织一时处于瘫痪状态。为恢复与领导地方组织,坚持老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中共道南特委于1936年4月建立,张中华兼任特委书记。因斗争环境残酷,特委机关也就建立在部队当中。张中华除参与第五军的领导工作之外,还在随部队的活动中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

1936年5月以后,敌人对宁安地区的统治更加严密和残酷,在军事上以更大兵力向抗联第五军活动的西南区、东南区、东北区以及牡丹江北等地进行搜索进攻。对抗联第五军军部活动的西区,5至7月份连续发动了九次进攻。8月初,军部决定:军长周保中向道北转移,以领导主力部队东进;张中华留守安宁坚持老区斗争。张中华不避艰险,率领第五军留守部队和第二军第二师部队积极开展活动,屡与敌人接触,不断打击敌人。

9月12日,张中华和抗联第二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侯国忠,率第二军第二师第四团第四、第六、第七连和第五军警卫营第一连共120余人,联合部分反日山林队,事先将铁轨扒好虚放在原地路基上,队伍埋伏于小砬子火车道两侧。待载运150名日军、200余名伪军和战马、物资的军用列车行至铁道破坏处、机车脱轨停车时,张中华和侯国忠率伏兵马上出击,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的行动。霎时间,敌军大乱,伪军多数或慑服于地,或四散逃跑,日军和部分伪军则顽固抵抗。战斗自晚9时开始至12时,经三个小时激战,共击毙日伪军官兵90余人,击伤30余人,死伤战马60多匹,缴获部分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在这次战斗中,抗联第二军第二师第四团第七连连长张颜明、队员梁紧章和张发恩英勇牺牲。

周保中率第五军向中东铁路道北转移途中,于1936年9月24日,在宁安县泉眼头,主持召开了吉东、东满地区中共党的组织和抗联第二、第五军党委特别会议(亦称泉眼头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张中华,第二军第二师政治委员王润成、参谋长陈翰章、第四团团长侯国忠等。会议决定:周保中率第五军军部和教导团第一、第二队继续北进,同第五军主力部队汇合;张中华率留守部队坚持绥宁老游击区的游击斗争,任第五军宁安留守处主任,并统一指挥道南各军的留守部队;将吉东地区宁安县委和东满地区东部各县合组为中共道南特委,统一领导中东铁路东段道南的绥宁地区及额穆、敦化、汪清、珲春、延吉各地党的组织和抗联部队以及南湖头的交通机关等。张中华兼任特委书记,委员有王润成、陈翰章、田众樵、金石锋等;候补委员有侯国忠、方振声、松柏。

泉眼头会议之后,军长周保中率队北进。张中华率领第五军警卫营部、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全部、第二军第二师第五团第三连等部队,活动在宁安县第四、第七、第八区各地。他们在当地群众和反日山林队的支持、协助下,在贝家烧锅等处迭与日伪军交战。年底,张中华率领留守部队突然转到中东铁路北的穆棱县,汇合第二军第五师师长陈翰章的队伍,联合“九站”、“九彪”等反日山林队,在代马沟袭击了日伪军的军用列车,获得很大胜利。打死日军105人,打伤七八十人;车上一个团的伪军在抗日联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影响下,一枪没放被缴械。

1937年3月,张中华率领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师第五团从道南来到牡丹江下游地区的中共吉东省委和第五军军部所在地三道通,参加中共吉东省委成立大会。

3月10日,由周保中主持在依兰县召开了吉东党组织扩大会议。会议在原道南特委、道北特委和下江特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吉东省委。张中华被选为省委委员。

中共吉东省委第一次会议,对抗联第五军的游击活动作了新的部署:军部以三道通为据点,保持与中共北满省委及其领导下的抗联各军的联系;第一师在军部领导下,以依兰、方正、勃力为中心,南进到中东铁路沿线,配合第二军分遣队向宁安移动,开展旧绥宁地区的游击活动,保持与道南留守部队的联系;第二师以依东为据点,向宝清、富锦地区伸展,打通与第四、第七军的联系;同时,将张中华从道南带来的第二军第二师方(振声)团经整顿补充编为独立旅,并派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政委伊俊山为政委,派回南满,打通与第一、第二军的联系。

按照中共吉东省委的部署,为更好的配合第五军各部队的游击活动,坚持旧绥宁地区的游击斗争,张中华在参加省委会议之后仍然回道南特委工作,曾率部队,在桦树顶子与白俄伪森林警察队进行激烈的战斗,消灭白俄伪警五六十人,获得一些枪支弹药。

1937年入冬以后,抗联第五军第一师派往道南的部队因活动困难,大部分都回依兰、方正等地活动。张中华按照省委精神,仍然率领五军留守部队继续坚持道南的抗日游击斗争,艰苦转战于牡丹江、宁安各地,给敌人以干扰和破坏。

1937年12月,敌人集结了大批日伪军,向张中华率领的留守部队经常活动的地带进行搜索进攻。在桦皮沟一带张中华率领的留守部队遭到敌人包抄。枪炮声、喊杀声连成一片。在张中华领导下,留守部队坚如磐石,沉着迎战。他们利用天然工事,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恶战。在战斗中,张中华因身体多处受伤落入虎口,被关进了敌人的监狱。

在狱中,张中华坚贞不屈,最终遭到敌人的杀害。

烈士们用美好的青春和生命换取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胜利。烈士的英勇精神,必将鼓舞着每一个革命者和热爱祖国的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倾注自己的挚情,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刘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