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

来源:中华英烈网责任编辑:曲延涛2013-10-16 17:13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今属自贡市)。

1919年春,卢德铭告别读了七八年的私塾,考入宜宾县白花镇高级小学堂;1921年又考入成都公学。

在成都公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向导》、《马克思传》、《共产主义ABC》等书刊,从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目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大声疾呼:“为了富国强民,拯救国家民族,只有像俄国人那样,掌握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革命。”他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参加四川省学联发起的反对省议会及其议长熊晓岩的斗争。1923年冬,他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1924年新春伊始,卢德铭辞别父母和乡亲,风尘仆仆地奔赴广州。不巧,军校招生考期已过。后经四川同盟会员石青阳、谢慧生等引见,卢德铭持少年时代的老师、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的老同盟会员李筱亭先生致孙中山的信,面见了孙中山。孙中山见这位青年人志向不凡,读罢李筱亭的推荐信,深有好感,便命题令其当面作文。不多时,才思敏捷的卢德铭便交了卷。孙中山阅毕,很满意,当即写了便条:“该生经我面试合格,收他入校学习。”就这样,卢德铭顺利地进入了黄埔军校,编入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在校期间,他的政治和军事学习成绩均优异,被孙中山称誉为“学生的楷模”。1925年2月,广州政府组织东征军讨伐陈炯明,卢德铭奉命担任侦探长,率领60多名学生军参加战斗。8月20日,国民党右派杀害了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卢德铭在军校举行的追悼会上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师生们的好评。在校内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卢德铭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经过实际斗争的考验和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卢德铭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周恩来在广东肇庆组建成立。党组织选调卢德铭任独立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时值广东高要、广宁一带的反动地主武装在军阀陈炯明的指使下,纠集民团土匪威胁农民自卫军。驻防这里的独立团团长叶挺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率卢德铭连等前往岭村、伍村等地帮助农民自卫军打败地主武装。卢德铭留驻这一带,帮助农民恢复和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又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即将开始,独立团奉命挺进湖南。6月3日,独立团冒雨急行军抵湖南安仁县城,正值江西军阀唐福生部围攻安仁北的录田。4日,叶挺派卢德铭所在的二营直插敌后,与友军夹击,激战数小时,录田之敌全线崩溃。此时,卢德铭虽未接到上级追击敌人的命令,但他灵活把握战机,主动果断地带领战士乘胜追击,逼敌于攸县河南岸。此战叶挺极为赞赏。

7月9日,国民党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此后,卢德铭在屡次险恶的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指挥沉着果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升任二营营长。9月初,北伐军直逼武昌城下,卢德铭率二营官兵坚定地执行围城任务。至10月1日,敌“敢死队”3000余人在大炮机枪掩护下从通湘门涌出,卢德铭指挥二营奋力阻击,打退了敌军,扭转了危局。10日,他又指挥二营率先攻入武昌城,叶挺独立团各部队相继入城,北伐军终于攻克了武昌。因战功卓著和指挥有方,卢德铭被提升为二十四师七十三团团参谋长。

1927年4月19日,卢德铭率七十三团参加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的继续北伐,向河南奉军进攻。当打败奉军主力时,夏斗寅在宜昌叛变革命,进犯武汉。这时,卢德铭奉命率部返回武汉,随卫戍司令叶挺击溃夏斗寅叛乱部队,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

是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警卫团,卢德铭任该团团长。聂荣臻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的重要指示。此后,他便采取多种方法一方面扩编部队;一方面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安排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左派分子充任各级干部,使警卫团成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部队。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工农运动,屠杀革命人士。许多革命干部如何长工、何挺颖等来到警卫团,组成干部连。卢德铭从这些同志处读到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受启迪。他在干部会上由衷地说:“毛委员讲得非常正确。”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日,在武汉的卢德铭收到周逸群号召警卫团参加南昌起义的通知。同时,也收到张发奎令其率团星夜赴九江待命的电报。他立即和团参谋长韩浚、指导员辛焕文研究,决定响应南昌起义,不回张发奎电。4日,卢德铭率警卫团2000余人赴南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6日,轮船行至黄石港,侦察得悉张发奎已在九江布防,卢德铭当机立断:部队就地登陆,沿武宁、靖安方向前进。当他抵达奉新县时,得知起义部队已向东南进发,张发奎已派兵前来堵截警卫团。卢德铭召集团领导干部研究决定:部队折回南昌西南的高安一带相机行事。不久,卢德铭意识到与起义部队相距太远,决定西进湘鄂赣交界的修水、铜鼓,休整、扩编、筹饷;同时派人与江西、湖南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确定行动方向。警卫团与江西军阀朱培德交涉,准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驻进绿水相依的修水县城。

随后,卢德铭派人与罗荣桓领导的农民武装以及平江和浏阳的农民军取得联系,于8月下旬在修水县水口镇召开会议,将这几支武装合编为1个师。正在这时,突然接到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的通知:调卢德铭等去闽粤交界处的南昌起义部队中工作。卢德铭等与夏曦派来的人据理力争不能离开部队,他的正确意见却遭到拒绝。最后以“必须服从上级党的决定”为由,命令卢德铭等迅速离开部队。干部和战士们把他们送出几里路,依依不舍,洒泪而别。

