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上林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李行知2013-11-08 09:11

蔡上林,又名东曙,1899年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北景港镇双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时父亲早逝,随母到继父胡汉春家。7岁即入私塾读书,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一年半便辍学在家务农。13岁起离家去终南山在高姓地主家当了12年长工。4000多个日日夜夜,进地主家门时,尚为一少年;出地主家门时,已是一壮实青年。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从亲身体会和深切感受中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幸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与许许多多的穷苦人一样,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与遭遇的种种不公平,难道都是上天注定的吗?不,绝不,这一切都应该改变,都能够改变!他从1925年兴起的农民运动中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那就是:斗争!他积极参与,并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成了农民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华容县五谷乡农民协会成立时,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在地主家当长工,是替地主当奴隶做苦工;在农协干革命,是为农民翻身做主人而斗争。他终于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同年8月,由陈次藩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蔡上林和陈次藩等在南山创办平民夜校,宣讲革命道理,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将夜校办成了党联系农民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同年10月,华容县农民协会成立,他被选为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蔡上林在反革命屠杀面前毫不畏惧,他化名胡洪模转移到南县境内,在华实莲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华实莲湖有300余工人,劳动强度高,生活待遇低,他便发动工人要求建立“定时定量”的工作制度与湖霸展开斗争。在工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后,他又组织工人进行罢工斗争,迫使湖霸接受了工人提出的要求。9月,他来到湖北省石首县冯家坛、毕家铺等地,以樵夫身份做掩护,秘密串联贫苦农民,组建起一支30多人的农民武装队伍。10月,与中共石首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后,他被任命为中心县委委员兼游击队负责人。他率领这支农民武装昼伏夜出,奔袭各地,机动灵活地打击反动势力,在武装斗争中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使土豪劣绅惶惶不可终日。一天,石首县团防局160余人到三伏街来“清乡”。力量悬殊,是撤是退?为了打击反动势力的张狂气焰,为了壮大游击队的声威,蔡上林率队主动迎战,将匪兵一举击溃,毙敌30余人,缴枪30余支,并在较短时期内使这支农民武装迅速发展到300多人。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一直坚持学习和写作,往往通过吟唱来抒发革命豪情,著有《东曙诗草》,堪称革命诗人。

1928年2月,蔡上林同吴仙洲率领农民武装奉命在何家港阻击石首县团防队。在战斗中,他一面指挥一些人在敌兵四周燃放鞭炮,摇旗呐喊;一面集中火力射杀敌兵,使团防队以为身陷重围,吓得抱头鼠窜,大败而逃。他带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一首《捷后偶成》的七言绝句:

大泽慷慨斩阎罗,

笑看妖魔泪滂沱。

开怀畅饮苍天问,

遍地红花自由多。

1929年春,蔡上林调任石首县赤卫大队长。不久,因叛徒出卖,华容的革命组织遭到破坏,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不少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他得悉之后,即带领赤卫队奔袭华容,先在石山门镇压了恶霸张春树、叛徒何智、张林湖等人,次日拂晓又在危安岭处决了土豪劣绅朱南山、陈少海、危楚湘、高文彬等四人。并张贴布告,警告敌人:“凡坚持与人民大众为敌者格杀勿论!”对恶霸土豪的坚决镇压和严正警告,狠煞了反动势力的威风。

1931年4月,蔡上林调任华容县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很快在东山建立起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5月中旬,驻塔市驿的川军杨森部一个排,企图偷袭东山。他获得情报后,即率领20多名游击队员赶到敌军必经的章华港,抢先埋设土雷,小心掩好,然后化装成农民,在附近稻田里耕作,等待敌兵。当敌人踏响土雷时,他立即指挥战士一齐鸣枪冲杀过去,仅10分钟就全歼了一个排的敌人,缴枪30余支,而自己却无一人伤亡。

同年9月,蔡上林调任中共湘鄂西省委特派员,领导天门、汉川两县的革命斗争。时值敌人重兵“围剿”湘鄂西苏区,战斗频繁,生活艰苦。在一次战斗中,部队失利,他被冲散出走面旗嘴,感慨之余,吟成七言绝句一首:

莫黑匪乌满眼愁,

预知此地难勾留。

而今权且学征雁,

飞出云烟争自由。

表达了他在乌云密布的困难处境中,仍抱以“征雁”劲飞之志,仍怀有牢固的革命信念和不畏艰难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强决心。

1932年2月,蒋介石加派数倍于我的兵力,全面“围剿”湘鄂西苏区。在反“围剿”战斗中,蔡上林率部和敌人周旋,风餐露宿,时常一连几天都得不到食物。他终因转战中劳累成疾,于1932年3月病逝于湘鄂西苏区的周老嘴,时年32岁。

蔡上林,有如一只壮怀激烈的“征雁”,为了自己和人民的自由而搏击长空。虽然他雄健的身姿过早地告别了翱翔的天空,但他为无数屈辱命运抗争的声音却传留下来,永远鼓舞和激励后人为了自由而斗争!

(湘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