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湖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08 10:00

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又名龙川,1901年出生在吉林省建平县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父亲陈君是私塾先生。陈镜湖8岁起随父读书。建平县成立新式学堂时,父亲送他到离家数十里的高等小学就读。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享有“铁杆文章陈龙川”的美誉。

1918年秋,陈镜湖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直一中)。他品学兼优,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当五四风暴席卷海河之际,尽管他还是低年级学生,仍被拥戴为学运领导人之一。1919年5月6日,天津学界在北洋大学召开了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他是直一中的学生代表之一。会后,他和于方舟向全校传达了会议精神,直一中立即沸腾起来,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成立陈镜湖雪耻救国团等爱国组织。5月中旬,天津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掀起讲演鼓动高潮,陈镜湖多次到闹市区慷慨陈词发表演说。5月23日,天津大中专学生举行总罢课,学联又派代表分4路赴各省联络。陈镜湖等人经北京直抵广州,一路斗志昂扬,演讲串联,表达津门学子的爱国热忱。

在五四精神激励下,同年秋,天津学界掀起以救国图强为宗旨的集会结社热潮。在以周恩来为首的觉悟社成立同时,以直一中学生为骨干,于方舟、陈镜湖等人发起成立了新生社。1920年4月又出刊《新生》杂志,传播新思想。同年秋,在李大钊指导下,觉悟社、新生社均改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镜湖也得以结识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耳濡目染,思想境界有了新的升华。

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文科,心情无比激动。入学前,他在天津普乐照相馆,和同乡同学杜真生等在模型船上合影留念。他在照片上亲书:“于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上午乃在直一中最后一日及南开大学头一日之形态,内寓二意焉。其一一在前一在后,同登一舟共登彼岸,世之所谓同舟共济此意也。其二人当自强,不畏波涛之汹涌,二人摇橹具有向上之气概,堂堂仪容,勇往直前,世之所谓乘长风破万里浪其斯之谓欤。书于此以志”。寥寥百余字,一个热血男儿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陈镜湖在南开大学一边刻苦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一边积极从事进步学生活动。入学不久就和部分志同道合同学成立了向明学会。还利用《新民意报》副刊创办了《向明学会半月刊》。在1923年1月第一期上发表了《向明宣言》。同期还发表陈镜湖的文章《对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大学讲演后的感想》,提倡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努力求索中,陈镜湖从一名追求民主自由的热血青年逐步向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过渡。他是天津首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天津档案馆保存的1924年天津团地委向团中央报送的团员名单共32人,第七名即陈镜湖,并注明“负责组织工作”。1923年,他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艰苦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由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李大钊参与大会领导工作。双重党籍的共产党人以各省代表身份参加大会。瞿秋白、毛泽东、林伯渠、李维汉等著名共产党人都是大会代表。陈镜湖是直隶省6名代表之一,也是与会最年轻的代表之一。大会正式代表百多人,其中共产党人20人左右。十天会期,朝夕相处,国共两党要人都对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留下了印象。

参加国民党一大是陈镜湖革命历程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的一切行动都以革命需要为转移。不久,中共北方区委派陈镜湖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和兵运工作。他的公开身份是冯玉祥部骑兵第二支队队长。他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先后到热河、察哈尔、多伦等地调查研究,从事革命活动。根据调查情况,他写了《洛吴对内蒙之新政策》一文,发表在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七十五期上(1924年7月23日)。文中深刻揭露盘踞在洛阳的军阀吴佩孚,与蒙古王公勾结,狼狈为奸,奴役盘剥广大蒙汉民众的罪行。

9月直奉战争爆发,作为直系的冯玉祥部攻打热河。陈镜湖以热河民军司令的身份率部进驻承德。10月,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并在共产党推动下,倡导国民会议运动,诚邀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了著名的《北上宣言》,接受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孙中山随即北上,于12月4日抵天津。李大钊派赵世炎专程到天津迎接孙中山,陈镜湖也数次到孙中山寓所拜访,请教和探讨国民革命等有关问题。

孙中山抵京后,北方区委派一批人分赴各地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北上特派宣传员。陈镜湖奉派回热河宣传孙中山北上的意义。国民会议促成会于1925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陈镜湖作为热河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举国哀恸。陈镜湖以热河代表身份参加奠祭,痛哭伟大的革命先驱。

不久,为加强蒙区党的工作,中共北方区委在热察绥地区建立4个工作委员会,陈为热河工委负责人。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热河省党部负责人。他充分利用这一身份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时,以省党部名义召开了纪念大会和举行盛大游行,他还发表了演讲。

为把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推向深入,北方区委于1925年在张家口成立了作为党的统战组织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李大钊任书记,赵世炎、韩麟符为副书记,陈镜湖等人为执委。

1925年12月,陈镜湖率部向热河进军,以策应倒戈反奉的郭松龄部。郭部失败,冯部也在张作霖、吴佩孚的夹击下失利,节节西撤。1926年9月,冯玉祥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心重振旗鼓,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冯部进入陕西后,冯玉祥将陈镜湖部骑兵归并别部,派他到蒲城县当县长。他在任县长不到1年时间里,大刀阔斧,为民作主,惩治豪强,兴办教育,积极倡导三民主义,政绩卓著。被蒲城民众称赞为“勤政爱民的好县长”。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为总结教训,继续开展革命斗争,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镜湖作为内蒙古党组织两名代表之一出席大会。正当他奔走呼号贯彻五大会议精神时,冯玉祥也追随蒋介石参与排共逆流。陈镜湖愤然离开冯部,回到白色恐怖下的北京,在北方区委(后改顺直省委)领导下坚持斗争。

