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王复生:以血骨为燃料,让国家焕新生

来源: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作者:朱名玉 韩扬 段峦芯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13 10:55:04

云南第一位共产党员——王复生

■朱名玉 韩扬 段峦芯

旧时代的中国,黑暗笼罩,四野凄凉,战争、耻辱、贫穷……茫茫黑夜中,闪现出点点星光,从一个天涯奔赴到另一个天涯,高过人间的烟火,成长为黑夜中的启明星。浩瀚星空中,有两颗耀眼的星星,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带给世人希望和力量。他们就是革命伉俪——王复生与郭焕章。让我们追随繁星的脚步,聆听他们海誓山盟的爱情故事,看这点点星光如何在黑夜中播撒成漫天星辉。

▲王复生(1896—1936),原名王濡廷,云南大理祥云县人,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云南第一位共产党员,是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者。1936年在齐齐哈尔壮烈牺牲,年仅40岁。郭焕章,云南昆明人,毕业于昆明师范学校。1927年与王复生结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独自一人养育两个年幼的孩子,抗日战争结束后参加新妇联工作。

一、乱世相遇,结为伉俪

王复生出生在书香之家,自幼在祖父、父亲的启蒙教育下,打下了较好的学习基础。1919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王复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此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取“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意,改名为王复生,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1921年7月,王复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革命工作,为开展工人运动尽心尽力。

1926年春,由于革命工作需要,王复生在广州和昆明之间来回往返,在昆明时落脚在革命战友郭子蕴家,由此结识郭子蕴的妹妹郭焕章,两人一见钟情,相互托付终身。

同年夏,王复生前往云南工作,参与了推翻反动军阀唐继尧的革命活动,扫除了云南革命道路上的一大障碍。1927年3月,中国国民党云南省临时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复生为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云南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迅猛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遭到搜捕和屠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对共产党员、革命群众等实施大逮捕。5月11日王复生被捕,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才得以获释出狱。1927年11月初,王复生和郭焕章在上海结婚。

▲1928年6月,王复生和夫人郭焕章在哈尔滨合影。

1928年6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王复生到达哈尔滨。历经危险与磨难的王复生并没有退缩,他在哈尔滨积极发动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教育。

王复生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哈尔滨反动当局的注意,被迫转移到齐齐哈尔、吉林等地,以电报局职员、中学教师等身份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1月10日,王复生给妻子郭焕章的信。

1930年1月10日,在齐齐哈尔的王复生给在哈尔滨的郭焕章写信说:“焕妹……我走时,群英(注:他们的女儿,后夭折)哭着要出门,我心里很难过,老是记念着我在家时常常的打她很可怜。以后请你在她淘气时少骂她打她,好好劝戒她。注意饮食寒暑,天冷多添煤烧灶,不要因为省钱受病。今晚瞌睡并且手脚冻,不能多写。专此祝你们子母康强!”舔犊之情、关爱之意见诸笔端,是那样的亲切,是那样的暖心。

▲1931年,王复生和妻子郭焕章在吉林住宅合影。

二、献身革命,劳燕分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复生按照党的部署,与苏联驻黑河领事馆取得联系,奔走于汭河、黑河等地,帮助解决北满抗日义勇军粮食与武器供应问题,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工作。

▲1934年12月,王复生就任黑龙江《民报》社长兼总编辑后与同仁合影。

1934年底,王复生任黑龙江《民报》社长兼总编辑职务,在《民报·文艺副刊》上发表《王二之死》《瘦骨头》《兴安岭的风雪》等文艺作品,以笔为枪,揭露日伪的罪行与黑暗统治,歌颂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王复生从文学作品、文艺剧目、社会组织等多方入手,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抗日活动。

1936年6月13日,王复生不幸被捕。日军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拷打,他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胸骨、肋骨、腿骨全部被打断,但他宁死不屈,未向敌人吐露任何消息。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江坝被日军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40岁。

王复生的两个弟弟王德三和王馨廷深受其影响,毅然投身革命,以生命和热血铸就了革命史上的英勇篇章,三兄弟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

▲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内的王复生烈士雕像。

三、继承遗志,我心匪石

得不到丈夫任何消息的郭焕章心急如焚,大闹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悲愤的哭诉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激愤,日军被迫发了一张领尸通知单。郭焕章亲手火化了丈夫的遗体,将遗骨装入木盒。她回到家里,看着年幼的儿女,顿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她暗暗告诫自己: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一定要振作起来,一定要完成烈士们未竟的遗志。

▲1937年,郭焕章为王复生收尸后,辗转回昆明途中在南京与两个孩子合影。

1937年,郭焕章带着王复生的骨灰和年幼的儿女在战火中一路颠簸,历尽千辛万苦将王复生的骨灰运回了云南。由于内心的悲愤和路途的劳碌,郭焕章在途中曾两度失明。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三人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亲朋好友也无力向他们提供援助。

郭焕章并没有被艰辛的生活打倒,她曾对女儿说道:“你爸爸所做的这一切,是应该的,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在艰苦的生活中,她为人洗衣服,做针线活,艰难谋生,一手带大了儿子膺中与女儿智中。

1996年,王复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把烈士精神发扬光大,郭焕章同子女王膺中、王智中,成立“云南省王复生扶贫促进会”。郭焕章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王复生的爱与思念。在烈士家属的努力和参与下,为王复生敬立铜像、建立纪念馆、创办王复生希望小学(大理州介川县)、出版纪念王复生的书籍。

▲2001年,中共祥云县委举办《王复生烈士》一书出版赠书座谈会。

王复生甘于以血骨为燃料,让国家焕发新生,让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思想从残损老化的锈蚀中爆裂而出,郭焕章作为王复生的坚强后盾,赤诚真情将小家融入大家。他们用坚贞的爱情之光与赤忱的爱国之心刺破时代的阴霾,播撒成信仰之火。千百万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点点星火终燎原,掀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沧桑巨变。我们将继续追逐星光,成为星光,看光照大地,成复兴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