卢德铭等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达武汉。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说:夏曦叫你们离开部队的意见是错误的。在目前比较混乱的情况下,部队指战员更需要他们熟悉、信任的指挥员。你们在,部队就有力量。我的意见是你们返回原部队掌握好党的武装。卢德铭等完全接受这个意见。向警予说:“为慎重,我和其他同志再研究一下,你们明天来,听决定。”第二天,向警予告诉卢德铭等,“中央同意你们返回修水。”接着,她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已派毛泽东发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决定,号召他们率警卫团响应起义。卢德铭喜出望外:“好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他越过重重艰难险阻回到修水城,即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

此时,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参加了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和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了起义。会议决定将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二、三团,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同时议决了军事行动的日期和进军路线等重大问题。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卢德铭率师部及第一团高举工农革命军大旗,从修水县城出发,经杭口、马坳到达渣津。10日,卢德铭率部攻下来源厂,越过修水、平江界,胜利占领了龙门厂。11日,卢德铭率第一团攻打长寿街时,遭到改编的黔军残部邱国轩团(时编入起义军第四团)的反戈袭击。他果敢机敏地指挥部队反击,激战数时,突破重围,向浏阳方向转移。

与此同时,起义军第三团在毛泽东等领导下从铜鼓出发,占领了白沙镇;并乘胜前进,占领了浏阳县东门市。14日上午,敌人出东门包围第三团。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部队撤至上坪。第二团占领浏阳县城后被敌包围。在起义部队生死存亡的时刻,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以前敌委员会书记名义命令第一、三团和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文家市集中。卢德铭接到命令后,不顾师长余洒度的阻拦,统领师部及第一团指战员奔赴文家市。

9月19日,卢德铭率部到达文家市,与毛泽东所在的第三团胜利会师。当晚,毛泽东在师部驻地——里仁学校教室里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议,讨论起义部队进军方向问题。当毛泽东分析了形势,提出“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时,师长余洒度等向毛泽东发难,提出“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卢德铭当即对余洒度等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评,严肃指出:“在敌强我弱的具体情况下,死抱住昨天的决定不放,主张到大城市去与敌人硬拼,搞中心城市暴动,势必要葬送我们这支起义部队,势必导致这次湘赣边界秋暴的彻底失败!”余洒度等听不进毛泽东等人的意见,反而说不攻浏阳、取长沙退到农村是想当“山大王”。经过讨论,毛泽东和卢德铭说服了大多数同志,做出引兵罗霄山脉中段的决议。会议结束时,卢德铭豪情满怀地对大家说:“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移,是有光明前途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给反动派更有力的打击!”由于卢德铭是起义军总指挥,他的坚定态度对统一大家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20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文家市,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进军了。23日下午,毛泽东、卢德铭等随部队到达萍乡县的芦溪镇。是夜,宿营于镇东南的更田村。

24日拂晓,卢德铭命第一团第三营为前卫,营长程浩为前卫司令官,毛泽东及前委的同志一同行进;第三团为后卫,司令官苏先骏,自己率师部及主力在其中,各队依序离开更田村。

当前卫从更田村出发走出约10华里,后卫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后卫被敌人咬上了。卢德铭当即命令军事参谋:“迅速奔赴前卫队,叫司令官停止前进,择要地警戒,一定要保证毛委员等的安全!”军事参谋向前卫飞奔而去。接着,卢德铭挺身而出,率师部主力一部从中队折回后卫。他来到阵地前沿观察着地形:后卫部队行进道路的左侧是一面山坡,右侧是一片开阔的水田,前面有一座坡度的30度左右的小山立于道路的右侧。根据这一有利地形,果断地决定由师主力部队占领这个侧面阵地阻击敌人,掩护第三团迅速前进。按照卢德铭的指挥,师主力部队火速进入阵地,打退了疯狂的敌人,抢占下左侧高地。

就在这时,敌阵里突然响起冲锋号声,敌兵如洪水猛兽从正面方向朝工农革命军师指挥所扑来,50米、30米、10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卢德铭指挥着坚守指挥所的指战员,顽强地抵抗着。敌人抵近眼前了,卢德铭一声令下,随着密集的枪弹在指挥所前倒下了横七竖八的敌人尸首,敌人不能再前进一步。在这暂时的相持中,卢德铭即召集指挥所军事参谋人员研究新的战术,决定:坚守左右两侧山坡的部队撤离山头,沿左面退下,在堤坝下埋伏,射击敌人,掩护和收容后卫;自己率部分兵力坚守师指挥所,视战况而撤。部署完毕,卢德铭急步迈出师指挥所,登上一个大石包,举镜观察着战场……

突然,一颗罪恶的枪弹射中了卢德铭前胸,鲜血染红了军装,染红了大地……战士们大声呼唤:“总——指——挥——!”脸色苍白的卢德铭微微睁开双眼,望望警卫员,指指皮盒子说:“快快交给——毛——委员——”说完闭上了双眼。

毛泽东惊悉卢德铭壮烈牺牲的噩耗,凝视着芦溪河方向:热泪盈眶,悲愤填膺……

(倪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