中共中央为加强热察绥地区的工作,于1929年2月将原隶属于顺直省委的内蒙古特别支部,改为直属于中央的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郑丕烈任书记,陈镜湖为委员。

1930年6月,中共顺直省委及内蒙特委遭空前破坏,大部分党的负责人被捕,党组织一时陷于瘫痪。陈镜湖虽然幸免,但也失掉党的关系。此刻,他百感交集,和他一同投身革命和并肩战斗的战友,有的血染大地,有的身陷囹圄,有的投敌变节,有的落荒而走。他虽身处逆境,却坚信革命必将最终胜利。但漫漫长夜,没有党组织,犹如没娘的孩子,他一时不知所措。党啊,您在哪里?他在冥思苦想中,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到共产国际去找党”。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战友刘刚时,刘刚叹道:“关山重重,千里迢迢,谈何容易!”“可我们总得找党啊!”这句话说到了刘刚心坎上,他连连点头。陈镜湖又说:“与其在国内无目标的去找,莫如到共产国际去。”两颗心融在了一起。他们深知自己都是上了黑名单的人,无法公开迈出国门,只有走穿越外蒙进入苏联这条路。外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环境恶劣,大都是茫茫草原和人迹罕至的荒漠。敢于走这条路的人,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胆略。1930年夏秋之交,两名年轻共产党人迈着坚毅步伐,踏上了这艰难之旅。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当他们在莫斯科找到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自报家门叙述了一路坎坷后,闻者无不惊疑唏嘘。返程时,共产国际派汽车把他们送达中蒙边界。

受命于危难之际,陈镜湖和刘刚立即着手重建中共内蒙特委。他们两人在热察绥广大地区,跋山涉水,寻找一个个失散的同志,秘密串联,热情鼓动,使塞北大地又现生机。特委重建后,陈镜湖任临时书记,从此化名李铁然。1931年10月2日在热河滦平县金沟屯召开了内蒙古各旗县党组织代表会议,正式选举了新特委,陈镜湖任书记,刘刚为委员。陈亲手起草了《内蒙党报告》报送党中央,报告会议经过及新特委的组成情况。内蒙古党的工作又翻开新的一页。

九一八事变前后,亡国惨祸,迫在眉睫。特委一建立就面临抗日救亡这个大课题。

陈镜湖来到较偏僻的围场县开展工作。1931年7月,日本人在吉林省一手制造了万宝山惨案。东北各地民众纷纷组织惨案后援会,声援受难同胞。热河省内纷纷效法。后援会开展幕捐及集会游行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意识。内蒙古各旗县党组织代表会议后,特委的工作重点又初步转到发动群众抗日救亡上来。一方面启发群众的爱国觉悟,一方面着手对一些地方武装进行教育改造,进行备战。

1932年,陈镜湖还在北平、围场发展王逸伦、惠世如等人入党,并送王到党中央去学习。

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陈镜湖以特委名义起草了《为纪念九一八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热河告蒙汉劳民众书》。1932年12月他又起草了《内蒙古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书》上报中央,提出把反日“各项斗争走向我党的政策方面来”。

同年末,陈镜湖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1933年初回北方前,中央负责北方工作的孔原接待了他和王逸伦。当陈、王回抵塘沽时,山海关战事已发,形势紧急。在北平,陈镜湖与王逸伦及刚抵北平的刘刚,租一客房召开了特委紧急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和当前形势,确定特委的紧急任务是:“立即发动群众,着手组织抗日武装,特别是在日军进攻热察绥时,开展武装斗争”。他又起草了以特委名义发出的《给热河朝建地区义勇军支部的指示信》和以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出的《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宣言》。会后,三人又分赴各地领导抗日救国斗争。

1933年2月下旬,日军大举进攻热河。义勇军虽顽强抵达,但东北军节节败退,热河陷入敌手。陈镜湖目睹国土沦丧,痛心疾首。

热河沦陷,平津危急!察绥危急!值此关头,在共产党帮助下,冯玉祥赴张家口组建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共产党先派宣侠父等人赴张家口与冯共商大计。随即又组成了以柯庆施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因陈镜湖在冯部工作过,中央急调他到同盟军工作。接指示后,他欣喜非常,立即部署特委工作,除留少数党员就地坚持斗争外,大部分人随赴张家口,并派惠世如化名魏永坚到北平建立特委交通站,负责柯与陈之间的联系。到张家口后,他立即与柯庆施在金台旅馆会面,商谈工作。陈镜湖到来,冯非常高兴。因曾共过事,对陈镜湖很欣赏,便留陈在同盟军总部任参议。从此,陈镜湖一面领导特委工作;一面以参议身份并利用老关系,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扩大党在同盟军中的影响。

1933年5月1日,多伦失守,沽源相继沦陷。日军向察省腹地步步逼进。陈镜湖为组织抗日力量日夜奔波。5月12日,他受冯玉祥将军委托,带领参谋朱耀远和警卫员小王从张家口乘汽车去张北一带点验武装队伍,途中遭反动民团袭击,在战斗中,陈镜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陈镜湖为组建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做了大量工作。他牺牲半月后,5月26日,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布正式成立,在张家口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六七月间,同盟军血战察东收复失地。8月,在同盟军总部大院修建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塔身镌刻阵亡官兵153人的英名,陈镜湖名列第二位。

陈镜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为热河、内蒙古地区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为组建领导抗日武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1月7日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同年12月7日,在建平县隆重举行陈镜湖革命烈士追认大会及谒陵仪式,1984年10月,又举行了陈镜湖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陈镜湖烈士的高大形象,犹如塞北高原上的青松,永远挺拔,万古长青!

(秦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