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程雄: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

来源:共产党员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4-05 15:04:21

程雄(1919—1943),乳名实穗,又名世杰,安徽省岳西县前镇人。1938年,在店前参加省动委直属二十六工作团,任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5月,分配到新四军第2师第5旅13团2营3连,先后任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连长等职。在临行前写给父母的辞别书中,他已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1943年8月17日,程雄在江苏省六合县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这是程雄同志《红岩诗草随笔》中的名句,而他也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家书摘录】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如果不能活着的话,双亲大人应保重玉体,抚育好弟妹。生活难度的话,可卖掉土地、房屋,把生命糊过来,到十年八年我们就好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双亲大人膝下:

在这里大概有一个相当的时间住吧!最近的工作情形,是分着两个方向进行,就是军队和民运。这当然是军队的工作要紧,但是民运方面虽然在军事上看起来比较是占次重的地位,而在这军民合作集中一切力量,来应付这第二期抗战对敌的反攻,以期达到抗战胜利,达到成功的目的。所以因这许多的重要焦点,我们这批政治工作同志,每天按时分布在各部队授课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进行乡村的民运宣传工作,使当地的民众能达到和我们游击队的切实合作。

儿过去多半是担任内部的事情,对于在外面工作的时间就很少。在今天一半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分配不过来,一半是根据自己兴趣,所以在上午就和一位胡同志赴第十一连里去讲了一堂课,该连住的地点是在佛祖岭(即新五祖庙)。对儿所讲的呢?也没有怎样的充分准备,不过随便同他们把抗战形势大略分析了一下,所提出的几个重要点:1.抗战的两大阶段;2.一期抗战失败的原因;3.二期抗战的四大原则。在讲过这几个问题后,又补充几个救亡歌曲,而士气大觉振奋,抵下午四点钟返队。在五点钟,我们又全体赴县城举行“五、五”及胜利大会,到会各(有)关及民众大概有六千人以上。在会毕大举游行,歌声轰动了宿松县城,高呼口号声震原野。因为今天的捷报迭至,区副军长亲至前线指挥胜利的英勇抗战,望江现已克复,安庆城外之要点及飞(机)场等地被我收复。安庆正在围攻中,城内火焰冲天,炮声震地,敌之师长郝文波全师反正,而安庆在指顾之间,即可克复。儿想在今天这样的热烈大会,第二次其他纪念大会,就可在安庆城内举行了。

近来

二位大人康健吧!兄妹等都好吧!敬祝

金安

儿  实穗跪禀

五、五晚三时写

【家书背后】

程雄1919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乳名实穗,又名世杰。他的父亲程海波目不识丁,饱尝不识字的痛苦,拼命将他送到店前高等小学读书。小学时,他听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立志投军救国。为能掌握一些军事知识,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他自制木枪、木手榴弹,在店前河滩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浅显的军事训练。一天,老师戏问他道:“实穗,凭你那杆木枪能打死敌人?”他随即回答老师:“有了木枪就不愁钢枪。”老师夸奖他说:“这孩子有志气,事事不言愁。”

1937年夏,程雄毕业于店前高等小学,本欲继续升学,因家贫无钱,不能实现自己的求知志愿,心情非常沉重。一天晚上,他离家而去,草草地写了一封信,信一开头就讲:“慈爱的双亲大人,儿因家贫无钱升学,立志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寻找光明,罪甚!罪甚!……”

1938年夏,第五战区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直属二十六工作团到达店前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盼望已久的程雄立即报名参加,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活跃在周边地区,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5月5日,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敢死队直插安庆城,取得毙敌百余人的重大胜利。程雄参加了庆祝这次胜利的大会,当天晚上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双亲写下了一封家书:“在会毕大举游行,歌声轰动了宿松县城,高呼口号声震原野。”

1940年5月,程雄被分配到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2营3连任副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临行前,他又给双亲写下了另一封家书,从信中可知他已经做好了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准备,同时又为不能为父母尽孝而自责:“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向父母告罪的“罪甚”,与当初离家出走时写的那封信几乎一样,为他的革命生涯形成了首尾的呼应,也标注了一个爱国有志青年的成熟和蜕变。

1943年8月,新四军第2师5旅13团及地方武装东南大队警卫营,从安徽的义涧开赴江苏省六合、仪征一带保卫秋收,并且伺机给进犯的日军以打击。8月16日,日军遭13团1、2营突然袭击,慌忙抢占桂子山和丁家山头,进行疯狂反扑。

在这危急时刻,二营营长董万银令连长程雄率部与敌抢占丁家山头。程雄立即集中全连战士补充了弹药,训示曰:“两军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要拿下丁家山头,为国争光,保我中华!”然后领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战歌,沿羊肠小道向周营赶去。

敌军在调整部署后,又增加了兵力,补充了弹药,拼命地向丁家山头窜去。程雄率部赶至丁家山时,敌人的机枪弹、炮弹像雨点一样向我军阵地倾泻。经过反复争夺,我军终于抢占了丁家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但连长程雄在战斗中壮烈殉国,终年24岁。

(图片资料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