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铁夫,原名余作昂,字轩,1911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南塗流清圩。年幼时父亲早逝,一家生计全靠慈母艰苦操劳独力维持。1934年,余铁夫在其大哥余史江的影响下,参加革命。1935年,在赤坑参加地下工作。1936年革命处于低潮,余铁夫前往香港避难,在余史江的安排下在一家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余铁夫只上过两年学堂,但他刻苦自学,大量阅读共产主义理论书籍,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革命意志日益坚定。
1938年,余铁夫接受党组织安排,回内地参加抗日,任叶挺将军组建的惠(阳)东(莞)宝(安)抗日总队大华游击队中队长。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余铁夫毫不退缩、英勇奋战。在战场上,他想起了坚强的母亲,想起了家中的弟弟,更想起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留下了一封弥足珍贵的家书。写下这封家书后不到半年,他就在东莞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
母亲:
自从儿子书面告别了你老人家,瞬转间差不多一年了!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一点消息给你老人家,这是儿子重大的罪过吧!儿子自从离开香港,火车轮船送我们一群热血的青年回到祖国,沙鱼涌、坪山、淡水、惠州、博罗、东莞、罗浮山上,走遍我们的足迹,同时看到沦陷后的乡村,敌人野蛮的暴行,焚烧、奸淫、屠杀后的痕迹,也看过一批一批饿饥、无家可归的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孩子寻不到亲娘,许多父母找不到儿女,无住、无食、无衣,他们何常[尝]不是我们亲爱的同胞,我们的兄弟姐妹谁愿这样受苦?唉!母亲,我无时无刻都想你老人家在艰苦困难中过活着!这是我时常不会忙[忘]记,但是敌人的野蛮行为它想要我们亡国灭种,这更加使我不能忘记!我们为了祖国的生存,祖国的一切激励我们,热血在我们胸中沸腾着!俗语云“忠孝不能双全”,才告别了你老人家,为祖国而效忠!
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过着紧张、严肃,集体中过着刻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断求进步!不怕任何的风寒雨雪,崎岖的高山,连绵的峻岭,遥遥的远路,来来去去,我们没有粮食,有的时候还要挨饿,我们的兄弟从来未有叫过苦,埋怨谁!大家只要对敌人更加仇恨吧!
我的身体还好,请你老人家别担心吧!这里的一切请你老人家不要想那样长,有得食就食,有得借就借,总有一天是我们能够见天日的!其实我表面上在抛弃了穷苦的家庭,但是实际上我是为了祖国的生存,就是为了将来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能够得到平等、自由、幸福的安乐生活。这样儿子不是为了一个人设想的,儿子是为了全中华民族,而且是全世界而奋斗的,我们才不怕任何的风雨、任何的高山、任何的峻岭,我们都不断的迈进!这是儿子一贯来的主张,中华民族没有得到解放,儿子的任务一定没有放下!你老人家在家里管理一切,弟弟们不要十分管束,要多点向他解释,使他的理想能够放大,这是儿子无限的希望!
想你老人家很健康!本来要问家里的近状,因为我们东走西跑,没有一定的地址,恐接不到你老人家的信,所以不敢叫你老人家来示。以后有空闲的时候一定时时告诉儿子的消息。天黑了!不能再写下去了!下次再禀吧!祝民族解放!敬礼,并祝合家平安!
旧历元月初八 儿子:轩禀。
这封从博罗县寄出的家书,写信的日期是1939年农历正月初八(即公历2月26日);从邮戳上看,他的母亲收到这封信的时间是民国廿九年(1940年)2月5日。当他年迈的母亲收到这封家书时,余铁夫已于1939年8月在东莞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离世5个多月。
这封穿越80多年岁月云烟的家书,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催人泪下,让我们真实地触摸到一位革命者的内心,体现了一位革命者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高尚品德。自古忠孝难两全,报国何惜此身,余铁夫烈士对信仰的坚守和以身赴敌、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望山路远不见儿归,独留慈母倚门落泪,正是许多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才换来了今日的富强繁荣的中国!
(资料部分来源:海丰广播电视、汕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