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金剑啸:东北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16 09:02:14

金剑啸(1910—1936),原名金承斌,号培之,笔名剑啸、健硕、剑、巴来。满族,辽宁奉天(今沈阳)人,1913年其家迁往哈尔滨。金剑啸13岁考入三育中学,接受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想影响,开始阅读普希金、高尔基的诗文。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经常撰写诗文在报刊上发表。

1930年夏,经好友资助,金剑啸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绘画,并参加左翼作家倡导的“学校戏剧运动”。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参加革命活动,遭到校方反对,1931年春转入上海艺术大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8月,金剑啸被党组织派回哈尔滨。“九一八”事变后,他接受党的指示,积极从事哈尔滨文艺界反日工作。1933年春,金剑啸根据党的需要,以画家身份在道里开设天马广告社。同年5月,他为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和抗日宣传品画了大量刊头和插图。

1934年4月,中共北满地下组织遭到破坏,金剑啸关闭了天马广告社,于1935年6月去齐齐哈尔担任《黑龙江民报》副刊编辑。他组织许多进步教师、学生写稿,自己用“巴来”的笔名发表叙事长诗《兴安岭的风雪》。他还借《黑龙江民报》发行2000号举行庆祝活动的机会,组织了白光剧社,公演进步话剧,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日伪当局的警觉,金剑啸被列入敌人的侦查目标,民报社只好以辞退的方式帮他转移,他被迫在1936年初又回到哈尔滨。

1936年6月,金剑啸因在其主编的《大北新报画刊》上刊登高尔基病危的消息和留日学生上演《夜店》的剧照,被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逮捕,查出他就是在齐齐哈尔《黑龙江民报》社任过副刊编辑的金巴来,于是将他秘密押送到齐齐哈尔。在狱中,金剑啸受尽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保护党组织和同志,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情操和气节。

1936年8月15日,金剑啸在齐齐哈尔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