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张太雷:广州起义领导人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09 08:40:54

张太雷(1898—1927),原名曾让,字泰来,自号长铗,1898年6月1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和瞿秋白、恽代英是同乡,合称“常州三杰”。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下党史上的多项第一。

1915年秋,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因学时和学费等问题,同年冬转到了天津的“北大”——北洋大学。张太雷学业优异,如果不是时局动乱,他和瞿秋白、恽代英这“三杰”,大概率会成为中国顶尖的学者。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不能安于书斋,求学期间他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年,他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之后与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为参加革命活动,他连大学毕业证都没有去领,这份毕业证至今保存在天津大学档案馆。

1921年1月,张太雷赴苏俄伊尔库茨克,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是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张太雷正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他代表中国共产党首次庄严致词,他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是研究中共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在此期间,他见到了好友瞿秋白,并介绍瞿秋白加入共产党。入党后,瞿秋白曾在《赤都心史》中表述了自己的意愿:“我不是旧时代之孝子顺孙,而是新时代的活泼稚儿。”

1922年1月至3月,张太雷相继出席远东被压迫民族大会、东方劳动者大会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并被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又创下一项第一。

1922年5月,张太雷与蔡和森共同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成为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1923年6月,张太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在党的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同年10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同时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他的“东大”同学有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还有后来广州起义的搭档、再后来自首沦为变节者的黄平。

1925年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团中央书记。会后被派到广州,任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和助手。同时还是广东区委负责人之一,与陈延年、周恩来一同工作。

张太雷平生最爱唱两首歌,一首是《满江红》,另一首是《国际歌》。在中共三大闭幕式上,马林和陈独秀在会上提议代表们唱《国际歌》,只有瞿秋白和张太雷两人会唱,二人现场一字一句地教与会代表唱《国际歌》。此后,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式合唱《国际歌》,成为惯例。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后,中共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批评。是年7月,中共中央改组,周恩来与张太雷等五人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成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张太雷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与杨殷、黄平等组织临时南方局。

1927年12月,张太雷与苏兆征、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广州起义,担任总指挥。起义后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他在苏兆征未到任之前,代理苏维埃主席。12月12日,在指挥战斗时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创下了最后一项第一:第一位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在天津从事爱国运动时,与周恩来结下战斗友谊;他曾在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革命问题》,与毛泽东建立深厚的革命感情;在广州期间,与陈延年、苏兆征等一道工作;在广州起义中,他与叶挺、叶剑英、杨殷、周文雍、恽代英、聂荣臻等人共同战斗。可以说,他对建党、建团、建军工作,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儿子张一阳继承父志,参加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不幸牺牲。父子两代烈士,在中共党史上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